巾帼勇挑脱贫担
文章字数:2088
“感谢余大姐让我两个月就挣了1.7万元,明年我还要跟你一块出门打工!”近日,镇安县达仁镇丽光村五组贫困户刘超从余先兰手里接过工资后难掩激动心情,还有47位村民跟她一样,都一分不少的拿到了外出打工的工资。今年8月初,余先兰组织带领48名乡亲赴青海省德令哈市采摘枸杞,历时两个多月,人均工资1.5万元,实现劳务收入110多万元。
余先兰是丽光村的一名普通群众,自2017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她连续3年组织村里100多名富余劳动力赴青海省采摘枸杞,累计实现劳务收入190多万元,先后有20多个贫困户实现脱贫。
“2016年的时候,我跟着别人一起去摘枸杞,两个月的时间就赚了1万多元,都是一些轻松活,八九月恰好是农闲时间,村里有大量的妇女在家闲着无事,我就萌生了带村民一起去的念头。”2017年,余先兰提前跟工厂对接好,挨家挨户去宣传动员,因为是第一次组织,只有10位村民一起去摘枸杞,两个月下来每人收入都在1万元左右。
有了第一次成功外出务工的经验,余先兰充满了信心,她决心带动村里更多村民参与。为了让村民能够摘得多、卖得好,她多次去青海,把主要精力放在与种植大户、用工单位的劳务对接和考察上,“村民们相信我,愿意跟我一起去,我就得对他们负责,让他们真的能赚到钱。”
赵发荣是丽光村八组村民,丈夫患有尘肺病,22岁的女儿也患有精神疾病。余先兰找到了她,动员她一起外出务工,起初赵发荣不愿意去,觉得路途遥远,怕赚不到钱,余先兰斩钉截铁地说:“我可以保证你能赚到8000元以上,如果没有,我个人愿意给你补上差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赵发荣便答应了余先兰外出务工,当拿到1万多元工资时,激动地说道:“嫂子家里条件那么好还出门打工,我们这些贫困户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连续三年我都去了,以后我还想长期干下去!”2018年,赵发荣搬迁到镇里的集中安置点,除了每年外出两个多月,平日里在家门口打零工,顺利实现脱贫,并被村上评为脱贫光荣户。
余先兰带领村民外出致富的事情很快在周边传播开来,很多人早早地就找到她预定名额。今年8月,来自云镇、青铜关镇,还有临近的旬阳县小河、仁河口等地的人都要跟着她一起出门摘枸杞,余先兰心里既激动又紧张。为了确保安全,丈夫胡书田还提前带她到青海去考察、看路线、签合同。带领工人们过去后,出行安全、生活质量、劳动报酬成了余先兰最在乎的事。送水土不服的工人及时就医,自掏腰包为工人改善伙食,与工厂交涉积极为工人争取最大利益,帮十几位村民垫付3万多元,让他们给孩子按时交上学费……这一件件小事都让大家在他乡感受到家的温暖。“带动村民外出打工,也是锻炼了自己,一人富不算富,我要让更多的村民富起来,这才是我追求的目标。”余先兰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共育室务工的人是不懂技术的,我学了技术就要仔细教他们,像陈永慧学东西学得比较快,如今都可以出师了!”余先兰自豪地说,“虽然我没有文化,但只要勤快肯干,啥事都不难,下一步我还要带出更多的徒弟,带动更多人兴桑养蚕,这样上半年在家发展产业,下半年出门打工,乡亲们的收入会越来越高。”
“自从有了这个广场舞,我们村变的可热闹了,可别说这跳舞还会上瘾呢。每次村上搞活动,我们都会自己编排几个舞蹈,来为大家助助兴,今年‘三八’节我们的文艺汇演还上电视了呢!”同村的叶美清告诉我们。余先兰说,她们编排的这些节目多是将民俗风情和村民生活中的趣事融入其中,充分展现新农村广大妇女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调解邻里矛盾、帮助困难群众、倾听村民诉求、丰富文化生活……这些都让她忙得不亦乐乎,她也连续两年获得达仁镇“好邻居”称号。“余先兰可是个大好人啊,经常来看我,还给我衣服,给我拿米面油,我特别感谢她。”说起余先兰,年过古稀的王先平老人说她有一肚子话想告诉我们,老人常年一人独自在家,余先兰隔三岔五会去看望她,送去应季衣服和生活用品,给予她生活上的帮助。
“我的丈夫和两个儿子都是党员,最近他们都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我是党员的妻子和母亲,帮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也是我的初心和使命。”这么一句淡定朴实的话语,是余先兰心灵深处的真实写照。
不忘初心带民富
余先兰是丽光村的一名普通群众,自2017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她连续3年组织村里100多名富余劳动力赴青海省采摘枸杞,累计实现劳务收入190多万元,先后有20多个贫困户实现脱贫。
“2016年的时候,我跟着别人一起去摘枸杞,两个月的时间就赚了1万多元,都是一些轻松活,八九月恰好是农闲时间,村里有大量的妇女在家闲着无事,我就萌生了带村民一起去的念头。”2017年,余先兰提前跟工厂对接好,挨家挨户去宣传动员,因为是第一次组织,只有10位村民一起去摘枸杞,两个月下来每人收入都在1万元左右。
有了第一次成功外出务工的经验,余先兰充满了信心,她决心带动村里更多村民参与。为了让村民能够摘得多、卖得好,她多次去青海,把主要精力放在与种植大户、用工单位的劳务对接和考察上,“村民们相信我,愿意跟我一起去,我就得对他们负责,让他们真的能赚到钱。”
赵发荣是丽光村八组村民,丈夫患有尘肺病,22岁的女儿也患有精神疾病。余先兰找到了她,动员她一起外出务工,起初赵发荣不愿意去,觉得路途遥远,怕赚不到钱,余先兰斩钉截铁地说:“我可以保证你能赚到8000元以上,如果没有,我个人愿意给你补上差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赵发荣便答应了余先兰外出务工,当拿到1万多元工资时,激动地说道:“嫂子家里条件那么好还出门打工,我们这些贫困户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连续三年我都去了,以后我还想长期干下去!”2018年,赵发荣搬迁到镇里的集中安置点,除了每年外出两个多月,平日里在家门口打零工,顺利实现脱贫,并被村上评为脱贫光荣户。
余先兰带领村民外出致富的事情很快在周边传播开来,很多人早早地就找到她预定名额。今年8月,来自云镇、青铜关镇,还有临近的旬阳县小河、仁河口等地的人都要跟着她一起出门摘枸杞,余先兰心里既激动又紧张。为了确保安全,丈夫胡书田还提前带她到青海去考察、看路线、签合同。带领工人们过去后,出行安全、生活质量、劳动报酬成了余先兰最在乎的事。送水土不服的工人及时就医,自掏腰包为工人改善伙食,与工厂交涉积极为工人争取最大利益,帮十几位村民垫付3万多元,让他们给孩子按时交上学费……这一件件小事都让大家在他乡感受到家的温暖。“带动村民外出打工,也是锻炼了自己,一人富不算富,我要让更多的村民富起来,这才是我追求的目标。”余先兰说。
年近花甲志弥坚
今年59岁的余先兰并不仅仅满足于外出务工,看到村上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兴建小蚕共育室,余先兰主动要担任技术负责人,她先后多次与其他镇村对接学习,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培训,从室内温度、消毒杀毒到桑叶处理、防病治病每一项关键点她都熟记于心。在春蚕喂养时候,每晚最少要起来看四五次温度,在共育室一待就是半个多月,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第一批春蚕他们就共育了204张,五月下旬发放到该村150多户村民手中,创收40多万元,40多个贫困户通过这一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养蚕周期很短,15天一批,我春秋两季共养了10张蚕,卖了两万多元。”养蚕大户熊贤平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共育室务工的人是不懂技术的,我学了技术就要仔细教他们,像陈永慧学东西学得比较快,如今都可以出师了!”余先兰自豪地说,“虽然我没有文化,但只要勤快肯干,啥事都不难,下一步我还要带出更多的徒弟,带动更多人兴桑养蚕,这样上半年在家发展产业,下半年出门打工,乡亲们的收入会越来越高。”
春风化雨润人心
余先兰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看到村里的留守妇女爱打牌消遣日子,她想到了用编排广场舞来丰富村里妇女的娱乐生活,每到下午她就去吆喝邻里乡亲们去广场跳跳舞,一来锻炼了身体,二来也丰富了生活。慢慢地由一开始的两三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个人,每到傍晚,就能看到广场上欢乐的氛围。“自从有了这个广场舞,我们村变的可热闹了,可别说这跳舞还会上瘾呢。每次村上搞活动,我们都会自己编排几个舞蹈,来为大家助助兴,今年‘三八’节我们的文艺汇演还上电视了呢!”同村的叶美清告诉我们。余先兰说,她们编排的这些节目多是将民俗风情和村民生活中的趣事融入其中,充分展现新农村广大妇女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调解邻里矛盾、帮助困难群众、倾听村民诉求、丰富文化生活……这些都让她忙得不亦乐乎,她也连续两年获得达仁镇“好邻居”称号。“余先兰可是个大好人啊,经常来看我,还给我衣服,给我拿米面油,我特别感谢她。”说起余先兰,年过古稀的王先平老人说她有一肚子话想告诉我们,老人常年一人独自在家,余先兰隔三岔五会去看望她,送去应季衣服和生活用品,给予她生活上的帮助。
“我的丈夫和两个儿子都是党员,最近他们都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我是党员的妻子和母亲,帮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也是我的初心和使命。”这么一句淡定朴实的话语,是余先兰心灵深处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