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峪寺人
文章字数:5808
洛水环绕、青山如画、村舍隐隐的柏峪寺,注定是出人才的地方,而自古封闭的环境,让那些读书人有了格外强烈地走出洛河、成就人生的欲望。于是,在政商、文艺等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柏峪寺人的影子:农家孩子丁书贵等成了洛南商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画家李志全等一批柏峪寺籍书画人为人称道……
这个幼儿园的创办人、投资人和法人叫丁书贵,他所创办的幼儿园和他的职业背景毫无关系。他是个搞建筑的,身份是陕西嘉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为什么要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建一所收益前景并不明晰的幼儿园,而且是建在镇上?丁书贵的回答是:“我自己小时候没上过好学校,也没上好学,现在的孩子可不能这样,我得为他们做点事。”
1965年,丁书贵出生在柏峪寺镇西洛河南岸一个叫作金星的小山沟里。和所有这个年龄段的柏峪寺人一样,丁书贵家贫如洗,兄妹6个和父母一起在土里刨食。他是在大队里四面漏风的戏楼里读的小学。吃着酸菜咸菜喝着苞谷粥勉强读完中学的丁书贵有个梦,就是让父母和兄弟姐妹过上好日子。这个梦很小,但是在他高中毕业的1988年,这个梦却遥不可及。面对被贫困所笼罩着的近10口人的大家庭,他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待在家里了,他决定出去,为自己小小的梦闯一闯。
这一年,23岁的丁书贵徒步来到县城。对他来说,县城就是个大世界,机会多多。他的运气不错,经朋友介绍到洛南县第四建筑工程公司打工,一天到晚搬砖、和水泥、担沙石,干着建筑工地最苦最累最脏的活,每天的待遇是2元工钱。毕竟是在洛河边长大的苦孩子,书没念成,力气倒是有一把,而且老实敦厚,不偷奸耍滑,又有着洛河边人的灵秀,爱动脑子,爱学技术,爱钻研,这样的人谁不喜欢?经理很欣赏这个老实巴交又肯吃苦的小伙子,让他做工地的材料员、技术员。对于丁书贵来说,职业不是他选择的,如果最初朋友介绍他去饭店,或许他会成为一个好厨师,但是却走进了建筑这个行当。
他在公司干得顺风顺水,业绩不凡,公司上下对他赞不绝口,但是丁书贵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虽然他对公司业务早已烂熟于心,从施工到管理都能独当一面,但他清楚地知道,这些都是小打小闹,是皮毛,建筑业是一门学问,里头的门道可深着呢;他这么干下去也行,最终也就是个能挣几个小钱的匠人,一个小工;仅靠这些,他是无法养活一大家子人的。于是,在朋友引荐下,空闲时间他跑去西安,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听课,参加各类培训,一学就是好多年。这一学他才知道在人们眼里只是和水泥砌砖墙的建筑行业,绝不是有点力气、使点蛮劲就可以做好的,这是一个大学问,一辈子都学不完的。在西安的高校里,他从理论到实践、从管理到施工,系统地学习了建筑工程方面的知识,而正是这些打开了他的眼界,成就了他以后的作为。这几年的学习之后,建筑上的事情很少能难住他,他成了洛南建筑行业里少有的有知识、懂管理、会经营的行家里手。突出的工作业绩,出色的管理能力,让他很快被公司任命为副总经理兼项目部经理。这个平台让他的才华和能力得到了展示,也让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然而,丁书贵依然不肯满足。他还想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能做多大的事情,他还需要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2007年,凭着10年在建筑行业的历练和积累,丁书贵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陕西嘉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公司系二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总部位于西安市新城区长缨东路。
公司成立之初只有几个人,项目极少,资金不足。他不忙着找项目揽工程,而是给公司定出一个16字的经营理念:“严格管理,铸造精品,守法经营,照章纳税。”他对所有的员工说,这个理念就是咱做事的本钱,没有科学的管理,没有配套的制度约束,公司就只能是小作坊,做不大;质量是生命,干不出质量,哪里出得了精品?不守法经营,公司就会乱,就会出事情;不照章纳税,偷税漏税,那就没有使命感责任感,而且违法。丁书贵亲自为公司制定各类规章制度,高薪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要求从事公司经营管理及技术的必须是在本行业工作15年以上的专业人员担任,建造师必须是二级以上,项目经理必须具有10年以上从业资质……所有这些,绝不马虎。
有了这样追求的公司,何愁找不到工程。公司开展业务后,先后中标承建保安、景村、永丰、巡检等乡镇的移民搬迁工程;承建福景苑号住宅楼、县公安局办公楼、职教中心公寓楼等20多个工程;华清供销大厦、土管局住宅楼、亚美小区等高层建筑,以及陕西星江、秦宝公司钼选厂、鑫兴钼业公司钼铵酸车间、陈耳金矿钼选厂尾矿坝等几十个工程,合格率达100%,其中优良工程6个,创建市级文明工地12个,建设“兴商杯”市优工程1个。
几年打拼下来,他的公司实现了年收入3000万的目标,各类技术人员发展到360多人,下设12个项目部,拥有各类建筑施工设备286台件。企业的信誉和质量得到行内和社会的一致认可,一跃跻身于陕西省众多建筑企业前列。
丁书贵让父母兄弟姐妹过上好日子的梦终于实现了。
但是,他突然发现这个梦太小。自己日子过好了不能叫好,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自己能够挣到钱过上好日子是社会成就的,必须要回报社会。这才是他应该有的梦。于是,村组修路,罗汉洞景点开发,为灾区群众捐款,是他出资;为县儿童福利院购置新校车,帮扶村里困难户,资助贫困大学生,支持镇上文化活动,是他出资……
以这样的方式回报社会,对丁书贵来说显然还是远远不够的。他有了另一个梦:为孩子们建一所幼儿园,而且要建就要建设施条件最好的、标准化、现代化的幼儿园,不能亏了孩子。
2014年,恰好景村镇招商,他和镇上一拍即合。两年后,投资1200万元的嘉贵爱心幼儿园在景村镇南拔地而起,成为洛南规模最大的民办幼儿园。几年来,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功能条件、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服务水平等等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和赞誉,成为洛南学前教育的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
丁书贵舒了一口气。他的梦终于落了地。
他还有梦,有更多的梦。这些梦只有一个主题:为生他养他的洛河以及洛河两岸的人们多做些事情。
李志全是从柏峪寺走出来的画家。
流水清清、青山绵绵、村舍隐隐的柏峪寺是出文人的地方,舞文弄墨著书立说者林林总总,且成就卓著,盛名远播。
1922年生于柏峪寺杨河村的李福申先生,是影响洛南书画界的泰斗级人物。李福申1945年7月于西安技艺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长安师范、三原女中、省立西师府小、西安市立一区三校任教,1953年又于兰州师范学院音、美专科班毕业,任教于陕西省立商县师范学校,可谓桃李满天下。9年后,他调任洛南县文化馆,任美术辅导干部,曾在西安举办个人画展并轰动省城。他的人物画造型生动,神形兼备,栩栩如生,技艺不俗;山水花鸟笔墨老练,深沉凝重,意境深远,博得书画家们交口称颂。曾经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呕心沥血,现在待在小小的文化馆里,他又殚精竭虑、孜孜不倦地为洛南造就书画人才,培养出几代成就卓著的书画家。
1980年,年仅58岁的李福申先生因病阖然而逝。但是,他所熏染和培育出来的书画人却被人们记着,仅在柏峪寺,便有已故的王重文、王志典、王月明、王必仁、王兴军;依然活跃在书坛画坛的,有与李志全同龄的王海泉、郝兴金、李民生、丁会民等中生代书画人;晚生代的有李福申先生的女儿李淑英和崔学民、王刚军、吕卫民,以及新生代的高峰等等,不一而足。
李志全是受李福申先生的影响走上画坛的。李志全又影响到柏峪寺的其他人,其中就有“怪才”之称的崔学民。
崔学民幼时偶然看到李志全在洛河边画速写,便看得如痴如醉,于是喜欢上了书画,至今写写画画笔耕不辍。从上学到工作,除了画画写字,他还弄乐器,练气功,舞剑弄棒,甚至做家具搞装修,写戏剧曲艺,出版自己的戏剧曲艺作品集,总之,没有他不能做的,也没有他做不好的。
崔学民最初学画的小册子就是李志全的速写本。这些速写本成为柏峪寺中学学生们学习的范本。
李志全出生于柏峪寺镇薛湾村。酷爱绘画艺术的父亲,走乡串户替左邻右舍画箱子柜子,那一笔一画,赤橙黄绿青蓝紫,让他欲罢不能,小小的心灵便体味到绘画是一种多么充满诗意、充满诱惑、充满价值的事情。童年的勤奋历练,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3年,高中毕业的李志全在柏峪寺农技站开拖拉机,风吹日晒,把自己弄得黑污污的,但是却没影响到他的画画,《新机手》《路遇》参加地区和县上的展览,广受好评。1974年,李志全进入西安美术学院师范攻读美术专业,3年的求学为他打开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广阔深邃而又流光溢彩的世界。他如饥似渴地遍赏中外美术大师的作品,汲取绘画艺术的丰厚养分,锤炼绘画的技法技艺,磨砺绘画的深厚功底。1976年,他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分配到洛南县文化馆工作,直到退休。
对待绘画艺术的虔诚而纯净的态度,贯穿在李志全50多年的创作之中。在名家面前,在老师、同道甚至在自己的学生那里,他都是那样的谦逊,那样的低调,不事张扬,总是以一种欣赏的、学习的目光和态度对待他们。这种谦虚的、老老老实实的态度,成就了一个有出息的画家的基本心态。他也带着这样的心态,走遍了洛南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他知道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他必须要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提炼、传达美。
李志全擅长人物、山水、花鸟。他认为绘画不仅仅是一种技巧,首先是思想,是思考,是传达,由此来实现绘画的价值和功能。正因为如此,他自觉地把绘画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反映生活的手段和方式,而不是为了画而画。他的绘画题材几乎涵盖了绘画艺术所能涵盖的一切。
歌吟故土,纵情故土,是他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他的笔触几乎画尽了洛南的每一片山水,每一个村落,弯弯流水、巍巍青山、袅袅炊烟、点点落花、春华秋实、四季风情全落在他的笔下,他那么深情地把故土的美丽、淳朴、安详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让人们认识故土,热爱故土,融入故土。
除了歌赞故土山水的美丽,风土人情的淳厚质朴,李志全更注重反映火热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自觉地把绘画作为呈现生活风貌、揭示社会真谛、阐释人生际遇的一种方式。在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的作品几乎反映过每一次社会的重大变革、重要事件,展示过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现象与本色,用作品来忠实地记录生活,记录历史,让艺术承担起传达社会生活、揭示社会人生的使命。
值得一提的还有他的速写。他的速写在商洛乃至陕西画界都是一道受到人们啧啧称赞的风景。在50多年里,他创作了上万幅速写作品,这些速写不仅是他非常珍贵的艺术实践的成果,更是他记录社会变迁、时代发展、历史风云的一种方式。从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他的速写几乎反映了近半个世纪各历史阶段的风云变幻、人世沧桑;读他的速写,你不仅仅是欣赏那些笔法独到、线条灵动、目光敏锐、优美飘逸的艺术作品,你还在阅读半个世纪的历史,回首我们所经历的岁月人生,刻写我们走过的每一个意蕴悠长、回味无穷的年轮。他用速写留住了记忆,凝固了时间。
在文化馆工作38年,他是个成就不俗的画家,也是一个古道热肠、充满热情和责任感的良师和文化工作者,除发现并造就书画人才之外,组织开展书画活动,促进书画艺术繁荣与发展,也是他所孜孜以求的。早在1985年,他就与书画家李相虎等同仁发起创办了洛南县美术学会。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举办洛南县首届美术节,与同仁创办仓颉艺术研究会,组织书画家赴韩国进行书画交流,策划组织举办海峡两岸书画联展,把台湾书画家请到洛南进行交流;他组织书画家到全国各地参加书画活动,举办作品展览,参与组织了在西安举办“书画洛南”大型书画展;他组织举办洛南县文化馆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非遗申报、举办祭祀仓颉等等……
李志全曾多次举办个人绘画展、速写作品展,出版了《李志全速写作品集》《李志全画选》等多部个人作品集,作品多次获得国、省大奖,被海内外收藏,他的创作成就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肯定和极高评价。
作画先做人。李志全为人耿直善良,不藏半点心眼,骨子里透着一种真纯坦荡,且做事虔诚谦逊,绝无半点马虎。有来求画者,有现成的作品,你去挑;想让他现场创作的,挥笔就画,从不说润笔,不说报酬。“人家能到你门上求画,那是对你的认可,是喜欢你的画、你的人,那是高看你,你咋忍心收人家钱?”这是李志全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因而,他是书画同道所尊敬、所认可、所挚爱的老大哥,是学生们所敬佩、所拥戴的老前辈。
在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尝尽了太多的辛酸,倾洒了太多的汗水,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之后,2013年,60岁的李志全退休了。他轻松了许多,觉得他的生活与事业重新被打开。60岁,是他绘画艺术的又一个起点,又一个挥汗如雨的开端。人生苦短,而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跋涉,继续跋涉,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在艺术的殿堂里膜拜并辛苦着、操劳着,同时也满足着,幸福着。于是,他在老家薛湾村忙忙活活地盖房子,他要安安静静地待在洛河岸边,重新开始思考,重新创作他的作品。
一生不喝酒却嗜烟如命的李志全,却有一副好身板。2019年,已经整整66岁的李志全,走起路来还是风风火火,像个精壮小伙儿。这时候的他更忙,为仓颉文化研究会的事情夜不成寐,资金问题,活动开展,研究怎么深入,怎么出成果,队伍如何发展和管理,许许多多事情背在身上,装在心里。“既然做这个事情,就得担起这个责任,就得把事情做好,否则,组织让你来干啥,只占个位子,挂个名字?”李志全说。他的目标是:在5年之内,把洛南县仓颉文化研究会做成在国、省有影响、有生机、有成果的仓颉文化研究机构。
用一生去爱自己的所爱,追逐自己的梦想,用一生去挥洒热情、奉献汗水而执迷不悔、义无反顾,这是一种境界,一种诗意的人生。这也是洛河边的文人们都拥有的人生。
丁书贵的梦
丁书贵投资1200万元修建的嘉贵爱心幼儿园
2016年9月,景村镇一所占地11亩、建筑面积4500多平方米、户外活动面积2500平方米的幼儿园——景村镇嘉贵爱心幼儿园建成并开始招生。虽然建在镇上,但它却是洛南当时规模最大、硬件设施一流、教学设备标准齐全、教学环境优雅舒适的民办幼儿园。这让景村镇及周边的家长们长长舒了口气:他们的孩子在小镇上便可以享受到城里才会有的漂亮的幼儿园了。这个幼儿园的创办人、投资人和法人叫丁书贵,他所创办的幼儿园和他的职业背景毫无关系。他是个搞建筑的,身份是陕西嘉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为什么要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建一所收益前景并不明晰的幼儿园,而且是建在镇上?丁书贵的回答是:“我自己小时候没上过好学校,也没上好学,现在的孩子可不能这样,我得为他们做点事。”
1965年,丁书贵出生在柏峪寺镇西洛河南岸一个叫作金星的小山沟里。和所有这个年龄段的柏峪寺人一样,丁书贵家贫如洗,兄妹6个和父母一起在土里刨食。他是在大队里四面漏风的戏楼里读的小学。吃着酸菜咸菜喝着苞谷粥勉强读完中学的丁书贵有个梦,就是让父母和兄弟姐妹过上好日子。这个梦很小,但是在他高中毕业的1988年,这个梦却遥不可及。面对被贫困所笼罩着的近10口人的大家庭,他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待在家里了,他决定出去,为自己小小的梦闯一闯。
这一年,23岁的丁书贵徒步来到县城。对他来说,县城就是个大世界,机会多多。他的运气不错,经朋友介绍到洛南县第四建筑工程公司打工,一天到晚搬砖、和水泥、担沙石,干着建筑工地最苦最累最脏的活,每天的待遇是2元工钱。毕竟是在洛河边长大的苦孩子,书没念成,力气倒是有一把,而且老实敦厚,不偷奸耍滑,又有着洛河边人的灵秀,爱动脑子,爱学技术,爱钻研,这样的人谁不喜欢?经理很欣赏这个老实巴交又肯吃苦的小伙子,让他做工地的材料员、技术员。对于丁书贵来说,职业不是他选择的,如果最初朋友介绍他去饭店,或许他会成为一个好厨师,但是却走进了建筑这个行当。
他在公司干得顺风顺水,业绩不凡,公司上下对他赞不绝口,但是丁书贵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虽然他对公司业务早已烂熟于心,从施工到管理都能独当一面,但他清楚地知道,这些都是小打小闹,是皮毛,建筑业是一门学问,里头的门道可深着呢;他这么干下去也行,最终也就是个能挣几个小钱的匠人,一个小工;仅靠这些,他是无法养活一大家子人的。于是,在朋友引荐下,空闲时间他跑去西安,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听课,参加各类培训,一学就是好多年。这一学他才知道在人们眼里只是和水泥砌砖墙的建筑行业,绝不是有点力气、使点蛮劲就可以做好的,这是一个大学问,一辈子都学不完的。在西安的高校里,他从理论到实践、从管理到施工,系统地学习了建筑工程方面的知识,而正是这些打开了他的眼界,成就了他以后的作为。这几年的学习之后,建筑上的事情很少能难住他,他成了洛南建筑行业里少有的有知识、懂管理、会经营的行家里手。突出的工作业绩,出色的管理能力,让他很快被公司任命为副总经理兼项目部经理。这个平台让他的才华和能力得到了展示,也让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然而,丁书贵依然不肯满足。他还想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能做多大的事情,他还需要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2007年,凭着10年在建筑行业的历练和积累,丁书贵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陕西嘉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公司系二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总部位于西安市新城区长缨东路。
公司成立之初只有几个人,项目极少,资金不足。他不忙着找项目揽工程,而是给公司定出一个16字的经营理念:“严格管理,铸造精品,守法经营,照章纳税。”他对所有的员工说,这个理念就是咱做事的本钱,没有科学的管理,没有配套的制度约束,公司就只能是小作坊,做不大;质量是生命,干不出质量,哪里出得了精品?不守法经营,公司就会乱,就会出事情;不照章纳税,偷税漏税,那就没有使命感责任感,而且违法。丁书贵亲自为公司制定各类规章制度,高薪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要求从事公司经营管理及技术的必须是在本行业工作15年以上的专业人员担任,建造师必须是二级以上,项目经理必须具有10年以上从业资质……所有这些,绝不马虎。
有了这样追求的公司,何愁找不到工程。公司开展业务后,先后中标承建保安、景村、永丰、巡检等乡镇的移民搬迁工程;承建福景苑号住宅楼、县公安局办公楼、职教中心公寓楼等20多个工程;华清供销大厦、土管局住宅楼、亚美小区等高层建筑,以及陕西星江、秦宝公司钼选厂、鑫兴钼业公司钼铵酸车间、陈耳金矿钼选厂尾矿坝等几十个工程,合格率达100%,其中优良工程6个,创建市级文明工地12个,建设“兴商杯”市优工程1个。
几年打拼下来,他的公司实现了年收入3000万的目标,各类技术人员发展到360多人,下设12个项目部,拥有各类建筑施工设备286台件。企业的信誉和质量得到行内和社会的一致认可,一跃跻身于陕西省众多建筑企业前列。
丁书贵让父母兄弟姐妹过上好日子的梦终于实现了。
但是,他突然发现这个梦太小。自己日子过好了不能叫好,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自己能够挣到钱过上好日子是社会成就的,必须要回报社会。这才是他应该有的梦。于是,村组修路,罗汉洞景点开发,为灾区群众捐款,是他出资;为县儿童福利院购置新校车,帮扶村里困难户,资助贫困大学生,支持镇上文化活动,是他出资……
以这样的方式回报社会,对丁书贵来说显然还是远远不够的。他有了另一个梦:为孩子们建一所幼儿园,而且要建就要建设施条件最好的、标准化、现代化的幼儿园,不能亏了孩子。
2014年,恰好景村镇招商,他和镇上一拍即合。两年后,投资1200万元的嘉贵爱心幼儿园在景村镇南拔地而起,成为洛南规模最大的民办幼儿园。几年来,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功能条件、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服务水平等等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和赞誉,成为洛南学前教育的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
丁书贵舒了一口气。他的梦终于落了地。
他还有梦,有更多的梦。这些梦只有一个主题:为生他养他的洛河以及洛河两岸的人们多做些事情。
画家李志全和柏峪寺书画人
李志全回老家柏峪寺采风
2017年7月,画家李志全被领导指定做洛南县仓颉文化研究会的会长。起初他拒绝了,说自己已经64岁了,年龄大了;他是画画的,不懂仓颉文化。但是,领导坚持让他来做。从那个时候起,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用在了研究会的事情上,找办公场地,购置办公设备,定制度,出报纸,办展览,搞研究,还要发展会员,外出考察,忙得一塌糊涂。这是李志全做事的一贯风格,古道热肠,有着取之不竭的热情,充满使命感;不做就不做,要做就扑下身子,舍了命来做,绝不辜负大家的信任。李志全是从柏峪寺走出来的画家。
流水清清、青山绵绵、村舍隐隐的柏峪寺是出文人的地方,舞文弄墨著书立说者林林总总,且成就卓著,盛名远播。
1922年生于柏峪寺杨河村的李福申先生,是影响洛南书画界的泰斗级人物。李福申1945年7月于西安技艺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长安师范、三原女中、省立西师府小、西安市立一区三校任教,1953年又于兰州师范学院音、美专科班毕业,任教于陕西省立商县师范学校,可谓桃李满天下。9年后,他调任洛南县文化馆,任美术辅导干部,曾在西安举办个人画展并轰动省城。他的人物画造型生动,神形兼备,栩栩如生,技艺不俗;山水花鸟笔墨老练,深沉凝重,意境深远,博得书画家们交口称颂。曾经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呕心沥血,现在待在小小的文化馆里,他又殚精竭虑、孜孜不倦地为洛南造就书画人才,培养出几代成就卓著的书画家。
1980年,年仅58岁的李福申先生因病阖然而逝。但是,他所熏染和培育出来的书画人却被人们记着,仅在柏峪寺,便有已故的王重文、王志典、王月明、王必仁、王兴军;依然活跃在书坛画坛的,有与李志全同龄的王海泉、郝兴金、李民生、丁会民等中生代书画人;晚生代的有李福申先生的女儿李淑英和崔学民、王刚军、吕卫民,以及新生代的高峰等等,不一而足。
李志全是受李福申先生的影响走上画坛的。李志全又影响到柏峪寺的其他人,其中就有“怪才”之称的崔学民。
崔学民幼时偶然看到李志全在洛河边画速写,便看得如痴如醉,于是喜欢上了书画,至今写写画画笔耕不辍。从上学到工作,除了画画写字,他还弄乐器,练气功,舞剑弄棒,甚至做家具搞装修,写戏剧曲艺,出版自己的戏剧曲艺作品集,总之,没有他不能做的,也没有他做不好的。
崔学民最初学画的小册子就是李志全的速写本。这些速写本成为柏峪寺中学学生们学习的范本。
李志全出生于柏峪寺镇薛湾村。酷爱绘画艺术的父亲,走乡串户替左邻右舍画箱子柜子,那一笔一画,赤橙黄绿青蓝紫,让他欲罢不能,小小的心灵便体味到绘画是一种多么充满诗意、充满诱惑、充满价值的事情。童年的勤奋历练,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3年,高中毕业的李志全在柏峪寺农技站开拖拉机,风吹日晒,把自己弄得黑污污的,但是却没影响到他的画画,《新机手》《路遇》参加地区和县上的展览,广受好评。1974年,李志全进入西安美术学院师范攻读美术专业,3年的求学为他打开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广阔深邃而又流光溢彩的世界。他如饥似渴地遍赏中外美术大师的作品,汲取绘画艺术的丰厚养分,锤炼绘画的技法技艺,磨砺绘画的深厚功底。1976年,他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分配到洛南县文化馆工作,直到退休。
对待绘画艺术的虔诚而纯净的态度,贯穿在李志全50多年的创作之中。在名家面前,在老师、同道甚至在自己的学生那里,他都是那样的谦逊,那样的低调,不事张扬,总是以一种欣赏的、学习的目光和态度对待他们。这种谦虚的、老老老实实的态度,成就了一个有出息的画家的基本心态。他也带着这样的心态,走遍了洛南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他知道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他必须要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提炼、传达美。
李志全擅长人物、山水、花鸟。他认为绘画不仅仅是一种技巧,首先是思想,是思考,是传达,由此来实现绘画的价值和功能。正因为如此,他自觉地把绘画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反映生活的手段和方式,而不是为了画而画。他的绘画题材几乎涵盖了绘画艺术所能涵盖的一切。
歌吟故土,纵情故土,是他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他的笔触几乎画尽了洛南的每一片山水,每一个村落,弯弯流水、巍巍青山、袅袅炊烟、点点落花、春华秋实、四季风情全落在他的笔下,他那么深情地把故土的美丽、淳朴、安详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让人们认识故土,热爱故土,融入故土。
除了歌赞故土山水的美丽,风土人情的淳厚质朴,李志全更注重反映火热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自觉地把绘画作为呈现生活风貌、揭示社会真谛、阐释人生际遇的一种方式。在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的作品几乎反映过每一次社会的重大变革、重要事件,展示过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现象与本色,用作品来忠实地记录生活,记录历史,让艺术承担起传达社会生活、揭示社会人生的使命。
值得一提的还有他的速写。他的速写在商洛乃至陕西画界都是一道受到人们啧啧称赞的风景。在50多年里,他创作了上万幅速写作品,这些速写不仅是他非常珍贵的艺术实践的成果,更是他记录社会变迁、时代发展、历史风云的一种方式。从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他的速写几乎反映了近半个世纪各历史阶段的风云变幻、人世沧桑;读他的速写,你不仅仅是欣赏那些笔法独到、线条灵动、目光敏锐、优美飘逸的艺术作品,你还在阅读半个世纪的历史,回首我们所经历的岁月人生,刻写我们走过的每一个意蕴悠长、回味无穷的年轮。他用速写留住了记忆,凝固了时间。
在文化馆工作38年,他是个成就不俗的画家,也是一个古道热肠、充满热情和责任感的良师和文化工作者,除发现并造就书画人才之外,组织开展书画活动,促进书画艺术繁荣与发展,也是他所孜孜以求的。早在1985年,他就与书画家李相虎等同仁发起创办了洛南县美术学会。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举办洛南县首届美术节,与同仁创办仓颉艺术研究会,组织书画家赴韩国进行书画交流,策划组织举办海峡两岸书画联展,把台湾书画家请到洛南进行交流;他组织书画家到全国各地参加书画活动,举办作品展览,参与组织了在西安举办“书画洛南”大型书画展;他组织举办洛南县文化馆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非遗申报、举办祭祀仓颉等等……
李志全曾多次举办个人绘画展、速写作品展,出版了《李志全速写作品集》《李志全画选》等多部个人作品集,作品多次获得国、省大奖,被海内外收藏,他的创作成就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肯定和极高评价。
作画先做人。李志全为人耿直善良,不藏半点心眼,骨子里透着一种真纯坦荡,且做事虔诚谦逊,绝无半点马虎。有来求画者,有现成的作品,你去挑;想让他现场创作的,挥笔就画,从不说润笔,不说报酬。“人家能到你门上求画,那是对你的认可,是喜欢你的画、你的人,那是高看你,你咋忍心收人家钱?”这是李志全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因而,他是书画同道所尊敬、所认可、所挚爱的老大哥,是学生们所敬佩、所拥戴的老前辈。
在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尝尽了太多的辛酸,倾洒了太多的汗水,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之后,2013年,60岁的李志全退休了。他轻松了许多,觉得他的生活与事业重新被打开。60岁,是他绘画艺术的又一个起点,又一个挥汗如雨的开端。人生苦短,而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跋涉,继续跋涉,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在艺术的殿堂里膜拜并辛苦着、操劳着,同时也满足着,幸福着。于是,他在老家薛湾村忙忙活活地盖房子,他要安安静静地待在洛河岸边,重新开始思考,重新创作他的作品。
一生不喝酒却嗜烟如命的李志全,却有一副好身板。2019年,已经整整66岁的李志全,走起路来还是风风火火,像个精壮小伙儿。这时候的他更忙,为仓颉文化研究会的事情夜不成寐,资金问题,活动开展,研究怎么深入,怎么出成果,队伍如何发展和管理,许许多多事情背在身上,装在心里。“既然做这个事情,就得担起这个责任,就得把事情做好,否则,组织让你来干啥,只占个位子,挂个名字?”李志全说。他的目标是:在5年之内,把洛南县仓颉文化研究会做成在国、省有影响、有生机、有成果的仓颉文化研究机构。
用一生去爱自己的所爱,追逐自己的梦想,用一生去挥洒热情、奉献汗水而执迷不悔、义无反顾,这是一种境界,一种诗意的人生。这也是洛河边的文人们都拥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