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深山育桃李
文章字数:1905
本报记者 董 楠
1989年,24岁的齐泽宏从西北大学毕业,带着美好的憧憬和满腔的热情来到了柞水中学,这一待就是22年。当年青春的容颜被岁月冲刷出深深的印痕,他对待工作的热情却依然如初。20多年里,他既是学生们交口称赞的好老师,又是同行眼里踏实敬业的实干家。他苦心钻研教育,始终用一颗朴素的爱心去拥抱和善待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先后被评为“商洛市教学名师”“商洛市校本教研先进个人”“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师德标兵”和“陕西省校本教研先进个人”。
一声清脆的开门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齐泽宏早早地就离开了家。20多年来,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动作,都已化作齐泽宏生活中的习惯。作为班主任的他,每天早早地来到办公室,扫地,抹桌子,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然后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作为班主任,齐泽宏特别关爱那些困难家庭的孩子,常把老师的爱连同集体的温暖送到孩子们的心里。小舒曾是齐泽宏带高中班主任期间的一名学生,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家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记得高一入学时他和父亲披着蓑衣,冒着大雨,在泥泞的道路上整整步行一天才来到学校,就是为了节省几十块钱的车费。”齐泽宏回忆他第一次见到小舒的场景。上高二时,小舒觉得家里负担太重便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学习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齐泽宏多次找到他谈心,鼓励他要勇于逆境成才,替他代交部分学杂费,还送给他一些学习用品,同时动员班上同学帮助他,使他顺利完成了学业,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班主任的工作繁杂,但齐泽宏总是耐心细致地坚持做好这些事情。“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看到了坚守的价值,体会到了付出的快乐,这些都是我工作中最珍贵的经历。”齐泽宏认为,班主任不只传授知识、答疑解惑、还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做孩子发展的呵护者,更要学会聆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他关注教育现象,关注学生感受,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面对聪明但不善沟通的学生、热爱集体但不勤奋的学生、思维敏捷但不守规矩的学生,捕捉其优点,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处理学生的问题,形成了“尊重、善导”的班主任工作特色。学生小浩常常与同学产生矛盾并顶撞老师,别的老师不敢接受。来到齐泽宏的班以后,齐泽宏常常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鼓励的话语。对于小浩的缺点,他也总是写下期望,尽量避免令人难堪的当众批评,使犯错和改正成为他们俩之间的小秘密。通过一段时间教育,小浩身上的许多毛病都不见了,知道了讲文明,懂礼貌。小浩的妈妈逢人便说:“我那孩子现在整个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他用“爱心、耐心、真心”启蒙学生,细察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朝适合的方向发展。此外,从去年12月底至今年6月,带领柞水县教学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部分教师深入各级学校就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问题进行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家庭教育及家校合作问题,撰写了“家庭教育报告会”系列讲座讲稿,成功策划、筹备、召开了多场由局长、分管副县长推送的家庭教育报告会。报告会涵盖了学前段、小学段、初中段、高中段、中职段等学段。同时,组织全县基层学校全面开展“柞水县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截至6月底,全县近20所中小学完成了家庭教育宣讲任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齐泽宏的谈吐中严谨有序,透露出20多年来讲学授道的不俗功底。怀揣对学科的热爱,无论是一线教学,还是课题教研,齐泽宏都投入极大的热情。在语文教学实用性的研究上,他形成了自己自然质朴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明显。他将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多种课型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自2015年以来,主持了省级规划课题《语文六课型单元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研究,并于2017年顺利结题。公开发表了系列研究论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阅读教学训练》《优化作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策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测评课教学策略》等。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实施方面,齐泽宏从预习、听课、记笔记、做作业、复习、考试、反思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观点。同时,他努力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他的“‘大语文’教育六课型单元教学法”使语文课堂厚实了起来,他不断探索以学生为本而形成的“六课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六步两课型作文模式”,力图更加明晰地阐释所授,并在课堂上有意引导学生,营造交流空间,及时反馈,灵活变通。
又是一声清脆的开门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齐泽宏走出家门,即将开始他新一天的工作。他望望东方的天空,黎明的熹微正将天边抹成一片透明的亮色,他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甩开大步向学校的方向走去。他的步伐是那样的矫健,又是那样的沉稳,相信在探索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他会以这样的步伐走得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