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之花分外香
文章字数:5524
文/图 许耀堂 王志锋 张枫 樊苗
编者按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汇聚了各方面的精英人才,是经济建设的专家库智囊团。在脱贫攻坚的大决战里,当然闪耀着政协人的奋斗雄姿。在秦岭深处的洛南县,县政协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扶贫攻坚作战部署,主席团成员带领全体政协干部,奔赴包片包扶村脱贫攻坚主战场,分类施策集中攻坚,发展主导产业,实施易地扶贫、危房改造和供水工程,扶志扶智培训,搭建社会扶贫平台,切实解决贫困户脱贫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和“怕这怕那”难题,实事好事干了一箩筐,赢得了包扶村群众的好评,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调研评估,给予“想不到、了不起”的评价。本报今日特刊发专题报道,向洛南政协乃至全市参与扶贫攻坚和为此做出奉献的政协人点赞。聘请专家教授开展扶志扶智培训
进村入户召开脱贫院落会
结对联建共创,引入社会扶贫资金用于爱心助学、爱心超市和产业扶贫。
指导村民发展豆角、辣椒等短稳快增收产业
硬化绿化后的通村主干道
深秋的云蒙山,红叶漫山、柿子如火、流泉低吟,尤其是那一片片、一丛丛顽强的野菊花开得正盛,让人心动。但这里更动人的是老百姓口里述说的一个个扶贫故事。
情系群众暖人心
“太阳最红,共产党最亲。”这是云蒙山下永丰镇王村陈台沟垴刘书鳌讲述县政协帮扶自己致富的故事时,重复最多的一句话。
政府鼓励养蜂,老刘养了3箱,现在发展到12箱,用养蜂赚的钱,购回两头母牛,自繁自养发展到8头。今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投入引导资金,组织发展油料等产业,他又发展了5亩油葵、2亩板蓝。虽说经过产业扶贫,老刘现在有了稳定的增收来源,但接二连三的不幸,让他曾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
老刘一家原本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膝下有三个儿子,老大成家后另立门户,老三出门招人,老二也娶了媳妇。他和老伴跟老二一家生活在一起,原打算好好再干几年,在城里给老二买新房。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老大突发重病离世,媳妇带着孩子改嫁了。老二外出务工,又染病身亡,媳妇抑郁成疾,患重度精神分裂回了娘家,接二连三的打击,使老两口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老人的养老金和各类惠民补贴全打在二儿子的“一折通”上,想用钱,就是取不出来,日子过得一塌糊涂。
今年3月,县政协社法委主任王贵生包扶刘书鳌,了解到老人的不幸变故后,悉心开导。领上老人,跑银行,要求出具公证文书,跑公证处,要求逝者的全部亲属出具放弃继承权的证明……仅这一件事,前后跑了11次,每一次都是王贵生包车接送老人。
刘书鳌的住房是危房,村上安排D级危改新建时,他说:“孩子去世了,我能活几年,给谁盖?”王贵生了解到老人的孙女出嫁后,房子一直空着,几经周折,征得同意,安排老人入住。房子墙面斑驳,门窗没有玻璃。看到这,王贵生出钱拉土、购买玻璃和窗纱,收拾了墙壁和门窗。入住前,村上又进行C级危改,盘了锅灶、粉刷了墙壁,吊了顶。
“太阳最红,扶贫干部最亲。”这是殷让民乔迁新居时说的一句话。
殷让民年近花甲,居住在一处叫“西岭”的高坡地带,几间土房年久失修,安排给他的易地搬迁房子,因没钱装修一直拖着。县政协办包户干部贾利峰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领着他跑了好几个银行,用工资担保给贷款,因征信问题,银行都不给贷。贾利峰自己贷款1万元,并承担利息,把钱借给他,这才解决了装修资金短缺的难题。
在王村,洛南县政协办扶贫的每一位同志,都有故事。
产业扶贫抓根本
王治民一家七口,独家独户居住在党沟垴的山谷中,距通组水泥路还有两公里,连自行车都难推上去。贷小额扶贫款5万元,创办散养鸡场,因运输难而滞销,虽说驻村干部鹿华峰经常帮忙销售,但考虑到这不是长远之计,去年5月,他把资金腾出来,在县城创办食品加工店,交由儿媳经营,还享受了创业扶贫补贴。今年,老伴一人在家照料母亲,种油葵6亩、板蓝3亩,他帮儿子创办的装修公司走上正轨后,到县城水厂务工,还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参与分红。2016年,村上登记易地扶贫对象时,他害怕离开土地,没有生活来源,就没有报名,去年,在包户干部的帮助下,享受了易地扶贫政策,当年9月入住。贫困户之所以贫困,关键是没有稳定的增收项目,必须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根本。王治民一家是王村统筹实施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和金融扶贫的一个缩影。
永丰镇王村现有35个村民小组624户2066人,多数农户散居在云蒙山中,立地条件恶劣,土地资源贫乏,产业发展乏力,是一个典型的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深度贫困村。经过艰辛的努力,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27.9﹪下降到现在的1.02﹪。今年7月份,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调研评估,给予“想不到,了不起”的评价。
去年3月,洛南县对脱贫攻坚部门包村进行个别调整。从这时开始,县政协办包扶永丰镇王村。对致贫原因逐户研判,确立了“扶志扶智先行、输血造血并举,因户施策、普惠帮扶并重”的工作思路和“以落实扶贫政策为基础,以民生保障为底线,以产业扶贫为根本,以整村推进为重点”的脱贫攻坚路径,制定了“提升劳务组织化程度,提升传统产业经营效益、提升主导产业覆盖率,拓展增收渠道”的产业扶贫规划。
蓝图绘定后,他们迅速拉开了产业扶贫的序幕。
聚焦“每户发展二至三个稳定增收项目,参加二至三个合作社”的目标,采取“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服务、基地支撑、党员示范”的办法,统筹实施“扶持资金引导、奖励资金补助、率先脱贫奖励”三条举措,以“五统两分”为主要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加大主导产业培育力度,成功地把豆角、油葵、板蓝、连翘、核桃发展成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基础产业。
2018年至今,投入产业扶持资金45.5万元,实施产业扶贫,仅县政协办购置良种和以奖代补就投入产业帮扶资金20.5万元,经过不懈努力,建成了千亩核桃、千亩油料、千亩蔬菜、千亩药材“四个千亩”生产基地。全村累计发展核桃1580亩,其中贫困户户均2.5亩,辣椒、豆角新增850亩,贫困户500亩,油葵、油菜新增1050亩,贫困户921亩,连翘、板蓝、苍术新增1500亩,贫困户750亩,有195户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稳定脱贫。
与此同时,加大集体经济发展力度,成立集体经济发展股份合作社,争取各类资金200万元,注入中良核桃专业合作社和石门光伏扶贫基地,2019年分红7万元,按照3:7的比例,分别作为集体收入和贫困户分红。今年,成立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加入,起步资金50万元于8月初到账,入社社员贷款实行五户联保,利率按农村信用社基准利率的三分之一执行。
精准发力解难题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天下安居梦想,今年8月份在永丰镇王村变为现实。驻村工作队刚进村时,夜党治老两口还居住在草棚里,因为贫困,他修建的三间平房用了三年,主体建成了,因为无力支付工钱,停工两年,在草棚里住了两年。驻村工作队和换届后的村班子,把解决这户群众的困难作为取信于民的第一个攻坚任务,安排D级危改资金的同时,动员夜党治的侄子夜俊华拿钱,组织党员、干部义务投工,帮老人把房子建成,在入冬前住上了新房。
此后,该村把解决饮水安全、住房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紧抓不放。
居住在洛河北岸的王村农户,水位降低导致井水不足。居住在山谷中的农户,吃水靠天,遇到干旱年份无水吃。县政协办包扶王村后,把解决饮水难题作为取信于民的第二个攻坚任务。争取投资120万元,实施自来水供水工程。从梁源水厂引水,5月份开工建设,开挖埋设管道11.5公里,至10月中旬通水,从根本上解决了365户1378人的饮水问题。投入帮扶资金12万元,对有水源、居住在山谷、高塬的散户,采取联户建自流饮水工程的办法,有效解决了5个组、76户的饮水难题。
通过实施易地扶贫、危房改造和供水工程,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的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
普惠扶贫惠民生
“孩子,要念党的好,要知恩图报。”这是张福汉老人临终时的遗言。
张福汉老人独居在云蒙山半山腰一处叫“狼窝”的地方。“狼窝”地处高坡,周边是山,散居在这里的8户农户,要么女儿出嫁、男孩外出当上门女婿,要么孩子在外成家立业,留守的都是老人。吃水靠几处池塘,去冬今春一直缺水,三月初,池塘全部干枯。早在三年前就计划打旱窖,但从山下拉物料,又面临路不通的掣肘,一直没有实施。
为解决这个组的饮水难题,县政协主席张岳峰、副主席王新其先后在这里主持召开三次现场办公会。第一次商定,县政协解决资金难题,镇村解决用地难题,实施整组搬迁。但征求农户意见时,都因“女儿出嫁、男孩上门,给谁住”为由拒绝搬迁。第二次议定,采取落实赡养协议和给予搬迁补助的办法,安排单居老人户全部就近随迁到子女家中,但都因“一把老骨头故土难离”为由,拒绝就近随迁。第三次决定,先修路再打旱窖。
正月十五刚过,积雪还没有消融,该村采取群众义务投工、县政协办出资解决险工险段施工费用的办法,打响了筑路战斗。历经三个月,打通了宽3.5米、长2.2公里的通山路。
4月上旬,现场办公解决施工难题时,张岳峰、王新其、张银学等同志攀爬一个多小时到这里,慰问修路群众,走访的第一户农户就是张福汉老人。
张福汉老人87岁,身体还算硬朗,说到吃水问题,老人流着泪说:“路通了,再把水窖修成,就更好了。”问及搬迁问题,老人说还想把一把老骨头留在故土。
返回途中,在一处缓坡地带,张岳峰一行巧遇一位挑水少年在休息。原来,这个孩子是张福汉老人的孙子,两三天给老人送一次水。
此后,在张岳峰的关照下,张福汉老人住进了永丰镇敬老院,不仅一日三餐不用愁,还有人专门给洗头洗脚。八月中旬的一天,老人散步时摔倒,造成脾脏破裂。临终之际,他含着笑说:“我这一辈子不亏,临死了还享了福。”
其实,县政协办包扶王村,从一开始,就以整村推进为牵引,实施普惠扶贫,全力破解影响长远发展的瓶颈制约难题。2018年至今,县政协投入帮扶资金和争取各类项目资金886万元,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村主干道和门户干道全部拓宽、硬化、亮化,通组路、联户路全部硬化。特别是争取书堂山防火通道建设项目,把居住在云蒙山腹地的22个组、409户的通组路、联户路全部打通硬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发表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重要讲话后,根据全县脱贫攻坚“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统一部署,王村对“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发现“安全住房”“安全饮水”问题依然严峻,而且多数问题发生在非贫困户中。立即采取分类施策、集中攻坚的办法,经过近三个月的背水一战,所有问题全部解决到位。
在解决安全住房问题中,对经住建局鉴定属于C、D级危房,农户愿意危改的21户,采取农户自行施工和村上统一施工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唯一住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农户不愿危改的11户(儿子招人、女儿出嫁形成的单居老人户),村上统一对原陈太小学撤并后留下的闲置校舍,进行民居改造后集中安置;对唯一住房存在一般安全隐患、没有达到C、D级标准的11户,村上统一实施B级维修。
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中,对全村排查出的32户,采取单户、联户打水井、旱窖,在陈太小学集中安置点统一解决等办法,全部解决到位。打水井、旱窖,采取统一运送物料、统一开挖坑基、统一提供模板、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和群众自行聘请工匠施工相结合的办法,既加快进度、保证质量,又降低了施工费用。
小康路上牵手行
王村7组的王全营家有两口人,他和老伴都年近古稀,养了多年蛋鸡,因常常亏损,不再养了。去年五月,听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史瑞仁《养殖业市场波动周期》专题讲座后,在蛋鸡市场陷入低谷6个月后,改养公鸡,三个月后,每只鸡卖150元。说起这件事,他说“一辈子没有见过大学教授,听了人家的课,才有了长进。”拓宽增收渠道,实施产业扶贫,贫困户面临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三缺”难题,但“怕这怕那”是主要矛盾。为此,县政协办包扶永丰镇王村后,把扶志扶智工作放在首位。最初,围绕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发展脱贫基础产业,建立了一系列激励机制,但收效甚微。为激发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另辟蹊径,探索引入社会扶贫机制。
实施科技扶贫,组织开展了“扶志扶智专家教授洛南行”活动。在市政协委员、洛南县云蒙山绿色养殖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王发祥的资助下,邀请全国畜牧养殖专家、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史瑞仁到村义务开展技术讲座,通过史教授的牵线搭桥,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科协专家组成员到村开展科技扶贫。依据产业发展需求和专家的专业特长,由群众点题,按季度举办现代农业与新技术培训,相继开展了畜牧养殖、核桃科管、蔬菜栽培、中药材种植、就业创业等专题讲座。
搭建社会扶贫平台,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助力脱贫攻坚”爱心助学活动。在“六一”前夕,联系当年在洛上山下乡知青,在村小学举行爱心资助,用捐款给全部学生制作了校服。在“七一”期间,邀请爱心人士和相关专家,给村小学全体学生捐赠了书包、学具,开展书画艺术进校园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全体家长和老师进行专题培训。
深化结对帮扶,村党支部与乐家商贸公司党支部结对联建共创先进基层党组织。明确2019年至2022年,乐家商贸公司每年投资不少于5万元,援建爱心超市,创办山地特产基地,捐资在村干部领办的合作社给贫困户配股,设立“爱心教育基地”,资助全村当年考入大学的学生,奖励产业扶贫示范户。至8月底,王村引入社会扶贫资金8.5万元,全部用于爱心助学、爱心超市和产业扶贫。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永丰镇王村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中,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着力实施产业扶贫,着力探索社会扶贫机制的务实管用的做法具有典型性。
在永丰镇王村采访,在每一户,总能看到一株株金黄的、粉红的、墨绿的菊花,把整洁的农家小院落装点得生机勃勃。在每一地,总能看到大片的野菊花尽情怒放,仿佛要燃烧出一个金灿灿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