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紫阳
文章字数:1863
紫阳宜画,美院师生多去那里写生,我却是没去过。
二十多年前出差安康,友人邀游瀛湖,其实就是乘船游览汉江水库。船老大说溯水上行可至紫阳,顿时心中一热说去吧!那船老大和友人却劝说,紫阳远在百里之外,摇橹逆行,天黑亦不能至,于是作罢。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前不久,省教育书法研究会诸友相邀说去紫阳。心中高兴,欣然应允。择日乘车出发,一行数人轻车简从,在安康小酌小游后寻路续行。高速行约两个小时,穿过一处隧道,张建国书记说到了,他是这次出行的倡导者,也在数月前来过这里一次。他这么说着信手一指,汉江北面的一片神奇天地像是展开的画卷,天空半阴半晴,山峦半明半暗,浓厚的云团掩去了山头,一缕阳光像探照灯似的透过云缝照亮了一片远山,远山近山上的楼房与葱郁的树木长在一起,纯净如洗,许多大厦从山腰蔓延到了山根,紧凑在江岸边上。江水宽阔,平静如湖,水边的人影和小船引人注目。
车过港汉大桥后,沿滨江路走一个倒着的Z字形,很快就慢行在只许车辆单行的繁华街道,这也是唯一的老街和主街。突然觉得,小巧玲珑的紫阳县城地势宛如昔日小重庆,繁华盛似上世纪的大香港。紫阳县文化馆的赵刚华、张媛馆长、书协的毛文凯主席等把我们一行迎进源森酒店直接坐在了酒桌旁,先是上茶接着斟酒,新客旧友,杯盏交错,茶醉人,酒醉人,两种液体混在一起喝,人就不会醉了。接下来的几天里,众友人都是中午喝下午喝,连着数天喝,人都喝成了酒神茶仙。席间那高亢嘹亮的民歌声,又把这些“神仙们”唤回到了人间,就争相说着俚语俗话,讲起咯痒人心的段子。宾主们就这样喝了个“青岛不倒我不倒,雪花再飘你不飘”。
接风宴至夜深方散,进得房间,倒头就睡,睡醒一觉,抓起手机去看,云龙教授的诗作《秋残香溪洞》使我定住了屏,戴上花镜诵来读去,边读边想,安康城边的香溪洞二十多年前就去过,今日路过又同行同游一天,自己咋就如此没词儿呢?尝试找点词儿献丑应和,辗转来去地回想这一天走出长安古城、穿越秦岭长隧、停歇安康会友的诸般情景,苦思冥想着,却越想脑子越空,再看机屏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多小时,窗户开始泛白,就索性起床推开窗户去看风景,楼下街头的保洁工开始忙碌,冒着热气的小吃摊子旁边有了人影。街边的体育场和休闲广场连为一体,其实是凌空而起的框架式建筑屋顶,下面是停车场和出城的单行车道,感慨紫阳人聪明和建筑设计师的能力,竟然能这样珍惜土地,利用空间。这时,小小的体育场上也有了跑步活动者的影子,那身影一会儿明晰一会儿模糊,哦,这是汉江晨雾的神奇。神奇的晨雾忽而漫延升腾,扑面而来,遮掩了楼下的热闹,街道虽然有了车辆的动静,却只闻其声不见其影。雾气弥漫,聚散漂移不定,眼前忽而一亮,汉江对面的文笔山和紫阳阁慢慢显形,聚拢的雾气有的像羊群,有的像白飘带,有的像巨大的白帽子,忽远忽近地活动在山上山下。
数天时间里,宾主进校园讲书法,入真人宫访友,探幽宦姑滩,寻访五省会馆,登茶山风情园,无论天晴天阴,也无论是早晚出进,眼前的云雾从没散过。显然,这是因安康那座巨大的水坝抬高了水位,这紫阳就成了高高在上的城,加之任河在此汇入汉江,必然就有了更多的水韵风情。来者几乎都是书法名家和撰词高人。陈云龙教授的又一首诗作《紫阳阁揽胜》出手后,群里群外的朋友们应和之声四起,一时热闹非凡。我想,不到这水带灵性、云雾绕身、遍野茶香、满城歌声的风情之地,哪来这么多的好诗好词儿呢。
踏进宦姑滩那一半悬空的吊脚楼时,当地的老人和女子热情地送上一碗又一碗温汤清茶,不取分文,免费待客,山里人的厚道和真诚使人感动。老人告诉大家说,把山野小树移栽培育、采摘制作成茶的宦官女儿刘冬姐祖籍丹凤,心中暗嗨一声,这不和我是老乡么。传说难辨真假,因为丹凤县只是近几十年才使用的名,古名原是龙驹寨。传说归传说,但这临水小码头、破旧的老宅院、拾级而上的青石台阶、千年古槐和树冠遮天的大药树,却是十分亲切,自然就想到了故乡。紫阳的宦姑滩不是故乡胜似故乡。
离开前的那晚上说好了,我们走得早,第二天又是礼拜六,紫阳的朋友们就不要送行了,他们都劳累了好几天,就好好休息吧。谁知,翌日早起,我们用过早餐登车准备离开时,那小魏女子提着两袋子早点小吃,急匆匆撵到车边塞给大家。这位小女子一直忙前忙后照顾着大家,昨天又给马西平会长细心拔取手指上的毒刺,她这早起相送,送来了当地所有朋友们的深情和厚谊。
小小的紫阳县城,满满的人气和亲情,那里汉江静流,情在深处。那里诗情画意,水墨韵长。我明白,紫阳那山那水本来就是一幅画,若去那儿画画,就得携带无数的笔墨和画纸,方能画出紫阳的本来容颜。
二十多年前出差安康,友人邀游瀛湖,其实就是乘船游览汉江水库。船老大说溯水上行可至紫阳,顿时心中一热说去吧!那船老大和友人却劝说,紫阳远在百里之外,摇橹逆行,天黑亦不能至,于是作罢。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前不久,省教育书法研究会诸友相邀说去紫阳。心中高兴,欣然应允。择日乘车出发,一行数人轻车简从,在安康小酌小游后寻路续行。高速行约两个小时,穿过一处隧道,张建国书记说到了,他是这次出行的倡导者,也在数月前来过这里一次。他这么说着信手一指,汉江北面的一片神奇天地像是展开的画卷,天空半阴半晴,山峦半明半暗,浓厚的云团掩去了山头,一缕阳光像探照灯似的透过云缝照亮了一片远山,远山近山上的楼房与葱郁的树木长在一起,纯净如洗,许多大厦从山腰蔓延到了山根,紧凑在江岸边上。江水宽阔,平静如湖,水边的人影和小船引人注目。
车过港汉大桥后,沿滨江路走一个倒着的Z字形,很快就慢行在只许车辆单行的繁华街道,这也是唯一的老街和主街。突然觉得,小巧玲珑的紫阳县城地势宛如昔日小重庆,繁华盛似上世纪的大香港。紫阳县文化馆的赵刚华、张媛馆长、书协的毛文凯主席等把我们一行迎进源森酒店直接坐在了酒桌旁,先是上茶接着斟酒,新客旧友,杯盏交错,茶醉人,酒醉人,两种液体混在一起喝,人就不会醉了。接下来的几天里,众友人都是中午喝下午喝,连着数天喝,人都喝成了酒神茶仙。席间那高亢嘹亮的民歌声,又把这些“神仙们”唤回到了人间,就争相说着俚语俗话,讲起咯痒人心的段子。宾主们就这样喝了个“青岛不倒我不倒,雪花再飘你不飘”。
接风宴至夜深方散,进得房间,倒头就睡,睡醒一觉,抓起手机去看,云龙教授的诗作《秋残香溪洞》使我定住了屏,戴上花镜诵来读去,边读边想,安康城边的香溪洞二十多年前就去过,今日路过又同行同游一天,自己咋就如此没词儿呢?尝试找点词儿献丑应和,辗转来去地回想这一天走出长安古城、穿越秦岭长隧、停歇安康会友的诸般情景,苦思冥想着,却越想脑子越空,再看机屏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多小时,窗户开始泛白,就索性起床推开窗户去看风景,楼下街头的保洁工开始忙碌,冒着热气的小吃摊子旁边有了人影。街边的体育场和休闲广场连为一体,其实是凌空而起的框架式建筑屋顶,下面是停车场和出城的单行车道,感慨紫阳人聪明和建筑设计师的能力,竟然能这样珍惜土地,利用空间。这时,小小的体育场上也有了跑步活动者的影子,那身影一会儿明晰一会儿模糊,哦,这是汉江晨雾的神奇。神奇的晨雾忽而漫延升腾,扑面而来,遮掩了楼下的热闹,街道虽然有了车辆的动静,却只闻其声不见其影。雾气弥漫,聚散漂移不定,眼前忽而一亮,汉江对面的文笔山和紫阳阁慢慢显形,聚拢的雾气有的像羊群,有的像白飘带,有的像巨大的白帽子,忽远忽近地活动在山上山下。
数天时间里,宾主进校园讲书法,入真人宫访友,探幽宦姑滩,寻访五省会馆,登茶山风情园,无论天晴天阴,也无论是早晚出进,眼前的云雾从没散过。显然,这是因安康那座巨大的水坝抬高了水位,这紫阳就成了高高在上的城,加之任河在此汇入汉江,必然就有了更多的水韵风情。来者几乎都是书法名家和撰词高人。陈云龙教授的又一首诗作《紫阳阁揽胜》出手后,群里群外的朋友们应和之声四起,一时热闹非凡。我想,不到这水带灵性、云雾绕身、遍野茶香、满城歌声的风情之地,哪来这么多的好诗好词儿呢。
踏进宦姑滩那一半悬空的吊脚楼时,当地的老人和女子热情地送上一碗又一碗温汤清茶,不取分文,免费待客,山里人的厚道和真诚使人感动。老人告诉大家说,把山野小树移栽培育、采摘制作成茶的宦官女儿刘冬姐祖籍丹凤,心中暗嗨一声,这不和我是老乡么。传说难辨真假,因为丹凤县只是近几十年才使用的名,古名原是龙驹寨。传说归传说,但这临水小码头、破旧的老宅院、拾级而上的青石台阶、千年古槐和树冠遮天的大药树,却是十分亲切,自然就想到了故乡。紫阳的宦姑滩不是故乡胜似故乡。
离开前的那晚上说好了,我们走得早,第二天又是礼拜六,紫阳的朋友们就不要送行了,他们都劳累了好几天,就好好休息吧。谁知,翌日早起,我们用过早餐登车准备离开时,那小魏女子提着两袋子早点小吃,急匆匆撵到车边塞给大家。这位小女子一直忙前忙后照顾着大家,昨天又给马西平会长细心拔取手指上的毒刺,她这早起相送,送来了当地所有朋友们的深情和厚谊。
小小的紫阳县城,满满的人气和亲情,那里汉江静流,情在深处。那里诗情画意,水墨韵长。我明白,紫阳那山那水本来就是一幅画,若去那儿画画,就得携带无数的笔墨和画纸,方能画出紫阳的本来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