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语言天大事
方英文
文章字数:1786
  同学们老师们,这次来榆林前没有说讲课的事,是临时被鼓动来的,难免惶恐与仓促,不可能讲出多少意思。桌上摆着电脑,背后是大屏幕,所以方才冯院长问我有没有课件?有了就拿出来插入电脑,开讲。惭愧,我竟不知“课件”是个甚,脑子短路了几秒钟才回答“没有”。原来我还是见过“课件”的,比方一个专家,兜里装个小磁盘,一路走一路插,从京城讲到长安,由长安讲到夜郎。若他是个经济学家,一路那么讲过去,讲课费就把腰包“经济”得鼓鼓圆了。但是文学不值钱,因为文学是闲事,跟超越发展、恭喜发财不沾边儿。
  我昨天写了个简单提纲,循此发挥,搪塞,肯定讲不长。因此我讲时大家尽可插话,或者递条子,唯有对话方可切磋互益。这好比双方吵架,时间就容易消磨;而单挑独骂,却无人回应,很快就索然没劲了。
  榆林又称塞上,英雄辈出、名响古今。武英雄如李自成、张献忠、高岗、杜聿明等;文英雄如张季鸾、柳青、路遥等。所以我赞赏不少朋友的评估:陕北文化中心,在榆林。因此这方水土产生的文学艺术,游牧浪漫,磅礴偾张;兼具文以载道,天下情怀。
  今天在座的诸位,都是考进来的大学生,相当部分是文学院学生。老师们自然不用说,都经了严格高考。这就派生一个问题:作家要不要上大学,尤其要不要上四年文学院?大学扩招后的二十多年来,几乎所有学校都设了文学院,有的继续叫中文系。当然教学目的以我理解,并非培养作家——毕业了都当作家,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但是大学期间,人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都会冒出作家梦,为什么?因为恋爱季节嘛,写情书啊递纸条的——可能如今只发短信了吧?就是发短信,也都是按作家创作要求的,就是说都要把短信发得文采飞扬、打动芳心是吧!这属于实用性文学创作,激情,憧憬,如朝霞晚月。只是读者对象就一人。不过,改头换面发给第二个人也不奇怪,再修改几个关键词发给第三个人亦属正常。恋爱如种地,广种薄收是常用戏法。恋爱期间,都恨不能自己“潘安之貌、宋玉之才”——宋玉原本是个男神,天才的楚辞作家,原创了很多成语,如“雄风”“巫山云雨”等。潘安文章,那也是没得说。
  恋爱季节过后,剩下一部分真爱文学的,自会坚持创作练习。方才说了作家要不要上大学?我的回答是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联,因为名作家里有的上了大学,有的没上大学。
  文学这个问题,大而无当,简单又复杂,实在不能说清。现在每个县都成立了作家协会,说明文学很简单,作家多得很;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的饱学之士们,又经常各执一词,足以证明文学太复杂!因此我这里仅就文学的创作层面,选个细小的切口来谈点管见:语言问题。
  如今的文学研讨会,都在大谈宏大主题啊文学精神啊时代使命啊等等,却从不探讨文学的技术问题,俨然只要学好了中央文件、深入了当下生活,便能轻而易举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巅峰作品”。此种起哄务虚,我看不出有多大实际意义。不谈技术问题不等于技术问题不存在,尽管技术问题属于基础问题,比如语言问题。不过我要强调语言问题是天大问题,甚或是文学的终极问题!不少名家及其影响较大的作品,语言是不敢细究的,一细究便发现文法不通、用词失当、标点乱用。如此作品可以轰动一时,却绝无久传之可能。
  如果你想当作家,那你就应别无选择地、持之以恒地语言训练。我有几个文友没上过大学,我多次建议他们学习经典作家,办法是:找来纸质书,动手抄录。抄录多了,即使不明白主、谓、宾、定、补,也会直感语言法,同时领略修辞艺术的非凡美妙。这叫自修,启发式学习。学了别人,写作时却要回避掉,否则叫抄袭,模仿。当然模仿也是个必要过程。我推荐了几位作家给文友:钱钟书、杨绛、孙犁、汪曾祺、余秋雨、余华、李敬泽、易中天等汉语言的卓越实践者。遗憾我白费了口舌,文友们急切地电脑或手机上忙创作呢,哪顾上下笨工夫抄文章!
  另外一个自修办法更简单:找来三个省的高考语文试卷,若都能答个65分以上,可言创作了。答不及格的话,就近请教语文老师。总之语言学习之于作家,如同临帖之于书法家,是一生的功课。
  如果你无意当作家,那就不必参考我上述建议。纯粹喜欢读文学,也是一种风雅人生。什么文学书对自己胃口,就读什么文学书好了,这叫“富贵闲人”。而文学书,恰恰正是一种闲书。标准的闲书。吃饱了撑的人写的书,吃饱了撑的人看的书。我这么说肯定有人不爽;那就悉听尊便吧,反正我把话撂这了。
  (本文是11月17日上午在榆林学院的讲座,原题为《创作的本质是创作者心灵的需要》,此为谈语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