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龙村的美丽蝶变
文章字数:4159
里龙村新貌
驻村工作队与群众进行座谈
今年香菇产业给张新民带来3万元的收入
瓮沟河畔,文显山下,冬日的暖阳还未驱散寒潮,陕豫接壤的洛南县高耀镇里龙村却已在鸡鸣狗吠声中苏醒:香菇大棚里,贫困户黄小凤就着晨曦采摘今年最后一茬香菇;烘烤炉外,张新民正往炉内添柴火,还有上百斤的鲜菇亟待烘烤;养蜂基地里,曹克斌正忙着加固蜂箱,为中华蜂安全越冬做准备,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
谁曾想,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贫困村。12个村民小组散落在山沟里,全村336户1185人截至2018年尚有贫困户99户328人。匍匐的山包和废弃的土房诉说着这片土地曾经的贫瘠。
谁又曾想到,今天的里龙村聚焦脱贫攻坚,在包扶单位市城管局的强力推动和倾情帮扶下,带领村民着力发展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和改善人居环境,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苦干实干加巧干,一举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实现了蝶变。市城管局卓有成效的帮扶成果,始终在市县考核中名列前茅……
贫困村变靓
今年8月,里龙村通往驼岭组的最后一条“断头路”打通了,这条3.5米宽、500多米长的通组路连通了驼岭、东山的10多户群众,圆了群众多年来期盼的一个梦,路通了,群众的日子才有盼头。里龙村全体村民见证了村子这几年的点滴变化:路通了,灯亮了,村美了,村民的腰包鼓了,一个个精神头都起来了!
原先可不是这样。就在几年前,里龙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出村道路坑洼不平,村民房屋破旧,生活垃圾乱堆乱放问题十分严重,是个“历任村干部看见就发愁,包村干部提起就摇头的贫困村。村支书杨根林等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痛下决心、拔掉穷根。
2017年,市城管局的“亲人”来了,他们协助村上对主要道路、村民住房、花草树木、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等进行了整体设计,绘制了高标准、高规格的村庄规划图。按照规划,村上硬化了通村通组路6公里、院落300多处,沿307省道栽植了竹子、万寿菊、格桑花,对道路两旁进行了美化;清除道路两旁垃圾,建设文化墙500多米;建成占地2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达到了硬化、绿化、净化、美化的要求,安装路灯80多盏,村内沿线栽植绿化苗木和广告灯箱,村容村貌美起来了,宣传阵地建立起来了。
目前,里龙村已达到了洛南县委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五通”的目标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了保持村组道路整洁,村上还组织群众多次开展大规模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活动,对堆积的垃圾、道路两旁的残垣断壁进行全面清理。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村边闲散地大搞植树绿化,形成了环村林带,实现了一眼望去、满眼苍翠的效果。“以前村里路况差,下场雨泥泞难走,废水沟一到夏季臭气熏天、蝇虫泛滥,如今路修平坦了,路灯亮了,废弃的坑洼地改造成了休闲场所,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说起这些,里龙村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脱贫路”打通
“以前住的土房子低矮破烂,一遇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要钱没钱,要吃的没吃的,日子过得实在恓惶,当时想死的心都有。”贫困户黄小凤说起前几年的光景就止不住流泪,“这几年多亏了国家的扶贫好政策,娃上学还给钱,种香菇给补助,去年我种了1万袋香菇,娃他爸在河南灵宝装代料,一年就挣了七八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去年她家就摘了贫困户的帽子。等到明年大女儿大学毕业上班了,黄小凤家的日子就更红火了。在里龙村,和黄小凤一样“不敢想”的贫困群众还有很多。传统的农业种植曾让里龙村发展滞步不前,部分有发展愿望的贫困户也做过一些尝试,都因思路不清、缺少引导和技术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这也是多年来困扰贫困户致富奔小康的难题,成为制约村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里龙村从2000年起就开始种植香菇,多年的发展依然是小打小闹、零散小户,产量与规模一直上不去。随着近几年劳务输出增多,林木资源的匮乏,香菇产业的发展更是陷入了困境,村民收入受到了限制。为做大做强香菇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2018年以来,市城管局积极争取各类资金200多万元,结合“三变”改革,以“党支部+公司+贫困户+党员”为主体,帮助里龙村成立了里龙惠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牵头引领,驻村工作队全员参与配合,党员示范带头,不到一年时间,流转土地22.3亩,建成香菇大棚40个,种植香菇10万袋,建起冷藏库、烘烤炉等加工设施设备,解决贫困劳动力20人就业,使每户贫困户年增收4000元。
为将村上零散的养蜂户组织起来,村上于2016年成立云山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当年便吸纳社员120户,直接带动贫困户76户,蜂产品远销商州、西安、河南等地。2018年,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积极争取下,引进陕西林业集团建成150亩中蜂文化产业脱贫示范基地,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吸纳贫困户入股分红,带动76户260人实现稳定脱贫。目前,全村发展香菇种植80万袋,引导贫困户个人发展香菇种植9.36万袋,猪苓、天麻、黄芩等中药材种植120亩,种植核桃150亩3150株、油葵112.1亩、辣椒12亩,养殖蛋鸡3500只、土蜂600多箱,实现了脱贫产业全覆盖及长线与短线相结合。
今年11月11日,位于洛南县城迎宾大道的里龙村扶贫超市开业了,这是洛南县首家村级专售扶贫产品的超市。与其他超市不同,扶贫超市的商品大部分都是里龙村贫困户的农产品:香菇、木耳、土蜂蜜、天麻、土鸡蛋、挂面、红薯粉条……这些土特产经过精心包装成为货架上“高大上”商品。看着自家的农产品能摆上货架成为城里人的最爱,村民们摸了再摸,看了再看,喜悦之情无以言表:这下好了,不用再为卖不出去发愁受煎熬,还能多增加些收入。
“一园一社一公司一超市”是里龙村整村脱贫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构想。随着扶贫超市的正式营业,这个构想终于完美落地,不仅将全村贫困户牢牢地捆绑在整个产业链上,还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使里龙村广大群众迈上了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快速发展之路。
“民心桥”架起
近几年的脱贫攻坚,给里龙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和质的飞跃,也给里龙村带来新希望和新气象。在这背后,市城管局的帮扶力度和成效不断凸显。今年3月份,市城管局新任党组书记、局长俞远明一到任,脱贫攻坚工作便在第一次党组会上作为一个重点议题进行研究;随后,他多次与局党组成员深入里龙村和兴龙村两个包扶村,与镇村干部及贫困户座谈交流,鼓舞士气,激发干劲。同时,充分了解帮扶情况,切实解决驻村人员、村级产业、补短板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问题,今年以来市城管局为包扶村投资65万多元,修建扶贫培训用房、安装路灯、硬化“断头路”,对村内桥梁基础加固加宽、安装护栏及部分道路改造提升,完善了设施功能,方便了群众出行,群众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民心聚起来了,选好带头人是关键。2018年3月,市城管局党组从脱贫攻坚大局出发,重新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郭晓宏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长,选派4名党员干部驻村扶贫。初来乍到,郭晓宏带领工作队员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历时一个月踏遍了里龙村的每一条巷巷道道,翻过了里龙村的每一道沟沟岔岔,逐一摸底排查,详细了解基本情况,制定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计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在短期内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面对当年脱贫攻坚整村退出及2019年整县摘帽的严峻形势,如何卓有成效地推进帮扶工作,是摆在工作队面前的一个难题。工作队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与村干部密切协作,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带领村两委班子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把队员、村干部、党员的力量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瞄准产业做文章,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食用菌、中药材、土蜂、辣椒、油葵、天麻等产业,到2018年底,全村实现产业收入150万元。同时,积极实施植树造绿、村民生活饮用水源监测、危改、易地搬迁工作,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里龙村贫困户“八个一批”政策全部落实。同时,协助村上成立“一约四会”,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卫生户”等评选活动,积极引导群众树立健康向上、和谐幸福、移风易俗生活新理念。在各级和驻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里龙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18年实现了整村脱贫退出。预计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突破9700元,村集体经济也有了10万元的积累。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长,郭晓宏对村上玩命的付出。连续入户走访,加上长期劳累,他两次腰椎间盘突出,半边腿不能动,持续疼痛致使他夜不能寐,医生建议尽快住院,否则有可能落下终身残疾,面对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他不顾医生的嘱托和爱人的苦劝,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对待群众郭晓宏是真心真意地付出。汪永宏母亲糖尿病加重,他连续几天去看望问候、找医生诊断;汪彩霞孩子溺水身亡,他带领工作队第一时间赶到瓮沟帮忙处理后事,开导慰问;孙东旭孩子上职业学院3年未享受到教育扶贫政策,他多次协调最终解决了18500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刘振民精神病发作闹事,家人打电话向他求救,他亲自上门劝说,稳定其情绪;史建琴儿子因车祸身亡,一人生活困难,他不时上门看望;到8公里外山高路险的东山组入户调查,他早出晚归,自带干粮不打扰群众……一个个小举动,一次次无微不至的关怀,拉近了与贫困户的距离,村民们见了他,总是亲切地说:“咱郭书记来了,又来给我们办好事了!”
驻村工作队员张帅原定2018年5月结婚,为了不影响驻村帮扶工作,屡屡推迟婚期,直到今年4月30日才成婚。婚后正值入户核查贫困户收入,村上还要进行缺水户摸底、“断头路”修筑、桥梁加固拓宽等事项,张帅休了不到一周婚假便抛下娇妻赶往村上,一待就是两个月。“妻子也有过抱怨,但里龙村的乡亲们更需要我。”张帅道,等这场“仗”打赢了,一定要好好陪妻子,陪她看爱看的电影,再为她亲手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走时晨露沾衣裳,归来星稀月已亮;谁家危房谁家病,户户摸得水样清;自带干粮不扰民,真情架起民心桥……”这正是郭晓宏和他的驻村工作队伍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看着村子越变越美,昔日的贫困村如今产业遍地开花,民生民困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群众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郭晓宏和他的队员内心无比自豪:因为自己的每一份努力可以改变一个贫困家庭的现状,因为自己每一天的奋斗可以给一方百姓带来福音。
脱贫攻坚这条战线上,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他们这样的帮扶队伍,时刻不忘曾经立下的铮铮誓言,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艰苦奋斗,才使这场举国性的战役打得漂亮、打得精彩,才使每一个乡村同步够格全面迈入小康社会、步入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