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花园村的“三高园丁”
黄山林 方方
文章字数:1249
  个头高,走在哪里都是“鹤立鸡群”;学历高,长安大学辅导员,是商南县驻村干部里学历最高的;姿态高,谦虚好学,常常俯下身子向身边干部群众学习……这是扶贫干部芦楷钧留给商南县青山镇干部群众的深刻印象。
  2017年11月,花园村来了一位80后阳光大男孩——长安大学驻花园村扶贫干部芦楷钧。怀着儿时为“社会作贡献”的初心和梦想,他开始了自己的驻村帮扶生涯。
  花园村辖17个村民小组,633户2022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227户742人。虽坐拥青山绿水,该村却因资源少、人居分散成为商南县的深度贫困村,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怀揣着年轻人不服输的闯劲儿,芦楷钧白天和村干部一起入户调研,晚上在灯下记下每户贫困户的详细情况,脑子里盘算着村里的基础设施该建哪些,脱贫产业该搞哪些,集体经济该办哪些……到村里的第一个月,他就走遍了全村所有的住户,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年过古稀的贫困户严积山,老伴刚去世,儿女都不在身边,芦楷钧经常去老人家里帮助做家务、开车送病中的老人去医院,还自掏腰包为老人购买鸡雏,帮他增加收入。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老人感慨地说:“为了让我们脱贫,你抛家舍业地来到我们这里,真是太辛苦了。你要是不嫌弃,我就把你当作我的儿子。”打这以后,老人若是几天没见到芦楷钧,就会到村部找他。老人还把自己的房门钥匙放在小芦知道的地方,以便小芦饿了随时可以到他家里吃饭。
  花园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守的大部分都是体弱多病的老人,空心化、老龄化、贫弱化的问题十分突出。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芦楷钧与村干部针对花园村森林资源富集,茶叶、食用菌种植技术专长等优势,集体会商后决定发展茶叶、食用菌等传统产业和猕猴桃、花卉等新兴产业,大胆创立消费扶贫模式,使花园村经济活起来。
  他鼓励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的耕地集约起来发展产业,先后成立了白龙茶叶、正邦食用菌种植等6个专业合作社,优先将23户贫困户纳入合作社,整合了5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带动贫困户和村民就业86人,全村贫困户人均年分红达到500元。除此之外,为了推动家家户户发展产业,他充分发挥学校和村子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在长安大学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结合花园村村情实际,长短结合兴产业,分类施策促增收,构建了“党建+脱贫”产业扶贫模式,大胆尝试“支部建基地兴产业,党员搭平台带就业,学校抓帮扶促脱贫”,努力寻找党建和脱贫产业的结合点,利用党费作为扶贫资金,新发展高端茶叶700亩、猕猴桃200亩、花卉苗圃200亩、大棚菜100亩等特色产业,辐射带动300多农户。长安大学还在资金紧张的条件下,先后投入近400万元支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600多个日日夜夜,芦楷钧与驻村干部一道披星戴月,奔波在脱贫产业一线,挥汗于基础设施一线,花尽心思于扶智扶志工作。在他的帮扶下,花园村100户299人脱贫,2018年退出贫困村,并被商南县委评为“脱贫攻坚先锋村”,他本人也荣获“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