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实施三项工程 “搬”出安居乐业
文章字数:909
  本报讯(曹宗国 李治军)近年来,商南县深入实施“扎根子”“菜篮子”“钱袋子”三项工程,着力提升易地搬迁群众定居率,实现“搬得出、快融入、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实施“扎根子”工程,确保群众安下心扎下根。实施“两头”管理,原籍以村(社区)为单位,安置新区以镇办为单位,组建管理服务站139个,着力解决搬迁群众原籍大件家具搬走存放难、留下存放也难等“后顾之忧”,解决新区老年人不适应单元楼生活、融入难等问题。推行社区化管理,按照“原籍管理地和林,新区管理房和人”的思路,确保群众原籍权益不受损,同时在新区成立独立型社区2个、挂靠型社区10个、融合型社区4个,建立健全党组织、治安防控等体系,设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老年幸福院等机构,配套建设卫生室、超市、电商中心,经常性开展各类文艺活动,让群众感受到搬迁带来的便利和温暖。加强物业服务,在各安置新区成立物业公司(办),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和垃圾清运车辆,为搬迁群众提供环境保洁、水电管理等服务。
  实施“菜篮子”工程,确保群众不犯愁不犯难。针对搬迁群众进城镇后吃菜、用水等都要“掏腰包”问题,积极建设“爱心菜园”“果蔬绿化带”等,或免费赠送或以成本价租赁给搬迁户;采取以奖代补、减免房租和水电费等方式,引导企业在安置新区及附近开办社区工厂、扶贫车间等20个,促使搬迁户中447名留守妇女就近就业;对难以通过市场实现就业的搬迁群众,专门开发公益岗位,促使60名搬迁群众从事保洁、停车收费等工作,保障了他们的“菜篮子”开支。
  实施“钱袋子”工程,确保群众能脱贫早致富。加强与省内外企业沟通,开展订单式培训,有组织引导5215名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输出就业,占搬迁群众有劳动能力人口的75%,人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按照“山上建园区、山下建小区、农民变居民”的思路,利用安置新区资源发展茶叶、猕猴桃、香菇、肉兔等种养产业园,引导搬迁群众“园区务工得薪金、流转土地得租金、资产入股得股金”,有1357名搬迁群众实现增收。设立专项扶持基金2000万元,通过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创业条件的搬迁群众,免费给予创业培训和指导,促使188名搬迁群众自主开办小超市、小饭馆、小理发店、小旅馆、小物流、小家政等,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