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
——山阳县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文章字数:3782
板岩镇移民搬迁小区晗诚服装服饰加工厂解决了当地部分妇女就业问题

磨沟里村贫困户在食用菌基地打工

危房改造后的银花社区美如画

   寒冷的冬季,走进山阳县杨地镇海螺宫村,四通八达的硬化公路串村入户;红瓦白墙、干净整洁的居民院落焕然一新;2万多亩挂满松塔的松林在呼啸的北风中向人们招手致意;刚刚建起不久的松子加工厂,工人们正在车间进行松子分级筛拣、松子开口、产品包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新农村画卷。
  地处鄂陕交界、海拔1900多米郧岭山头的海螺宫村,曾经是山阳县交通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匮乏、群众生活贫穷的深度贫困村。如今海螺宫村的变化,是山阳县贫困村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脱胎换骨”的一个缩影。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陕西深度贫困县,山阳县在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挺进的特殊战役中,务实担当,砥砺前行,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历经4年鏖战,取得显著成效,一幅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正在丰阳大地上徐徐展开。
  多彩山阳脱贫之路多艰险
  巍巍秦岭,多彩山阳。
  山阳县处在秦岭南坡陕鄂交界的群山万壑之中。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北部流岭,中部鹘岭,南部郧岭,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阳分割成“三山夹两川”的岭谷格局。3535平方公里县域内“秦岭奇观”天竺山、“西北第一洞”月亮洞、“千年古镇”漫川关等景观享誉大江南北。这里资源富集,素有“中国钒都”“西部药乡”之美誉。这里地处秦头楚尾,民风淳朴,既有北方人的勤劳、悍直,又有南方人的优雅、婉约,秦风楚韵在这里相得益彰。
  历史文化厚重、地域风情浓郁、山川如此秀丽,却难掩自古以来自然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薄弱等诸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加之自然灾害频发,使得山阳县成为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硬骨头”,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陕西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4年,全县共有贫困村12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17万户10.9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46.42%。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工作十分艰难。
  上下齐心众人划桨开大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山阳的贫困,始终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太原市主持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山阳作为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代表之一,参会并汇报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分别深入山阳视察调研脱贫攻坚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把山阳作为脱贫攻坚联系包抓县,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进一步增强了全县干部群众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阳全面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脱贫摘帽目标任务,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行业扶贫部门,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全面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三级书记”抓脱贫的政治责任,全面构建县级干部联镇包抓、部门单位帮扶、镇村主体、“四支队伍”主抓主推干部包户帮扶的责任体系,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聚焦深度贫困,聚焦“三个落实”,尽锐出战,奋力攻坚,哪里有贫困碉堡,哪里就有干部的身影。要求每名县级干部每月走遍所有贫困村、每两个月走遍所有村、每季度召开一次包抓镇办推进会,捆绑考核、同奖同罚;同时,带头联系1个镇、包抓2个村、帮扶6户贫困户,解决工作难题,确保“脱贫过程扎实”。每个单位包抓1个村、每名干部帮扶6至7户贫困户,建立完善工作队驻村帮扶、干部结对帮扶“双十条”举措,促使帮扶干部始终带着感情帮扶、带着责任落实,他们走访贫困户、深入田间地头,不仅帮助贫困户提升了“精气神”,而且帮助贫困户找到了脱贫的“药方子”。
  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山阳聚焦“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接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实施“五新”战略,倾力建设“三强两好”美丽幸福新山阳,使得山阳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行走在这片大地上,脱贫攻坚力促跨越发展的浪潮回荡千山万壑,激动和欣喜直抵胸怀。
  啃下““硬骨头硬骨头””总把新桃换旧符
  啃下“硬骨头”,方能打胜仗。
  2019年,山阳县委、县政府聚焦“八个一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制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六个指导意见”,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啃下了一个个脱贫的“硬骨头”。
  面对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现状,山阳下茬实施易地移民搬迁和危房改造,全县12471户52774人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迁入新居;5994户实施危房改造,住上安全房屋;实施村居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县239个村(社区)通村路、动力电、通信网络、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全部达标;实施绿化、硬化、亮化、净化、美化、白墙化的村级环境整治工程,一个个美丽乡村幸福宜居。
  全面落实教育、医疗等保障性政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的学生,住宿生享受了生活补助,贫困家庭大学生享受了无息贷款和困难救助;18个镇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贫困人口就医报销“一站式”结算,落实“先诊疗,后付费”,贫困群众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83%,4种慢性病患者签约率达100%;各项惠农政策和兜底保障政策惠及贫困群众2.55万人。
  “两业两业””打底致富道路宽又长
  产业兴,农民富。没有产业带动,只能留在深山受穷。山阳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坚持产业绿色化发展路径,大力推行“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药、菌、果、畜“4+X”特色产业基地迅猛扩张、链条不断延伸,建成金鸡扶贫产业园和丰阳食用菌产业园等30个农业循环园区和三产融合示范园区;培养了天之润、恒瑞、意发牧业等26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中药材中提取药渣、废弃菌棒、畜禽粪便等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天竺山、漫川关古镇、月亮洞、天蓬山寨4个精品景区和法官秦岭原乡、漫川小河口等一批美丽乡村成为“旅游+扶贫”的新高地。实现“绿色生产+现代工业”“绿水青山+旅游三产”等产业逐步深度融合,一批特色产业品牌初显,累计2.59万户贫困户受益于产业扶贫。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近年来,山阳县以山阳建筑和返乡创业两大品牌为抓手,积极探索推行“做强山阳建筑,做实返乡创业,做全社区工厂,精准分类培训”就业模式,促进贫困群众通过就业实现增收脱贫。成立了山阳西安商会、县镇商会和建筑业协会以及村级劳务工作站,将贫困劳动力零散就业转化为有组织的稳定就业。引导返乡人士以“一区五园”为重点,进一步延长现代材料、现代医药、绿色食品等五大产业链;围绕药、菌、果、畜“四大全产业链”和“茶叶、中蜂、光伏、电商”等区域特色产业,结合“三变”改革打造了一批产业基地;采取“社区+工厂(基地)+贫困户”模式,培育和新建了一批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实现了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脱贫。同时,有机结合苏陕协作、公益专岗等政策途径,全县实现就业创业4万多人,带贫益贫占贫困劳动力总数70%以上,人均年增收近万元。
  新招层出开创工作新局面
  “出奇制胜”是千古颠扑不破的硬道理。
  山阳县委、县政府集思广益,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层出新招,环环相扣,使得这场持久的战役捷报频传。
  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开展以“访边远村组、访贫困群众、访信访对象,问政策落实是否精准、问问题整改是否到位、问基层群众是否满意”为内容的“三访三问”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促进帮扶成效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在全县开展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讲帮扶措施,群众评帮扶成效;镇村干部讲履职情况,群众评工作成效;群众讲脱贫情况,“四支队伍”评其内生动力的“扶贫脱贫互讲互评”活动1703场次,形成了“扶贫有作为、脱贫有实效”的良好局面。以脱贫摘帽“百日冲刺”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问题整改清零、产业就业巩固提升、成效达标认定、冲刺保障“四大行动”,脱贫任务压茬推进。从6月开始,对照脱贫退出标准,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逐村逐组逐户逐人逐项研判,对脱贫退出达标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和查漏补缺;8月,在扎实研判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过筛子、再排查、快整改、保质量”活动,抓紧补短强弱,集中解决了一批影响脱贫摘帽的突出问题;10月,动员干部群众扎实开展以居室条件和卫生环境大整治、档案资料和数据信息大规范、脱贫政策和户情村情县情大培训,以及脱贫摘帽硬任务清零、问题整改清零为主要内容的“三大两清”活动,确保高质量完成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任务。县上统一为贫困村安排光伏电站和金鸡扶贫两项共性增收项目,各村再根据实际情况发展1项以上自有特色增收项目,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探索建立了牢靠有保障的村集体经济“2+X”发展机制,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清零”……各项工作的有力开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省市表彰奖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前4年的不懈努力,不仅海螺宫村这类深度贫困村脱贫,截至2018年底,山阳县的129个贫困村已退出贫困村72个,脱贫1.73万户6.76万人。2019年度57个贫困村1.3万户3.9万人顺利通过市级抽查、省成效考核,预计贫困发生率将降至1.02%以内,可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
  金戈铁马闻征鼓,只争朝夕启新程。一场历久弥新脱贫攻坚战,不仅促进了山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还给全县人民交了一份高质量脱贫摘帽“答卷”,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王荣金 汪毕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