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平凡人生铸华章
文章字数:2639
  吴振学
  年过七旬的陈丰华,是一位退休老教师,居住在商南县试马镇红庙村。近年来,他与老伴到县城照看小孙子。每次趁空出来溜达,他都会留意街道文化墙(牌)上的那些名言警句和宣传栏目,经常将有关内容用心记在小本本上,不少路人佩服这位老人这么留心学问。凡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陈丰华是个很有故事的老人。
  耕耘教坛育桃李
  时间回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陈丰华是初中文化程度,算得上是地方的“秀才”。不久,他被派往一个偏僻小山村学校任代课教师。
  通过第一年的工作实践,陈丰华体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基本内涵。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他十分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在认真吃透教材的同时,还博学多研。他凭着这种教学态度,两学年连续取得了好成绩。第三年被调任高小校长,他愉快地服从调动,先后到离家较远的几个高小、完小担任校长。
  工作虽然更忙更累,但陈丰华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条件与额外要求,也没放松自身的学习和修养。1963年,他开始担任主课教师,还兼任多年班主任。教学生涯中,他视学生如子女,爱学生胜亲人,把真挚的情感都献给了学生,把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教育。经常有家长说:“把学生交给陈老师,我们放心”!
  1991年,有所完小在全区小学年统考中名次排列滞后,多数学科处在倒数。区教育组调陈丰华任该校校长,并选调几名年轻骨干教师,以增强学校整体“造血”功能。陈丰华深感责任重大,暗下决心打好这场翻身仗,不辜负组织的期望。经过认真研判,他找到了工作突破口,坚定踢开头三脚:一是整改教风,提素质。主攻和改进教学旧模块,创新“启发、快乐、精点”三步交叉循进法。二是建章立制,行规范。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实行量化考核。三是全面发展,激兴趣。推行快乐教学法,采用图解、实物、寓言、游戏与科学小实验等多种形式,自行设计做标本,课堂内外交融教学,实地体验书本知识,顺势诱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学校成立鼓号队、宣传队、武术组、声乐、书画组等,每周二下午为训练时间,校长亲自辅导与组织活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区学年统考中,该校全部甩掉了过去倒数的“帽子”。后来,其中一位同学以674分获得全县理科状元,成为北大骄子。这震撼了四邻八乡。学生家长们心里明白,这是陈校长当年为娃打下的坚实基础。
  双肩扛起一个家
  陈丰华一心扑在教学岗位上,对家庭的关心关爱就相对少了。每当提起家常往事,对于未能尽到的亲情孝道,他感到非常内疚和伤感。
  其实,知情人认为他比一般人做得好。婚后10年间,他与妻子生育四个子女。同时履行赡养两位老人义务,家庭负担十分沉重。多年来,他只能在假期和星期日回家帮助妻子分担家务。他年迈体弱的母亲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服侍。面对一边深受病痛折磨的母亲,一边是嗷嗷待教的百十名学生,在公与私面前,他坚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为了能够对老人尽孝,他常常深夜批完作业、备好课后,匆匆地打着手电赶回家,精心帮助老母亲清洗、准备饭食等事情,期间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但从未有半句怨言。可是后来不长时间,他的妻子却身患重疾,眼看着4个年幼子女不能照料,还要照看妻子的生活,请医抓药,忙里忙外,这种极度困苦的日子里,他既是爸又当妈,还不能影响工作,十分辛苦劳累。整个人消瘦了,头发白了,但他咬紧牙关,把这一切痛苦和惆怅深埋在心底,默默地承受这一切。可是到头来,久病的妻子还是丢下他和孤零零的四个孩子撒手而去。
  为了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他经人牵线认识了一位离异的女性。能否与这位有着两个孩子的女人组建起新的家庭,老陈和对方经过反复认真考虑之后,决定走在一起,共同生活。从此,陈丰华义无反顾的用有力地双肩扛起了这个家,用心经营着这个来之不易的家庭。
  陈丰华一切从我做起,十分珍惜重组家庭,重新承担起八口之家的顶梁柱。夫妻之间互敬互爱,生活上同甘共苦。首先对双方的孩子不分彼此,都一样的心疼,无微不至的关爱。尽管合二为一的家庭日子过得很紧张和清贫,但志同道合的老陈夫妇俩和六个孩子却相处和谐。后来,老陈夫妇俩有了一个宝贝儿子,为家庭增添了新的乐趣,一大家子的日子过得非常祥和,令乡亲们十分羡慕。
  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他夫妻俩心甘情愿付出,勤俭节约,重视传承优良的家风家教。为供养孩子接受教育,单靠他微薄工资收入是不够的,他只好靠贷款与向亲戚借钱维持开支。为了还款,他除用节省的工资外,其次就是用农业生产和家庭养殖收入来补充。
  陈丰华夫妇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和希望,再苦再累都是乐呵呵的。果然,7个子女个个优秀,现在都已经有了各自的幸福小家庭。现在,陈丰华夫妇俩早已享受着天伦之乐。
  退而不休献余热
  2004年秋,陈丰华结束了40多年的教坛生涯,按说该在家安心歇歇,尽情享受着晚年生活,可他是个闲不住的热心人。
  陈丰华家在村部和村学校门口,凡是学校和村上有啥大型活动与工作,他都能事先知道。多年来,闲不住的他,义务帮村上办了好多事。
  得知村里要建老年协会和活动中心,陈丰华乐意发挥自己特长,主动到场帮忙布置,书写条幅、标语,办壁报,协助组织文体活动;为村委会宣传队编写文艺节目,组织群众学习广场舞等娱乐活动,为活跃村文化生活甘愿奉献智慧。学校里举办运动会、重大节日活动,还是离不开他,因为他是校外少先队的辅导员和德育名誉校长,学校许多德育课和革命传统教育,都由他协助指导或由他亲自主讲。
  曾有人对他做这么多公益事情不理解,认为是多管“闲事”,不知道图个啥?可是他却风趣地回答:“这就叫做‘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因为我离得近的优势,也是我乐意干的事情。”
  县政协征集和编写《商南老地名》《教坛春秋》等文史专辑,他积极提供文史资料和撰写稿件。邻里之间发生的地基(界)、家庭内部之类的矛盾纠纷,也要请他去协助村、镇一块调解。有时,事主抛开村组干部,直接请他出面帮助解决,他即使这时遇到家务正忙,也会放下手上的活,甚至交给老伴干,都要坚持把当事人的事情解决好。有的邻居出于对老陈的信任,兄弟分家的事情都要请他去参加说和。周围家庭的不少红白喜事,也都离不开他,甚至一忙几天。陈丰华助人的同时,还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向地方捐款架桥、修路、补路,先后多次为灾区捐款捐物,且不愿意留下姓名。
  他是普通的辛勤园丁,曾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地奉献,30多次获得市、县、镇表彰奖励。现在他依旧老有所为。连续多年,他获得“老有所为”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多项荣誉。2019年,他再次作为退休教师特邀代表,出席了全县、镇庆祝教师节活动。笔者多次采访他的故事都被推脱,时至今日终于完成了心愿,也算表达了对陈丰华先生的钦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