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商洛代表团积极建言献策
文章字数:1548
  本报讯(记者 张力宏 李敏)1月16日,出席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商洛代表团代表继续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踊跃讨论发言,积极建言献策。
  代表们一致表示,刘国中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政治站位高、形势分析准、目标任务明、工作措施实、民生味道浓,是一个增强底气、鼓舞士气、激发勇气、弘扬正气的好报告。大家纷纷表示,将以贯彻落实这次省人代会为契机,抢抓机遇、克难攻坚、扎实工作,切实将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刘淑慧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持续推动“十三五”期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确保“商於古道”等一批重点项目早日建成达效。下大力气解决职业教育面临的建设资金短缺、教学资源缺乏、教师队伍紧缺、产教融合有限等问题,进一步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
  徐江博、刘仲林代表表示,将认真学习领会落实报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推动商洛高质量发展。他们建议,切块下达陕南三市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资金总量;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考核体系”,切实践行“两山”理论;加快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持续加大对脱贫县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商洛市国家层面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带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李旭光、王宇鹏、徐秀全代表建议,出台《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细则,持续推进西(西安)商(商洛)一体化发展,借力“西十”高铁开工建设,促进商洛加快融入西安协同发展;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逐步建立健全支持建筑、物流等行业民营企业发展制度;将洛南县谷雨祭祀仓颉活动列入省级公祭活动范围;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名牌高校的协作协调,把优势的教学资源转化为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的强劲动能;规划西(西安)合(合肥)高铁途径商州、丹凤、商南三县区,并将该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设立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资金,支持做大做强“一县一业”。
  崔华锋、袁良善代表建议,规划编制“一县一策”工业发展规划,使商洛优势资源开发利用有据可依;以贯彻实施《陕西省秦岭生态保护条例》为契机,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以及相关省市的对接协调,加大对商洛生态功能区的纵向转移支付和横向资金补偿力度;把丹宁高速列入国家高速路网,全面打造秦岭国家公园旅游环线;加大对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扶持,对人口聚居区的学校、污水处理厂等民生配套工程继续给予资金支持。
  吴兴德、陈飞鹏、周军、金新康、朱玉琴代表建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实施驱动创新战略,制定出台持续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确保经济稳步增长;加快推进榆(林)商(州)高速华阴至洛南段项目建设,打破制约洛南县发展的交通瓶颈;制定出台国家级休闲度假和康体养生区实施意见,从业态的空间布局、产业规模、配套政策以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组织实施,使自然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制定出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创新生态体系和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商洛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加大对优秀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力度。
  王会敏、黄翠娥、马飞代表建议,加大教育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力度,适当增加基层正高级教师名额,不断调动基层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制定出台山地农产品产业扶持力度,为农民增收提供可靠的产业支撑。
  李华、彭会霞、魏长芝、姚广东代表建议,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优秀的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能够达到展示有场馆、经营有阵地、宣传有平台、传承有队伍,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鼓励开展规模经营,切实解决农村土地撂荒问题。
  列席人员宁启水建议,省市两级继续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向深度贫困县倾斜,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短板,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