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勇奋进 心怀梦想再出发
文章字数:9261
王倩 方方 南玺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2019已过,2020启航。时间是一只擘画蓝图、耕耘播种的云手。美好的瞬间,定格成永恒的记忆;奋斗的画卷,挥洒出梦想的乐章。伴着收获的喜悦,承载着初心与梦想,我们又走过一年。
这一年,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幸福的汗水,有不期而遇的美好,也有如约而至的喜悦,这些都为不平凡的2019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每个人的2019都是不平凡的,每个人的2020都是崭新的。
春天已经在来的路上,而媒体人对时代的记录也一直在路上。连日来,本报记者用笔尖和镜头如实记录了部分平凡人的工作与生活,聆听着他们无悔奉献的感人故事。
拓展领域 触网销售
“现在的凉粉没有了以前自己熬煮时的煳味,顾客反馈说口感更好了,听到大家的好评,我心里高兴得很。”沈畅笑着说,2019年最大的收获是,有了自动化机器,产量上去了,销量也更好了。“2020年我准备扩展领域,增加电子商务,利用网络把寺坡的橡子凉粉卖到全国各地。”沈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腊月二十,寒气逼人。记者走进洛南县古城镇高塬村沈畅的凉粉制作间热气腾腾,温暖如春。沈畅正全神贯注地忙碌着,尽管每天都是一样的工序,但每一个环节,沈畅都仔细认真,从不敷衍了事。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他的沈氏园橡子凉粉品牌,有了稳定的客源和不断扩大的影响力。他也从以前靠务农为生的庄稼人变成品牌创始人,光景过得红红火火。
10年前,沈畅接手了父亲制作橡子凉粉的生意。他介绍,之前他父亲做凉粉是小作坊的模式,很辛苦,收益却有限。他接手后,经过考察了解,他发现橡子凉粉是真正的绿色无添加食品,对人的身体有益,认为市场前景很不错,于是他建厂房,成立沈氏园橡仁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购买橡子剥皮机,提高凉粉生产量。由于凉粉保质期短,2016年,他购买了一台真空装包机,延长了凉粉的保质期,他的产品也受到了很多特产店、酒店的青睐。
每天早上5点起床做准备工作已经成为沈畅多年来的习惯,他说,忙的时候饭都顾不上吃,尤其是到春节跟前,客户需求量大,他就得加班加点干活,一直做到腊月二十八才停止生产,而一过正月初六就又开门做凉粉,一年到头只歇息六七天。由于沈畅的凉粉品质高、口感好,找他下订单的酒店越来越多。他介绍,平常一天制作凉粉四五百斤,基本上头天做,第二天就送往县城了。遇到逢年过节,订单会多两倍,每天做1000多斤,有批发也整盒零售。“很多人上门来买,当作特产送给亲戚朋友,凉粉不愁卖。”沈畅的凉粉名气出去了,客源也更多了。
橡子凉粉在市场上属紧俏货,供不应求。但令沈畅苦恼的是做橡子凉粉全靠最原始的人工制作方式,产量上不去,要想把寺坡橡子凉粉的品牌打出去,就得扩大生产规模,使用自动化机器。2019年,沈畅的儿子得知父亲的想法后,投资1万多元钱买了自动化熬煮锅,温度可以设定,锅里自带搅拌棒,省了人力和时间。
谈起未来,沈畅说,坚持走绿色无公害的路子,保证生产高品质的橡子凉粉,打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是他一直不变的初心,也是他不断努力的方向。
心怀感恩 面向未来
2019年,对环卫工王琳来说,是走出低谷,重新看到希望的一年,也是她燃起斗志和开始新生活的一年。“孩子的病治好了是我最高兴的事情,我能坚强地面对生活,是因为大家对我的鼓励和帮助,我会心怀感恩,更努力地工作来报答大家。”她说,这一年,心里充满了感激,收获了无数的关爱和感动。
37岁的王琳是商州区麻街镇人,丈夫在三岔河中学教书,她在家务农并照顾老人。直到8年前,她忽然意识到,自己祖辈务农,生活艰辛清贫,到了孩子这,她不愿孩子身无一技之长,再走自己的路,和丈夫商量后,她到城里找工作。偶然一次机会,她得知环卫所的公益性岗位招聘环卫工,她就报了名。经过两周的培训,她上岗成了一名环卫工人。
王琳说,她入职时正值炎夏,路面的清扫对她来说不是难事,让她接受不了的是整理垃圾桶时,各种垃圾散发出来的臭味。“那种味道特别刺鼻,一掀开垃圾桶我就忍不住呕吐,吐了两个礼拜才适应。”那时,王琳是所在环卫所里最年轻的,和她分在一个班组的同事也很照顾她,对一些脏活累活都抢着干了。王琳回忆起往事说,正是同事帮助照顾她的点点滴滴,给了她勇气和踏实工作的决心。“有时在路上遇到熟人,还怪不好意思的,怕别人看不起我。后来我意识到,我凭我的双手工作挣钱,是很光荣的事,没有啥卑微的。”王琳逐渐习惯了不管冬夏,凌晨4点多起床,5点开始清扫街道的常态,也说服了自己,这份工作不但不丢人,还很自豪。
环卫工的工作虽然辛苦,但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且还有时间陪伴孩子,王琳感到很知足。然而,生活总是出人意料。2018年5月,王琳的大女儿因摔跤在医院治疗时,被意外查出患了颈4椎体嗜酸性肉芽肿。得知消息后,王琳难以置信,“觉得天一下子塌了。”全部治疗费得50万元左右,为了给女儿筹钱治病,他们借遍了亲朋好友的钱,可依然是杯水车薪。王琳说,无奈之下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起了水滴筹,同事及领导相继知道了这件事,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孩子捐款5000多元,还积极转发朋友圈帮她筹集善款。现在说起,大家的爱心和帮助,王琳不由得湿了眼眶。
孩子治病期间,王琳一边照顾孩子,一边上班。她说,平常给娃检查、治疗,不免会耽误上班的时间,但每次同事们主动和她换班,或者替她上班,在她难过,失去信心的时候,是他们陪她说话,鼓励她坚强。“我真的打心眼里感谢他们,他们就像家人一样关心我,帮助我,让我挨过了这一苦难。”王琳说,2019年7月,医生告诉她孩子的病基本痊愈,可以正常上学了。“那一刻,我忍不住流眼泪,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对生活重新有了信心,未来,我要好好工作,当一个优秀的‘城市美容师’,让大家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做好答卷 奔向小康
1月11日,星期六,太阳还没露头,吕岳已经离开家乘车前往包扶村了。外面气-2°C,路面已经结冰,吕岳走得格外小心,赶在8点前,吕岳踏进了商州区杨斜镇金龙村村委会的门。
每周回家一次换洗衣服,看望孩子和老人,已经成了这两年吕岳的常态。他是金龙河村的第一书记,2019年是金龙河的脱贫摘帽年,吕岳更是忙上加忙,以前每周回去一次和家人团聚变成了每周五晚到家,周六一早就出门赶往村上,往往他进门时,4岁的孩子已经睡下,早上走时还没醒。时间久了,孩子已然和他疏远了。“我到村上时,娃两岁,还不懂事,这两年我经常不在家,孩子基本不认我,和我有些生。”36岁的小伙子,在说到对儿子的亏欠时,怅然若失。
生长在城区的吕岳,从小到大几乎没吃过苦。刚当驻村第一书记时,家人劝阻他,说他不合适,这份工作也太苦,不愿他受罪,并且孩子还小,需要他照顾。但他还是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带着妻子的埋怨住到村上去了,等他真正驻村后才发现一切不是自己想得那么简单,首先,在和群众的交流沟通中就受挫了。那时,正值数据大清洗,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必须尽快准确摸清,吕岳在入户时,被群众反问,我为啥要告诉你?凭啥相信你?顿时,他才明白,和群众打交道,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让群众相信,就必须得干出点成绩,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诚心。第一次,贫困户拒绝和他沟通,那他就再去第二次,第三次,一句叔,一句姨,拉个家常,进门顺手扫个地,出门时顺便给正在干活的人搭把手,一来二去,陌生和隔阂没有了,群众眼里看到的是一个踏实、勤快能干的小伙子。
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还不够,怎样改善贫困村的现状,带领群众脱贫增收才是关键。吕岳到村上时,村里两个小组的通组路还是土路,通村路也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吕岳多方联系,筹措资金,沟通协调,2019年为村上修水泥路5.6公里,建便民桥4座,方便了150多户群众出行,还安装了60盏太阳能路灯,让金龙河的夜晚不再漆黑。村容村貌变美了,产业上也不落下,鼓励村民发展传统中药材种植的同时,入股食用菌和光伏,每年取得资金兑付受益。在吕岳和村级班子的努力下,金龙河在2019年如期从贫困村出列,正在迎接第三方的评估检查。
“这两年是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时期,也是我压力最大的两年,以前老觉得自己没长大,啥事都不用操心,现在变成了群众的依靠,身上有了担子,觉得一下子长大了,成熟了。”吕岳坦言,2019年虽然与家人聚少离多,但是在村里,群众已经拿他当自家人,见了面就热情地打招呼,还有村民给他端一碗热饭,送一个馒头,一把青菜……村民对他的认可,都在一举一动里。“2019年是辛苦的,但同时是幸福的,我如期完成了党交给我的任务,给群众交了一个满意的答卷,2020,我会更加努力,为乡村振兴做好准备。”吕岳笑着说。
因为热爱 所以幸福
“1234,2234……”1月15日,见到张戈威时,他正在商州区文工团排练厅里面和十几个同事认真排练,而舞蹈已经伴随这个27岁的小伙子走过了7个酷暑寒冬。
谈起对舞蹈的理解,张戈威说:“跳舞是因为热爱,在跳舞中让我感觉到幸福和快乐。”
2008年底,张戈威无意中得知区文工团招募歌舞专业学员的通知,就立即报名。因为有舞蹈功底,他在选拔考核时被顺利录取,在校期间他经常从西安往返商洛参加家乡的演出工作。在省艺校学习中国舞时,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练习舞蹈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软开度,它是所有舞蹈生的必经之路,也是最痛苦的练习,“压腿、踢腿、耗腿……”因为张戈威进入艺校晚年龄大,骨骼较硬,刚开始上腿功课时,教室里每天都能听到他歇斯底里的惨叫声,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不论是对疼痛的承受能力,还是对体力极限的挑战,都磨炼了他坚忍的意志,在学校他结识了很多热爱舞蹈的同龄人,他们一起在舞台上挥洒汗水,使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2013年,张戈威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到家乡,励志为家乡的舞蹈事业作出一份贡献,这一跳就是7年。“文工团每年会举办文化下乡惠民演出,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不单单是承担舞台上光鲜亮丽的节目演出,更多的是台前幕后的工作。”张戈威说,从搭建布置舞台到安装灯光音响,下乡的文艺小分队所有演职人员都是“一专多能”。
2019年的一天,张戈威跟随文艺小分队去商州区杨斜镇参加惠民演出,当天下起了雨夹雪,寒风刺骨,距离演出开始还有20多分钟,雨雪渗透了音响设备,电路出现故障,设备差点损毁。本来已经换好演出服装的男演员们与带队老师一起争分夺秒,紧急抢修,可雨雪越下越大,演出的舞台也已经被雨雪淋湿了。看着聚集而来的群众越来越多,他们没有因为恶劣的天气退缩,而是在群众的热情感染下,表演了精彩的歌曲舞蹈、小戏小品、板胡独奏、秦腔选段等节目,演出结束后他和同事们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当听到群众的阵阵掌声,张戈威心里暖洋洋的。
去年,在商洛市舞蹈家协会的支持下,张戈威策划并导演了北京舞蹈学院“桃李芬芳”全国青少年舞蹈展演商洛展区的活动,这场展演也给了商洛市的小舞者们一个发挥才艺的机会,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自信的展示自己,他感到了无比的幸福。
2020年,张戈威表示自己有两个小徒弟即将面临舞蹈艺考,期待她们可以怀抱梦想,通过舞蹈专业考上理想的大学。他也将继续坚持训练,不断突破自我,在家乡的土地上,创作出更多具有地域风情、历史文化或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与同事一起为商洛的舞蹈事业增砖添瓦。
事情虽小 责任重大
“您好,圆通快递,您的快递到了,请您确认签收。”迅速将快递递给收货人,扭头又钻入寒风中。作为寒冬时节的“逆风者”,快递小哥刘佩乐无畏严寒,以使命必达的态度践行着对顾客的承诺。
近日,记者带着镜头记录下他们艰辛的一幕。早晨6点,整个商洛城还寒风阵阵,北新街上也没几个行人,但是在陈塬街道办事处的圆通快递商洛总部分拣站里面,已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早上有很多隔夜件,都要抓紧时间分拣,不然一堆就是好多。特别是春节前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购买年货,能够让大家早点收到自己买的东西,我们心里才踏实。”忙起来的刘佩乐,忘记戴手套,手早已冻得通红,但他顾不上这些。7点钟左右,刘佩乐分拣快递完毕。锁后门、开车灯、启动出发,驾驶快递车奔驰在尚未天亮的商洛街头。将货物拿回快递营业点以后,由快递营业点的人员进行二次分拣,并通知各个客户。“别看只是打电话发短信,有时候弄错就出大麻烦了。”刘佩乐的妻子徐建莉说,当客户来取件时,会进行再一次核实,避免出错。说起这些,徐建莉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二人现在都在圆通快递里面上班,刘佩乐今年33岁,在圆通快递里面已经工作7年了,她也在这里上班4年多了,虽然工作辛苦,风里来雨里去,但夫妻俩共同努力,现在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在商洛学院圆通快递营业点内,徐建莉介绍,现在来寄快递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商洛学院的这个快递点,由于比邻大学,除过学生寒暑假,2019年基本上每天都要送500多件快递,碰见“双11、双12”这样的购物节,每天快递点的货物达到将近2000件,粗略算下来,仅仅这一个快递营业点,一年就要送出十几万件快递。
说起近年来快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刘佩乐感慨万千,以前人们寄快递时,经常问“会不会弄坏?”“会不会丢?”这些问题,现在则大多会问“多久能送到?”还会附上一句“辛苦啦!”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感,让他觉得干劲十足。“干这行这么久,虽然偶尔会觉得累,但绝大部分时间我收获的都是温暖。现在快递行业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心和尊重。平时取件时,熟悉的客户还会给我倒杯水或者备些水果点心。虽然冬天在外面送货很辛苦,但有大家的关心,觉得特别温暖。”
在过去的2019年里,有汗水,也有感动,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给人们送快递的过程中,事情虽小,但责任重大。问起他2020年的打算,刘佩乐腼腆一笑,“取件人如果能够多一分理解,多一个微笑,就能让我们满足。”
心怀梦想 继续创业
“写一副春联,送给亲戚或者贴在自己家的门楣上,是我今年春节里的第一个梦想。”正在学习书法的孩子们激动地说。近日,记者走进海生艺校,孩子们正集中精力听林老师讲解春联的书写要求。商州海生艺术学校校长林宏彦2003年退伍后,创办了商州海生艺术学校,利用自己的艺术功底在家乡培养出了一批批热爱艺术的学生。
“小时候生活条件差,没有专门的老师教艺术,相关的艺术类培训学校也很少。”林宏彦说当年渴望学习艺术的他,只能借音乐类书籍查阅资料自学。1978年林宏彦在部队服役期间,跟着文工团的老兵学会了好几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奠定了扎实的音乐功底。平时,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书法,从此便深深地喜欢上了书法。
2003年底,林宏彦回到家乡自主创业,创办了包括书法、舞蹈、绘画等专业的商州海生艺术学校。“学校刚成立时,我收了一个为了学习书法和母亲走了几十里山路来的小女孩。”林宏彦回忆,那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母女俩租住的地方生活条件差,他将自己家的锅碗都送给了她们,看到孩子渴望求学的心情,他免去了女孩部分学费。也因为这件事,更坚定了林宏彦办艺校的初心,同时他还会经常减免贫困生的学费,帮助更多热爱艺术的学生。
林宏彦是一个爱学习的人,2019年11月15日,为了在“硬笔书法创作及教育高研班”学习,他往返2500公里奔赴重庆秀山。同年12月18日,林宏彦和教师徐峰在武汉参加活动结束后,在返程等车途中,为了抓紧时间完成当天的网上书法作业,在武汉火车站候车室餐馆一角,拿出笔墨开始书写。路过的一位年轻小伙子好奇地抓拍了这个镜头。为了鼓舞自己的学生认真学习书法,林宏彦把这张照片发到了学生群里,家长们纷纷点赞留言,一定要把照片给孩子看,有如此勤恳努力作表率的老师,作为他们的学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在林宏彦的带领下,目前学校在籍学生达700多人,累计培训学生1万人次,已有3000多名学生分获舞蹈、书法、绘画等专业“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林宏彦表示,为了迎接2020新年的到来,他们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地继承和发扬已有的教学经验,不断将少儿艺术教育的新收获传授给孩子们,努力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以此回报学生、家长和社会。
一丝不苟 尽职尽责
日前,因降雪天气,我市市区部分路面结冰,路面事故多发,为了确保群众雪天出行安全,在车辆汇集较多的北新街西段,记者看到一群身穿浅绿色制服的身影在忙碌着。他们挥动铁锹,对积雪路段进行清扫,快速疏导道路拥堵,处理违停车辆,确保路面畅通,今年33岁的张亚琪就是其中的一员。
这身交警制服张亚琪已经穿了12年,不管是大雪天进山村巡逻,还是半夜时分接警出警,抑或是平日上班期间交通整治……这些年来,他都能做到恪尽职守,一丝不苟地做好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每一份任务。
回顾2019年,张亚琪直言:“累并快乐着。”也许我们早上还在留恋温暖的被窝,张亚琪已经忙碌在早高峰的车流中;午饭时间,张亚琪和同事们组成护学岗,安全护送归心似箭的学生;当我们下班后准备休闲时,而他仍在道路上执勤,确保晚高峰时的交通安全。在外人眼中,交警总是气宇轩昂,执法威风八面,没有一点人情味。其实,他们在执勤的过程中,也会遇见各种难题,碰见执意闯红灯的老人,骑着电动车胡乱穿梭的行人等都是家常便饭,面对这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市民,张亚琪不厌其烦的提醒和讲解,希望他们能够在下一次遵守交规,共同维护交通安全。
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6点准时到岗,晚上9点离岗回家,已经成了他工作时固定的“生物钟”。由于工作太忙,张亚琪很少陪家人,常常早上出门时孩子还没醒,晚上回家孩子已经睡着。即便如此,3岁的孩子每每提起父亲,还总会向他人炫耀着说:“我爸爸是最厉害的人民警察!”今年春运启动仪式上,张亚琪被评选为我市“最美交警”,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在家人的支持和同事、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张亚琪所在中队全体警察的齐心协力,以“降事故、促畅通、保安全”为目标,积极开展各类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据了解,商州交警大队2019年累计查处酒驾300多起,现场处罚违法行为2万多起,违法停车处罚3万多起,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省市区两会、节假日、各项重大赛事等特勤保卫任务,每次都做到了万无一失,保证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过去的一年,有收获也有遗憾。谈到家庭,张亚琪感激家人默默的理解和支持,期待新的一年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带他们出去走走,特别是觉得对孩子亏欠太多。但他更多的期许还是对于工作,“虽然通过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我们中队圆满完成了大队交付的各项任务,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城区交通管理方面还有许多有待加强和完善之处,交通安全形势不容松懈。”面对辖区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张亚琪说,2020年他们将继续加大路面管控力度,始终保持严管、严防、严治、严查的高压态势,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不断更新道路交通管理理念,大力推进队伍建设。
用心守护 拯救生命
近日,记者走进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被眼前的一幕所感动。“嘀……”随着几声急促的鸣笛声,救护车风驰电掣般驶进急诊科门前,此时雷云凤匆忙和其他护士对昏迷患者进行抢救。
雷云凤是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长。说起2019年,有心酸、有付出,也有收获和温暖。
“急诊科共有医护人员19名,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节假日意味着要担负起更大的责任。”雷云凤说,对于急诊科护士而言,每天迎来的都是新的挑战,她们严守生与死的阀门,用医术和爱心捍卫每一个生命。
2019年大年初三,雷云凤和一名医生值班时,接诊了一位意识不清的青少年,当时询问病史不清,原因不明,给救治带来了很大困难。她在评估、施救的过程中,闻到孩子身上有淡淡的药味,带着这样的疑虑便详细追问其家属:“孩子近期是否情绪低落,家里是否有农药?”家属回想起两天前孩子要和同学出去玩,他们没准许,可能有情绪,家属并未在意,家里有少半瓶除核桃皮的药。雷云凤听后立即打电话叮嘱家属邻居撬开锁察看,结果药瓶空了。确认病因后,她和医生立即给孩子洗胃、催醒、利尿等,终于从死神手中把孩子救了回来,孩子家长激动得流下眼泪,不停地向她道谢,那一刻雷云凤眼眶也闪现感动的泪花。
最让她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傍晚,在急诊科门口发现的一例60多岁的患者,当班护士向她报告情况后,她留下独自在家的儿子,立即赶往医院。见到患者时,其精神状况极差,大小便失禁,身体异味重。见此状况,她没有犹豫,立即带领科室护士为患者清理大小便、擦身子,同时积极向院领导及民政局如实反映情况联系家属,在治疗时患者不配合,将痰渍溅到她的脸上、身上,但她依然给其监护、输液、吸氧。经了解,老人是被家属遗弃无人照顾,雷云凤和科室人员都纷纷捐钱为患者购买衣物、纸尿裤等生活用品,同时,护士分组轮流照顾老人,每天会为老人翻身拍背、喂饭喂水、清理大小便、更换纸尿裤、剃胡须等,每次都累得满身是汗,她们却没有丝毫抱怨和嫌弃,视老人如亲人,就这样照顾了老人11天,直至其恢复出院。她说,每当看到患者转危为安,她就会有一种捍卫生命的幸福感。
谈起2020年,雷云凤说医院将要搬迁,她希望带领科室人员继续提升护理质量,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她也会时刻坚守在岗位上,为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爱心陪伴 找到自信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手工灯笼,马上过春节了,可以用这个手工灯笼来装饰我们的家,请大家拿出桌子上的红色纸……”在商洛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记者见到负责人李艳艳时,她正给几名慧灵学员上手工课。他们因为患先天智力障碍,有的甚至都不会使用剪刀,但李艳艳总是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他们使用方法。
“刚来的时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都不理解,可是通过接触发现,这些学员单纯又真诚,使我备受感动,我越来越舍不得他们了。”李艳艳说,最开始,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和学员们的语言沟通和管理问题,每次看到学员们努力适应生活和社会时,她就会一直坚持着,通过她的耐心沟通、细心照顾,如今已被学员们接纳。
2019年1月份的一个下午,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的一名13岁学员,因为发脾气自己跑出走丢了。李艳艳和同事们带着孩子照片,几乎跑遍了整个城区的大街小巷进行寻找,她还发动了商洛的公益志愿者团队帮忙寻找。已经快到傍晚了,依然没有孩子的消息,直到晚上7点多,这名学员家长打来电话说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了。听到消息后,李艳艳顾不上休息,连忙坐车来到这名学员的家里,看到学员的那一瞬间,她哭了,学员也哭了。“像此类状况在这里发生过太多,有人建议我把门锁起来,但是我依然坚持敞开大门,因为这是一扇心智障碍人士连接社会平等尊重的门。”李艳艳说,接收这群学员来慧灵,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和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慧灵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着。
李艳艳介绍,在慧灵平时一对一的服务中不仅有乘坐公交车的训练,还包括了生活的各方面,如系鞋带、洗袜子、拖地、购物等等生活自理的训练。希望通过一对一的服务,帮助他们学习掌握生活常识和技能,增强自理、自立能力,融入社区生活。
李艳艳还为商洛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队,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敬老爱老慰问活动。带领学员和社会爱心人士一起探访敬老院孤寡老人和社区空巢老人,为他们募集赠送生活物资,引导学员帮助老人打扫房间、收拾院落,让学员懂得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感恩和回报社会。
“服务生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用爱来灌溉心智障碍人士的心灵,让他们可以感受到爱与被爱,这样他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李艳艳说,2020年他们将计划走近贫困心智障碍人士的家庭,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上门服务,做简单的兴趣爱好培养,如绘画、手工,并会和家长沟通训练方法和心理疏导,以此帮助更多的心智障碍人士找到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