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之后复工,该怎样防护?
文章字数:2005
新华社记者 刘慧 温竞华 董小红 谢建雯 荆淮侨 杨凯
春节假期过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返回工作岗位或是踏上复工路途。防疫情,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如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如何自我防护?复工前后你需要知道这些!
乘坐公共交通的正确方式:戴口罩、勤通风、分散坐
“请大家放慢脚步,自觉排队接受体温检测。”“您好,换下来的口罩请扔到旁边的专用垃圾回收桶。”2日上午,踩着春节假期的尾巴,成都东客站已是人头攒动。早上天还未亮,银川出租车司机马玉已经开始给车辆喷雾消毒,里里外外,全不放过。一切完毕后,他戴好口罩和手套,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返程复工高峰临近,疫情防控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2日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强消毒和通风仍是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最主要的防控手段。
她提示,旅客乘坐火车、飞机,要尽可能隔位而坐或分散而坐,建议长途汽车隔两个小时到休息区休息并开窗通风。
如果出现乘客有可疑症状,要采取怎样的应急办法?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操作技术指南》建议,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设立应急区域,如飞机、火车、客车等后部三排座位,当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可在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同时,乘客应积极配合工作人员的指令,及时自我隔离,听从安排进行排查检测,不可私自离开。
地铁等城市内交通也是人们复工的关注重点,目前各地均采取了相应措施:在广州,乘坐公交出行的乘客上车前要接受体温检测;在北京,假期结束后,地铁部门采取站外限流、加强疏导等措施并控制满载率;在银川,市内重要路口设有多个消毒点,为路过车辆消毒,给司机量体温并登记在册。
专家表示,短途出行乘坐出租车、网约车的乘客乘坐前可先开门通风,用消毒纸巾对坐的位置和手可能触碰的位置做消毒,下车后再做一个“手卫生”。
错峰吃饭、科学消毒等帮你安心工作
看着复工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很多职工或多或少对自己曾经熟悉的工作环境产生了一些担心。专家建议,为确保办公环境的舒适安全,用人单位和职工都要用心做好防护细节。
“如果在通风不良、密闭环境内工作,上班建议戴口罩。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建议各个单位可以错峰吃饭,减少人员的密度。”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给大家关心的食堂吃饭问题支招。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张流波建议,如果有条件,各单位应在职工进办公楼前对其测量体温,便于尽早发现发热病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对于中央空调能否使用的问题,他表示,使用前应对空调的类别、卫生指标等充分了解,结合建筑的特点做综合评估。如果是按照中央空调设计规范做的空调,使用应该是安全的,同时可以通过增加新风量来减少室内空气无序外溢。万一有疫情出现,应该停止使用中央空调,还要对整个环境进行消毒处理,经过评估后确认是否可以打开。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一定要有针对性。”张流波提醒,用消毒剂对空气进行消毒时,一定是无人的环境。因为如果人吸入了消毒剂,或是往人的身上反复喷洒消毒剂,都有潜在风险。
他同时提示,“病毒在电梯按钮、门把手易存活”是个误区,这些地方风险较高,不是因为病毒在上面存活时间长,而是因为高频接触导致交叉感染风险大。对应策略有三条:一是适当的增加消毒频次,可以一天多次;二是用面巾纸或消毒纸巾隔开,手不直接去碰它;三是在接触以后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做好手卫生。
不同的你需要不一样的防护
春节假日期间,广州市海珠区每天约有6000人次环卫工作者坚守岗位。他们上岗前都要测量体温,工作中要佩戴口罩、规范作业,做好自身防护。疫情之下,很多岗位上的医生、警察、快递员、司乘人员等都在努力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不同职业之间根据不同的特点又应该采取什么样不同的措施?
王斌指出,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生活状态、不同工作性质等制定不同防护措施特别有必要,目前把人群分为四类:一是隔离病区医学观察场所的工作人员,相对来说感染的风险高一些;二是和人接触比较多的职业,包括司乘人员、收银员、交警、地铁安保人员等,存在感染的风险;三是于工作生活需要必须出行的,特别是需要到人员密集地方的人,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四是普通的居家人员,家里没有病人和居家隔离人员,感染风险相对较低。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照顾居家隔离家人的,还有社区工作人员等,这些人群也需要关注。”王斌提示,国家卫健委近期已经编制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公众可以通过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APP等渠道去详细了解防护措施和建议,掌握不同人群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
在建筑工地、工厂等区域,大量农村务工人员陆续返城开工,如何为多是集中居住的他们加强防护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冯录召特别提出,每个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观察工友的健康状况,这些人要进行培训和考核,如果有工友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
春节假期过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返回工作岗位或是踏上复工路途。防疫情,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如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如何自我防护?复工前后你需要知道这些!
乘坐公共交通的正确方式:戴口罩、勤通风、分散坐
“请大家放慢脚步,自觉排队接受体温检测。”“您好,换下来的口罩请扔到旁边的专用垃圾回收桶。”2日上午,踩着春节假期的尾巴,成都东客站已是人头攒动。早上天还未亮,银川出租车司机马玉已经开始给车辆喷雾消毒,里里外外,全不放过。一切完毕后,他戴好口罩和手套,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返程复工高峰临近,疫情防控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2日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强消毒和通风仍是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最主要的防控手段。
她提示,旅客乘坐火车、飞机,要尽可能隔位而坐或分散而坐,建议长途汽车隔两个小时到休息区休息并开窗通风。
如果出现乘客有可疑症状,要采取怎样的应急办法?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操作技术指南》建议,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设立应急区域,如飞机、火车、客车等后部三排座位,当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可在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同时,乘客应积极配合工作人员的指令,及时自我隔离,听从安排进行排查检测,不可私自离开。
地铁等城市内交通也是人们复工的关注重点,目前各地均采取了相应措施:在广州,乘坐公交出行的乘客上车前要接受体温检测;在北京,假期结束后,地铁部门采取站外限流、加强疏导等措施并控制满载率;在银川,市内重要路口设有多个消毒点,为路过车辆消毒,给司机量体温并登记在册。
专家表示,短途出行乘坐出租车、网约车的乘客乘坐前可先开门通风,用消毒纸巾对坐的位置和手可能触碰的位置做消毒,下车后再做一个“手卫生”。
错峰吃饭、科学消毒等帮你安心工作
看着复工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很多职工或多或少对自己曾经熟悉的工作环境产生了一些担心。专家建议,为确保办公环境的舒适安全,用人单位和职工都要用心做好防护细节。
“如果在通风不良、密闭环境内工作,上班建议戴口罩。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建议各个单位可以错峰吃饭,减少人员的密度。”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给大家关心的食堂吃饭问题支招。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张流波建议,如果有条件,各单位应在职工进办公楼前对其测量体温,便于尽早发现发热病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对于中央空调能否使用的问题,他表示,使用前应对空调的类别、卫生指标等充分了解,结合建筑的特点做综合评估。如果是按照中央空调设计规范做的空调,使用应该是安全的,同时可以通过增加新风量来减少室内空气无序外溢。万一有疫情出现,应该停止使用中央空调,还要对整个环境进行消毒处理,经过评估后确认是否可以打开。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一定要有针对性。”张流波提醒,用消毒剂对空气进行消毒时,一定是无人的环境。因为如果人吸入了消毒剂,或是往人的身上反复喷洒消毒剂,都有潜在风险。
他同时提示,“病毒在电梯按钮、门把手易存活”是个误区,这些地方风险较高,不是因为病毒在上面存活时间长,而是因为高频接触导致交叉感染风险大。对应策略有三条:一是适当的增加消毒频次,可以一天多次;二是用面巾纸或消毒纸巾隔开,手不直接去碰它;三是在接触以后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做好手卫生。
不同的你需要不一样的防护
春节假日期间,广州市海珠区每天约有6000人次环卫工作者坚守岗位。他们上岗前都要测量体温,工作中要佩戴口罩、规范作业,做好自身防护。疫情之下,很多岗位上的医生、警察、快递员、司乘人员等都在努力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不同职业之间根据不同的特点又应该采取什么样不同的措施?
王斌指出,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生活状态、不同工作性质等制定不同防护措施特别有必要,目前把人群分为四类:一是隔离病区医学观察场所的工作人员,相对来说感染的风险高一些;二是和人接触比较多的职业,包括司乘人员、收银员、交警、地铁安保人员等,存在感染的风险;三是于工作生活需要必须出行的,特别是需要到人员密集地方的人,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四是普通的居家人员,家里没有病人和居家隔离人员,感染风险相对较低。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照顾居家隔离家人的,还有社区工作人员等,这些人群也需要关注。”王斌提示,国家卫健委近期已经编制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公众可以通过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APP等渠道去详细了解防护措施和建议,掌握不同人群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
在建筑工地、工厂等区域,大量农村务工人员陆续返城开工,如何为多是集中居住的他们加强防护也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冯录召特别提出,每个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观察工友的健康状况,这些人要进行培训和考核,如果有工友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