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互联网+”开启线上办公新模式
本报记者 董楠
文章字数:1599
  疫情期间,为减少人员聚集,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不少部门借助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开启网上办理、预约服务等模式,减少现场办公交叉感染的风险,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各项工作的影响,互联网办公已成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
  微信群架起干群“连心桥”
  防控疫情的核心是居家留观、少出门和不聚集,如何灵活运用网络思维来破解群众生活难题,最大程度减少接触是社区防疫的焦点。近期,微信群成了社区工作者疫情期间的工作方式之一。为了更好地引导和鼓励各小区群众发挥群防群控,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王塬社区在其所辖小区内设立了临时党支部,同时建立起了临时党支部微信工作群,成了疫情期间社区人员安排工作,与业主及时交流的主阵地。“我明天单位轮休,明早8点准时到小区门口参与执勤。”“收到!值班时请要作好自身防护,劝其他业主不要掉以轻心,尽量减少外出。”业主的消息很快得到了群内社区工作者的回应。疫情发生后,我市王塬社区某小区临时党支部微信群内,每天都会收到社区工作者和业主党员发来的疫情消息提醒,还不时可以看到“液化气配送电话本”“生活用品配送指南”“当日商超菜品供给种类和价格汇总表”等各种便民通知。小小微信群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老百姓搭建起了干群共同战“疫”的“连心桥”。
  在线庭审“不打烊”
  “本案是商洛中级人民法院首次使用网络远程方式进行审理,庭前已征得各方同意,在庭外第二现场参加诉讼的是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这是3月17日15时,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段开庭的现场声,与以往不同的是,整个法庭现场只有法官和书记员在场,而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均通过网络云庭审的方式,在各自家中进行开庭审理。据了解,此案是一起因受疫情影响,当事人及委托人不能到庭参加诉讼的行政二审案件。上诉人李某某和陈某某现居甘肃省,其共同委托代理人葛某某现住辽宁省,均不便参加诉讼。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审判工作稳妥有序推进,商洛中院采取了网络云庭审的方式开庭,云庭审共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为双方当事人节省了大量路途往返的时间,以及现场开庭时提前等候和安检的时间。庭审过程声音清晰,画面流畅,程序规范,庭审进行到最后,随着双方当事人在“法院微庭审”的小程序上完成对庭审笔录的确认签字,庭审顺利结束。为了确保网络开庭顺利有效开展,工作人员前期与当事人沟通庭审时间、收集证据、并请网络技术员进行全程技术指导等,开展了大量准备工作。“互联网庭审工作的推进,是借助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出的一项司法便民利民举措,为当事人参与诉讼提供更多的选择,尤其是为路途遥远、出行不便或者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时出庭的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当日云庭审主审法官周世安介绍。
  网络预约效率高
  同样,为确保疫情期间的社会秩序稳定,我市公安局商州分局城关派出所运用“执法办案系统”建设成果,畅通网上立案、网上查询渠道,先后向相关部门核查上报疫情信息500多条,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准确翔实的工作依据。“一直想给孩子把户口的事情落实了,但疫情期间又不敢出门,打了咨询电话才知道可以网络预约,预约后不到20分钟孩子的落户手续就办好了,真是方便!”3月21日,前来办理落户手续的西关社区赵溪说。针对疫情期间群众办理户籍业务不便,造成人员扎堆等问题,城关派出所积极推出“网络预约办公模式”,将群众办件需求最大的新生儿落户、夫妻投靠落户、婚姻状况变更、服务处所变更、文化程度变更等5项业务调整为网上预约办理,提倡邮递取件,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接触感染风险,有效地保护了疫情期间民众的健康和安全。同时,安排专人在网上对户口迁移证件续期、新生婴儿申报户口等群众最为关注的户政政策进行耐心解答,紧急事项电话沟通,及时消除群众顾虑,减少群众外出办事频次。截至目前,共为群众答疑100多人次,为预约群众办理居民身份证80多张,新生儿落户业务9人,其他业务43人,受理户籍业务咨询30人,有效缓解了疫情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