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境外输入第一关
文章字数:2433
本报记者 董楠
随着境外疫情形势变化,入境人员陡增,面对境外输入病例的严峻考验,从机场港口接转疫区返回人员成为防范输入病例的关键环节。近日,在咸阳空港新城体育馆外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一双双眼睛无时无刻地关注着机场内的信息动向,分流中心旅客等候区每一批“送达”信息的更新,都牵动着他们的心,他们就是我市防控境外输入第一关的守护人。
吹响集结号 迅速成立专班
3月11日,按照省上统一部署,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支由市委办(市委外办)、市疾控中心、市公安局的5名骨干人员组成的驻咸阳机场专班迅速成立,并于第二天中午准时到达咸阳机场防肺指挥部,现场对接并协调落实入境返商人员转运工作。“防输入战疫,这里是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我们要不漏一机,不漏一人,排除万难,坚决守住境外返商的第一道防线,并且每一个人都要安全返回!”这是领队袁礼锋临行前对专班机场驻地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
回想起刚来机场的第一天,专班成员贾文涛说:“到达机场时,没有办公场所,各方工作人员和待转旅客来回穿梭于狭小的空间里,仿佛危险就在身边。”为了安全有效的开展转接工作,领队袁礼锋迅速协调各方力量,带领全体专班成员克服重重困难,在由体育馆临时改建的旅客分流中心外搭建起工作帐篷,添置了笔记本电脑、防护服等基本工作设备和防护用品。有了“抗疫”前线的工作阵地后,专班成员快速进入角色,有序开展信息发现、现场调查、转运防护、隔离落实等工作,并想尽一切办法给入境返商人员提供有限的饮水和方便食品,通过赠送爱心大礼包的形式,缓解入境返商人员的焦虑和紧张,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当天就成功转接了两名来自科威特经阿联酋迪拜回国的入境返商人员。
自3月23日,西安咸阳机场被国家民航局等五个部门指定为第一入境点,机场接机分流工作有了新变化,境外返陕人员的接收、分类、转运、安置、信息采集及夜间食宿安置等所有管控工作都由各地市直接承担。3月24日凌晨5点,刚在机场分流点做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的贾文涛明显感到有些疲倦,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12个昼夜。“现在全省8例输入性病例,有7例都是在离我们不到20米远的分流中心内检查出症状,最终确诊,稍不注意,危险可能就与我们擦肩而过。”袁礼锋说,不管多晚,只有看到流调人员安全出来,我的心才能放下。虽然条件艰苦,工作量大,但5名专班人员昼夜不息,协同作战,筑牢了我市防境外输入最前线。
组员协同作战 筑牢战斗堡垒
“3月18日22点45分,从广州飞来西安的CZ3207航班降落咸阳机场,我市一名外出务工人员从柬埔寨辗转回国,将于23点59分到达机场分流中心。”市委办董仕昌在得知这一信息后,迅速通知其他专班人员。贾文涛与杨小丹穿戴好二级防护服进入分流中心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核实其基本信息、旅居史、入境路径和健康状态,并立即通知相应县区派出专用车辆到机场接人。市委办工作人员董仕昌本是一名驾驶员,但由于驻机场专班工作量大,人手严重不足,他主动请缨,顶上了信息员的工作,每天盯着机场工作微信群里成千上万条落地旅客信息,生怕漏掉一条有关入境返商人员消息。
在分流中心进行一次流调,至少需要一个小时。期间贾文涛要将所有流调到的信息写在纸上,为防止污染物外流,还要在出去之前拍照并销毁。由于身着防护服,他必须与入境返商人员保持足够近的距离,每一句话必须足够大声,才能进行正常交流,往往一次流调结束防护服里的衣服已经湿透,杨小丹和其他专班组成员就在出口等候,帮助他脱防护服,并做消杀处理。有的入境返商人员因多次转机、反复筛检、长时间滞留,情绪上会有波动,市巡特警大队吴昊还要对他们进行开导和安抚,并耐心讲解宣传防控政策和防护知识。
接转一名旅客,从发现、调查、管控、交接等等一系列过程,往往需要四五个小时的时间,最多时一天有十几个的转接任务,每天凌晨三四点睡觉已是他们的常态,然而只有将旅客安全送出分流中心,他们的现场工作才算告一段落,只有接到后方隔离点的安置反馈信息后,转接工作才算完成。面对日益增长的压力,3月22日,经过向市委办党委申请,驻机场专班迅速成立临时党支部,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当天,为了转接两名从深圳返回人员,5名专班人员从晚上23点一直忙碌到第二天早上6点多,8点钟又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
优化转接流程 形成防疫闭环
为确保安全转接,专班组对所有到机场接转入境返商来商人员的车辆和工作人员都要逐一检查评估防护质量,查看车辆是否能够达到旅客和工作人员相对隔离,是否携带消毒药械,是否佩戴合格防护服,现场培训指导操作,对于个别不达标的,及时将他们有限的防护服、护目镜等紧缺物资让给基层工作人员使用。
“不管是机场与专班组,还是专班组与各县区,任何一个中转环节遇到问题,都要不断打电话协调和沟通,有时一些旅客家属也会不断打电话询问情况,每天手机至少要充三次电,热线电话也不过如此吧。”贾文涛幽默的描述着他们的忙碌,然而,如此忙碌的工作也只是外防输入其中的一个环节,前有海关筛检分流,后有社区隔离管控,面对机场分流中心每天上万人的流转压力,只有每个环节间高效的无缝对接,才能避免因长时间滞留导致感染风险增加,达到入境返商人员及时接转、全员隔离、全程管控的工作要求。为此,专班组不断优化转接环节,组建了3个不同层级的微信工作群,加强与机场、县区的沟通联系,一旦发现返商人员,信息管理人员立即通过微信和电话通知县区安排车辆及人员,携带介绍信限时到机场接转,并持续通过手机跟踪联系目标对象的位置和状态,保证第一时间及时将入境返商人员接转,尽快安全送回隔离观察,缩短旅途滞留时间,最大限度降低专班工作人员、县区接转工作人员和入境返商人员的交叉感染风险。
据了解,从3月13日到25日,驻咸阳机场专班累计成功接转返商来商人员66人,其中从国外返商58人、从国内外省市返商来商8人。入境返商人员涉及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美国、澳门等22个国家和地区,全部交由专业医护人员用专用救护车接转至8个县区指定的隔离点实施集中医学观察,目前所有人员监测一切正常。
随着境外疫情形势变化,入境人员陡增,面对境外输入病例的严峻考验,从机场港口接转疫区返回人员成为防范输入病例的关键环节。近日,在咸阳空港新城体育馆外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一双双眼睛无时无刻地关注着机场内的信息动向,分流中心旅客等候区每一批“送达”信息的更新,都牵动着他们的心,他们就是我市防控境外输入第一关的守护人。
吹响集结号 迅速成立专班
3月11日,按照省上统一部署,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支由市委办(市委外办)、市疾控中心、市公安局的5名骨干人员组成的驻咸阳机场专班迅速成立,并于第二天中午准时到达咸阳机场防肺指挥部,现场对接并协调落实入境返商人员转运工作。“防输入战疫,这里是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我们要不漏一机,不漏一人,排除万难,坚决守住境外返商的第一道防线,并且每一个人都要安全返回!”这是领队袁礼锋临行前对专班机场驻地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
回想起刚来机场的第一天,专班成员贾文涛说:“到达机场时,没有办公场所,各方工作人员和待转旅客来回穿梭于狭小的空间里,仿佛危险就在身边。”为了安全有效的开展转接工作,领队袁礼锋迅速协调各方力量,带领全体专班成员克服重重困难,在由体育馆临时改建的旅客分流中心外搭建起工作帐篷,添置了笔记本电脑、防护服等基本工作设备和防护用品。有了“抗疫”前线的工作阵地后,专班成员快速进入角色,有序开展信息发现、现场调查、转运防护、隔离落实等工作,并想尽一切办法给入境返商人员提供有限的饮水和方便食品,通过赠送爱心大礼包的形式,缓解入境返商人员的焦虑和紧张,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当天就成功转接了两名来自科威特经阿联酋迪拜回国的入境返商人员。
自3月23日,西安咸阳机场被国家民航局等五个部门指定为第一入境点,机场接机分流工作有了新变化,境外返陕人员的接收、分类、转运、安置、信息采集及夜间食宿安置等所有管控工作都由各地市直接承担。3月24日凌晨5点,刚在机场分流点做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的贾文涛明显感到有些疲倦,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12个昼夜。“现在全省8例输入性病例,有7例都是在离我们不到20米远的分流中心内检查出症状,最终确诊,稍不注意,危险可能就与我们擦肩而过。”袁礼锋说,不管多晚,只有看到流调人员安全出来,我的心才能放下。虽然条件艰苦,工作量大,但5名专班人员昼夜不息,协同作战,筑牢了我市防境外输入最前线。
组员协同作战 筑牢战斗堡垒
“3月18日22点45分,从广州飞来西安的CZ3207航班降落咸阳机场,我市一名外出务工人员从柬埔寨辗转回国,将于23点59分到达机场分流中心。”市委办董仕昌在得知这一信息后,迅速通知其他专班人员。贾文涛与杨小丹穿戴好二级防护服进入分流中心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核实其基本信息、旅居史、入境路径和健康状态,并立即通知相应县区派出专用车辆到机场接人。市委办工作人员董仕昌本是一名驾驶员,但由于驻机场专班工作量大,人手严重不足,他主动请缨,顶上了信息员的工作,每天盯着机场工作微信群里成千上万条落地旅客信息,生怕漏掉一条有关入境返商人员消息。
在分流中心进行一次流调,至少需要一个小时。期间贾文涛要将所有流调到的信息写在纸上,为防止污染物外流,还要在出去之前拍照并销毁。由于身着防护服,他必须与入境返商人员保持足够近的距离,每一句话必须足够大声,才能进行正常交流,往往一次流调结束防护服里的衣服已经湿透,杨小丹和其他专班组成员就在出口等候,帮助他脱防护服,并做消杀处理。有的入境返商人员因多次转机、反复筛检、长时间滞留,情绪上会有波动,市巡特警大队吴昊还要对他们进行开导和安抚,并耐心讲解宣传防控政策和防护知识。
接转一名旅客,从发现、调查、管控、交接等等一系列过程,往往需要四五个小时的时间,最多时一天有十几个的转接任务,每天凌晨三四点睡觉已是他们的常态,然而只有将旅客安全送出分流中心,他们的现场工作才算告一段落,只有接到后方隔离点的安置反馈信息后,转接工作才算完成。面对日益增长的压力,3月22日,经过向市委办党委申请,驻机场专班迅速成立临时党支部,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当天,为了转接两名从深圳返回人员,5名专班人员从晚上23点一直忙碌到第二天早上6点多,8点钟又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
优化转接流程 形成防疫闭环
为确保安全转接,专班组对所有到机场接转入境返商来商人员的车辆和工作人员都要逐一检查评估防护质量,查看车辆是否能够达到旅客和工作人员相对隔离,是否携带消毒药械,是否佩戴合格防护服,现场培训指导操作,对于个别不达标的,及时将他们有限的防护服、护目镜等紧缺物资让给基层工作人员使用。
“不管是机场与专班组,还是专班组与各县区,任何一个中转环节遇到问题,都要不断打电话协调和沟通,有时一些旅客家属也会不断打电话询问情况,每天手机至少要充三次电,热线电话也不过如此吧。”贾文涛幽默的描述着他们的忙碌,然而,如此忙碌的工作也只是外防输入其中的一个环节,前有海关筛检分流,后有社区隔离管控,面对机场分流中心每天上万人的流转压力,只有每个环节间高效的无缝对接,才能避免因长时间滞留导致感染风险增加,达到入境返商人员及时接转、全员隔离、全程管控的工作要求。为此,专班组不断优化转接环节,组建了3个不同层级的微信工作群,加强与机场、县区的沟通联系,一旦发现返商人员,信息管理人员立即通过微信和电话通知县区安排车辆及人员,携带介绍信限时到机场接转,并持续通过手机跟踪联系目标对象的位置和状态,保证第一时间及时将入境返商人员接转,尽快安全送回隔离观察,缩短旅途滞留时间,最大限度降低专班工作人员、县区接转工作人员和入境返商人员的交叉感染风险。
据了解,从3月13日到25日,驻咸阳机场专班累计成功接转返商来商人员66人,其中从国外返商58人、从国内外省市返商来商8人。入境返商人员涉及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美国、澳门等22个国家和地区,全部交由专业医护人员用专用救护车接转至8个县区指定的隔离点实施集中医学观察,目前所有人员监测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