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厂让群众安居乐业
文章字数:1927
王江玲每天都在超市里忙碌
工厂复工后,刘粉绒(前)和同事早早上岗了。
阳春三月,当其他地方群众被新冠肺炎疫情所困,未能出门打工或苦于不知到哪儿打工时,丹凤县竹林关镇丹水社区工厂及超市及时复工复产,解决了当地500多人的就业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尽量减少因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
能在家门口赚钱,就是稳稳的幸福
3月23日9点30分,记者来到丹水社区商洛鹤秦服装厂。测量体温填报信息后,进入生产车间。宽敞明亮的厂房内,百余名工人正忙碌地制作防护服。见到刘明华时,她正戴着头套和口罩,专心致志地缝制防护服。采访前,刘明华问我:“大概需要多久呀?”“不会耽误太久的,做防护服是计件吗?”记者问道。“是的,一天可以缝五六百件呢。”她高兴地说。
据刘明华介绍,她是安康人,今年45岁,数年前嫁到竹林关镇中厂村,后来移民搬迁至丹水社区一期安置房。搬迁之前,丈夫到哪里务工,她跟着去那里,搬迁后才真正安定下来。来服装厂工作之前,丈夫负责赚钱,她负责带孩子。自鹤秦服装厂成立以来,只要家中走得开,她都在服装厂上班。“大儿子当兵去啦,小儿子在竹林关小学上学呢。”当问起收入时,刘明华说:“半个月下来能挣五六千元吧。”看到记者脸上惊讶的神情,她补充道:“我这还算低的,有个工友10天就赚了1万1千元钱,手快的一个月挣两万多元呢。”
据服装厂行政办公室主任柯宽荣介绍,鹤秦服装厂主要生产军装、特种服装、帐篷。自2月1日以来,工厂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连夜生产防护服供应给陕药集团和国药集团,截至目前已生产防护服30万件。服装厂目前在岗员工有335人,大家白天晚上两班倒,一个班12小时,昼夜不停地生产防护服。疫情防控期间,一件防护服的工价攀升至20元,加之工人努力工作,收入大幅上升,人均月收入1.8万元。
对于鹤秦服装厂的员工来说,收入的上升为他们带来更多保障。对于刘明华来说,能在家门口通过自己的双手赚钱,又可以同孩子在一起生活,就是稳稳的幸福。
工厂政策灵活,工作顾家两不误
自鹤秦服装厂向东步行10多分钟,就到了万朋辉电子厂。同日15点钟,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制作VI线,裁线、后方编织、剪织……据了解,电子厂主要生产电脑、数码产品周边连接线。笔者见到刘粉绒时,她正在用镊子将VI线内不同颜色的细线归位。刘粉绒告诉记者,她今年43岁,家住竹林关镇王塬村,为了照顾孩子上学,在竹林关镇街道租了一间房。自2018年8月21日电子厂开业就在这里工作,每月稳定收入在1400元到1500元。“娃在竹林关小学念五年级哩,咱没有手艺,在这能挣一点钱,刚好把娃照顾了。”据了解,刘粉绒家原本是贫困户,已于2019年脱贫。
在丹水社区王程商店门口,几名群众围着张桌子坐着,一边唠着家常,一边做着手上的活计。走近一看才知道,他们是在制作连接线。据丹水社区工作人员王蒙介绍,电子厂分为计时和计件两种工资计算方法,刘粉绒的工种为计时制,在厂房内工作,每天9小时,一天60元钱,每月26天;而这些群众领取的是计件工资,他们可以将活计领出来,利用空闲时间做。目前厂内固定员工有246人,还有很多人选择将材料带回家做,做好后再带到厂里结账。据了解,由于近期订单比较多,人员不够用,工作人员还带着材料到大桑园村手把手地给村民进行培训,让更多群众成为厂里的“编外人员。”“由于厂子政策灵活,我们赚钱顾家两不误,群众收入增加了,大家可高兴了!”大桑园村群众高兴地说。
微信传递信息,群众就近就业
2019年1月18日,丹水社区亿盛客生鲜超市开业。据了解,这是丹水社区规模最大且唯一的生鲜超市,目前有员工20人。笔者见到王江玲时,她正拿着兑换券到办公室为顾客兑换礼品。
王江玲告诉记者,她是洞底村水河沟组人,自开业起一直在超市上班,从事收银工作,每天8小时,每月工资1600元。“我之前当过收银员,在新村买房后就一直在家照顾孩子,去年1月在社区微信群里看到招聘信息就来面试收银员,一方面超市离家近,方便照顾孩子;另一方面这儿工作我也在行,就一直做到现在。别人在外打工挣钱,我觉得能在社区超市找到工作,轻松又能顾家,挺好的!”王江玲微笑着说。“不说啦,我得赶紧把礼品给顾客拿去,一会儿顾客等急啦。”王江玲将兑换码放好,拿着礼品返回岗位。
据丹水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竹林关镇建立覆盖到组到户的便民服务工作群197个,覆盖镇内的18个村(社区)9018户1.5万人,通过信息发布,编织起一张大网,打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疫情防控、便民服务、沟通交流、工作求职,小小微信群在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了不小作用。据了解,通过微信群及各方面信息的传递,开年来社区内的服装厂、电子厂、生鲜超市为500多名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岗位,带动王塬村、张塬村、洞底村村民及移民搬迁户就业增收。在党的政策的带动和群众的努力下,丹水社区的群众安居乐业,一同迈向幸福新生活。
工厂复工后,刘粉绒(前)和同事早早上岗了。
阳春三月,当其他地方群众被新冠肺炎疫情所困,未能出门打工或苦于不知到哪儿打工时,丹凤县竹林关镇丹水社区工厂及超市及时复工复产,解决了当地500多人的就业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尽量减少因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
能在家门口赚钱,就是稳稳的幸福
3月23日9点30分,记者来到丹水社区商洛鹤秦服装厂。测量体温填报信息后,进入生产车间。宽敞明亮的厂房内,百余名工人正忙碌地制作防护服。见到刘明华时,她正戴着头套和口罩,专心致志地缝制防护服。采访前,刘明华问我:“大概需要多久呀?”“不会耽误太久的,做防护服是计件吗?”记者问道。“是的,一天可以缝五六百件呢。”她高兴地说。
据刘明华介绍,她是安康人,今年45岁,数年前嫁到竹林关镇中厂村,后来移民搬迁至丹水社区一期安置房。搬迁之前,丈夫到哪里务工,她跟着去那里,搬迁后才真正安定下来。来服装厂工作之前,丈夫负责赚钱,她负责带孩子。自鹤秦服装厂成立以来,只要家中走得开,她都在服装厂上班。“大儿子当兵去啦,小儿子在竹林关小学上学呢。”当问起收入时,刘明华说:“半个月下来能挣五六千元吧。”看到记者脸上惊讶的神情,她补充道:“我这还算低的,有个工友10天就赚了1万1千元钱,手快的一个月挣两万多元呢。”
据服装厂行政办公室主任柯宽荣介绍,鹤秦服装厂主要生产军装、特种服装、帐篷。自2月1日以来,工厂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连夜生产防护服供应给陕药集团和国药集团,截至目前已生产防护服30万件。服装厂目前在岗员工有335人,大家白天晚上两班倒,一个班12小时,昼夜不停地生产防护服。疫情防控期间,一件防护服的工价攀升至20元,加之工人努力工作,收入大幅上升,人均月收入1.8万元。
对于鹤秦服装厂的员工来说,收入的上升为他们带来更多保障。对于刘明华来说,能在家门口通过自己的双手赚钱,又可以同孩子在一起生活,就是稳稳的幸福。
工厂政策灵活,工作顾家两不误
自鹤秦服装厂向东步行10多分钟,就到了万朋辉电子厂。同日15点钟,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制作VI线,裁线、后方编织、剪织……据了解,电子厂主要生产电脑、数码产品周边连接线。笔者见到刘粉绒时,她正在用镊子将VI线内不同颜色的细线归位。刘粉绒告诉记者,她今年43岁,家住竹林关镇王塬村,为了照顾孩子上学,在竹林关镇街道租了一间房。自2018年8月21日电子厂开业就在这里工作,每月稳定收入在1400元到1500元。“娃在竹林关小学念五年级哩,咱没有手艺,在这能挣一点钱,刚好把娃照顾了。”据了解,刘粉绒家原本是贫困户,已于2019年脱贫。
在丹水社区王程商店门口,几名群众围着张桌子坐着,一边唠着家常,一边做着手上的活计。走近一看才知道,他们是在制作连接线。据丹水社区工作人员王蒙介绍,电子厂分为计时和计件两种工资计算方法,刘粉绒的工种为计时制,在厂房内工作,每天9小时,一天60元钱,每月26天;而这些群众领取的是计件工资,他们可以将活计领出来,利用空闲时间做。目前厂内固定员工有246人,还有很多人选择将材料带回家做,做好后再带到厂里结账。据了解,由于近期订单比较多,人员不够用,工作人员还带着材料到大桑园村手把手地给村民进行培训,让更多群众成为厂里的“编外人员。”“由于厂子政策灵活,我们赚钱顾家两不误,群众收入增加了,大家可高兴了!”大桑园村群众高兴地说。
微信传递信息,群众就近就业
2019年1月18日,丹水社区亿盛客生鲜超市开业。据了解,这是丹水社区规模最大且唯一的生鲜超市,目前有员工20人。笔者见到王江玲时,她正拿着兑换券到办公室为顾客兑换礼品。
王江玲告诉记者,她是洞底村水河沟组人,自开业起一直在超市上班,从事收银工作,每天8小时,每月工资1600元。“我之前当过收银员,在新村买房后就一直在家照顾孩子,去年1月在社区微信群里看到招聘信息就来面试收银员,一方面超市离家近,方便照顾孩子;另一方面这儿工作我也在行,就一直做到现在。别人在外打工挣钱,我觉得能在社区超市找到工作,轻松又能顾家,挺好的!”王江玲微笑着说。“不说啦,我得赶紧把礼品给顾客拿去,一会儿顾客等急啦。”王江玲将兑换码放好,拿着礼品返回岗位。
据丹水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竹林关镇建立覆盖到组到户的便民服务工作群197个,覆盖镇内的18个村(社区)9018户1.5万人,通过信息发布,编织起一张大网,打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疫情防控、便民服务、沟通交流、工作求职,小小微信群在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了不小作用。据了解,通过微信群及各方面信息的传递,开年来社区内的服装厂、电子厂、生鲜超市为500多名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岗位,带动王塬村、张塬村、洞底村村民及移民搬迁户就业增收。在党的政策的带动和群众的努力下,丹水社区的群众安居乐业,一同迈向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