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践行新思想 探索新路径
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商南遍地开花
——商南县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侧记
文章字数:3348








  
  编者按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一次重要部署,也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飞进寻常百姓家的重要举措,对决胜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商南县2019年2月被省委确定为全省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2019年10月,升格为全国试点县;2019年10月24日,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暨文明单位创建推进会在商南县召开。商南县在积极探索符合中央精神、契合基层实际、贴近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之路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是商南县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之年。该县按照“资源汇聚、综合施策、统一调度、多方发力”的工作思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常态化推进文明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健全“三级联动”机制、理论宣讲机制、志愿服务机制,创新实践载体,不断深化拓展试点工作,为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富裕美丽幸福新商南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突出顶层设计 构建联动网络
  2019年2月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商南县建成了县级文明实践中心、10个镇办文明实践所、126个村(社区)实践站,县、镇、村三级阵地建设实现了全覆盖;成立了县志愿服务总队,20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和235支县直部门、镇村、社会团体志愿者服务组织,形成了三级联动、覆盖全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网络。建立了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体育服务和科技科普服务“五大平台”,打造了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服务、党员培训、党建教育、健身体育实践、科技科普、全民卫生健康服务、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八大实践基地”,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近6000多场次,参与群众近15万人。
  建立了“三级书记”主抓制度。推行县镇村三级书记带头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举措,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各方面力量,提高了各类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率。县文明实践中心主任、镇实践所长、村实践站长具体履行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第一责任人职责,统筹谋划、靠前指挥。
  建立了“包镇联户”责任机制。实施县级领导包扶镇、科级干部包村、脱贫攻坚包扶单位干部包户,各镇办党委书记、镇长(主任)各包抓一个示范站制度,按照包安排、包进度、包协调、包达标的“四包”要求,推动文明实践工作高效运转。
  建立了督查考核激励制度。将各部门、各镇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情况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基层党建工作、乡村振兴战略范畴一并检查考核。制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奖励办法,对文明实践工作活跃、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的单位在工作经费上给予倾斜。
  立足群众需求 创新实践载体
  始终围绕群众需求,突出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大任务,持续深化“讲、评、兑、帮、践、乐”文明实践载体,聚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商南模式”。
  “讲”出新味道。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脱贫攻坚、卫生健康、农技服务等内容,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平台常态化开展县宣讲团讲理论、镇村“四支队伍”讲政策、干部群众讲典型故事活动,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群众心里。驻村“四支队伍”举办“文明实践大学堂”252期,开办法律讲座21期。
  “评”出正能量。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公婆好儿媳”“脱贫标兵”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让身边人学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规范开展道德评议活动,“五美庭院”、十星级文明户等都采取家庭自评、邻里互评,评选“五美庭院”631户、十星级文明户6300户,涌现中国好人2人、陕西好人9人、商洛好人72人、省市县道德模范166人。表彰疫情防控先进集体26个、先进个人82人。
  “兑”出新动力。持续深化“评讲兑做”主题活动,将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纳入积分管理,给获得“五美庭院”等各类先进典型予以加分;对家居环境卫生差、不赡养老人、红白事大操大办等反面行为实行减分,引导群众学先进、当先进,营造了“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士气”的生产生活环境。
  “帮”出一家亲。将“四支队伍”和县、镇、村三级包扶干部纳入镇村志愿服务队,定期入户开展扶贫帮困、邻里守望、助老孝老等志愿服务活动,及时把党的强农惠农政策送进千家万户,通过院坝会议、谈心谈话等方式制定帮扶计划、协同清理家居卫生、解决实际困难,密切了干群关系,促成了组帮组、邻帮邻、户帮户的帮扶格局。今年以来,健康守护志愿者值守防疫监测点开展义诊服务1260场次,平安创建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排查4.1万户,农技传授志愿者到田间地头开展农具培训71场次,文明交通志愿者到城乡交通路口开展交通劝导活动6000多场次,甲红志愿服务队组织义剪活动9场次,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107件,惠及群众1.1万人。
  “践”行新风尚。全面发动干部群众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窗口、文明家园等文明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市民群众从身边做起、从市民道德规范做起,受教育群众达12万人次,形成了排队守秩序、礼让斑马线、礼貌待宾客等城市文明新时尚。
  “乐”满农家院。组织文化惠民志愿服务队创作戏曲、歌舞、小品等节目,常态化巡回村(社区)开展“崇感恩、话振兴”小戏小品惠民演出活动。村(社区)实践站文艺志愿者把脱贫攻坚成果以山歌、快板、三句半、顺口溜等形式进行文艺演出,有效提高了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疫情防控期间,县中心文化惠民志愿服务队通过创作“抗疫”快板、三句半、诗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共编排录制快板、三句半和民歌等16个,宣传群众3万多人次。
  推行高效模式 优化志愿服务
  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的先锋引领作用,真正做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开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群众主动自愿参与到文明实践活动中来,打破了以往的“干部干、群众看”“干部台上讲、群众台下听”的单一模式,让群众在实践中获得需要、满足和提升。
  在活动力量动员上,推行干部职工带动,吸引群众全民自觉融入。由县、镇、村机关事业单位的志愿者先期带动,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惠民演出、法律咨询、健康体检、农技培训等农民切实需要的实践活动。由镇村干部、脱贫攻坚“四支队伍”、各类先进典型、乡贤文化骨干、五老人员作为志愿者主力,动员群众共同参与移风易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居环境整治等实践活动,逐渐实现资源下沉、服务下沉,再带动各类协会组织、社会志愿团队参与,从而逐渐实现以组织推动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吸引更多群众自觉融入。
  在活动形式设计上,既把握群众需求,又灵活多样。在基层实践中,坚持从形式到内容、从行动到实践、从塑形到铸魂、从外化到内化,既让群众乐于接受和参与,又简单易操作的各类实践活动,组织和带动群众主动参与。先后组织开展“扶贫扶志村村行、脱贫政策户户到”等活动,以快板、三句半的形式宣传脱贫政策,“评讲兑做”主题活动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创建“五美庭院”培育敬老爱幼、邻里互助、团结和睦、崇尚向善的文明乡风,“明道理、崇感恩、比诚信、重自强”教育活动提升基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这些活动都是群众确需,人人可学可干,镇村便于组织,真正让群众受教育、得实惠,知党恩、感党恩,激发了群众自主脱贫奔小康的积极主动性。
  在工作推动上,注重层级分类,建立文明实践清单。明确县、镇、村三级架构和工作职责。县文明实践中心负责全县实践工作的统筹、指挥和资源阵地的整合使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具体负责组织推动本镇辖区各村(社区)的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组织、推动,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具体开展本村的文明实践活动。按照县中心六大类38项文明实践项目库的内容,建立县、镇、村三级文明实践清单,通过“群众点单→县、镇、村三级平台接单→县中心审单→分级派单→志愿服务队买单”的模式,统筹县上和镇村的资源活动对接,打通条块限制,共同推进文明实践。
  从县城到乡村,从机关单位到厂矿企业,从田间地头到街头巷尾……商南县各级党员干部、各界人士、基层群众等志愿服务者正在用接地气的文明实践方式,更好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已在商南县落地生根、遍地开花。(程继勇 张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