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助推扶贫
文章字数:3289
市科普教育基地——秦韵科技馆
市县科技系统领导调研科技型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科技人才服务团现场为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五月的秦岭,处处焕发着生机。行走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工作者用创新驱动商洛发展,用科技助力我市脱贫,为商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和智力支撑,为实现追赶超越、建设“三个商洛”作出了卓越贡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商洛市科学技术局和商洛市科学技术协会汇聚创新创业创造的智慧和力量,创新实施“三联三帮三带”科技扶贫“商洛模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选准选好科技特派员,发挥科技典型示范作用,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努力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技术保障,为商洛经济稳增长,如期脱贫摘帽增添科技新动能。
强化服务保障 激发人才活力
搭建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舞台。2019年8月13日,商洛市命名了首批院士专家工作站:柞水县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李玉院士工作站、商洛市中医医院张青华专家工作站和山阳县奥科粉体有限公司孙院军专家工作站。市上立即给予院士工作站20万元补助,专家工作站每个10万元补助。建成农业专家服务站7个,学会人才服务团10个。这是我市激发人才活力,强化服务保障的一个缩影。
鼓励科技工作者再创佳绩。2019年5月,商洛市科协联合市科技局在本报刊发《致全市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为辛勤工作在全市脱贫攻坚一线的科技工作者送去亲切的问候和节日的祝贺,并对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表达了敬意。一声问候,饱含激情,倍感温暖,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奉献社会的强大动力源。商洛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寻找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的热情,营造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要让人才不断涌现,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创新创造活力激发出来,就要深化人才发展机制制度改革,为人才成长培育沃土。从2016年以来,全市共选派“三区”人才554名、科技特派员1072名,组建商洛市科技人才服务团,深入全市180个产业基地和65个龙头企业340个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围绕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服务和创新创业工作。3年来,争取中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计划项目356项、资金2.5亿元。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力量,为充分发挥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市科技局、市科协致力于科技人才扶贫队伍建设。统筹全市各行各业的科技人才,奋力开展科技人才志愿服务助力精准扶贫的大格局。加强发挥巩固专家库作用,及时将组织选派的市级第九批科技特派员44名纳入我市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专家库,充实了技术力量,增强了技术依托。同时,发挥市直学(协)会人才荟萃的优势,进一步壮大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专家队伍,面向市直学(协)会下发倡议书,号召动员学会工作人员参与科普活动,要求每个学(协)会组建一支科普服务团,尽可能将骨干会员吸纳到服务团中,以科普流动课堂为载体,开展科普活动。为了保障科普服务团和科普流动课堂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市科协安排专项资金,年终“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科普服务团工作和科普流动课堂活动。截至目前,已有10个学会组织专家近120多人开展科普活动125场次,受益群众近1.2万人。
统筹人才资源 助力脱贫攻坚
2019年全省科技扶贫暨科技特派员工作推进会在商洛召开。会议号召全省科技管理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着眼激发内生动力,巩固科技特派员全省贫困村科技服务全覆盖成果,夯实持续脱贫基础,为全省消除绝对贫困贡献智慧和力量。
市科技局和市科协多方搭建服务平台,引导各类专家人才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各级科协组织将扶志扶智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传统科普品牌为载体,扎实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每年开展的“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流动科技馆巡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有近百万名青少年参与并受益。“农村科普流动课堂”“科普进社区”活动使近50万名群众直接受益,每年举办的“领导干部科普报告会”更使近万名干部得到培训和提升。
商洛市从2003年起,在全省率先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据了解,2019年商洛市各级科技组织共选派科技特派员283名、“三区”人才139名,以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的各类科技人员累计帮扶1169个贫困村、106个企业、242个专业协会和合作社、1860个产业大户;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000多期,培训科技人员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3.7万人次;引进新品种372项;推广新技术269项;带动7.35万户31.68万人发展特色产业并持续增收。
在发挥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脱贫的影响下,市科协积极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普惠农富民计划”以发展壮大农技协作为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围绕贫困村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实施“科技+产业+基地”扶贫战略,着力提高产业发展规模和科技含量。围绕生态养殖、茶叶种植、果蔬种植、良种核桃、食用菌、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使其成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助推器”和辐射源。山阳县板岩镇诚惠食用菌协会、商南县惠康生态茶叶协会采取“结对帮扶”、联村包户、吸纳贫困户就业等办法,引导贫困村、贫困群众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参与项目协作,增强“造血”功能,形成了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相互依存、共同受益的新格局。
建强科技平台 引领创新创业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科技平台建设是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截至2019年,商洛市建成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2家、科技资源统筹中心3家,牵头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企业孵化平台3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3家,培育认定瞪羚企业25家。
创新型商洛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商洛高新区“国创”顺利完成科技部专家预考察;建成“商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商州、山阳、柞水、商南、丹凤、镇安6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商州、丹凤、商南、山阳等四县区通过创新型试点县评估,柞水县被科技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
科技型企业培育实现新突破。2019年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81家,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建成省级科技示范镇、星创天地、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各1家。第四届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3家企业分获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
科技成果培育和转化成效明显。推荐省科技奖项目3项,培育科技成果45项,孵化企业4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7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4亿元。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共立项中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8项,市级项目88项。组织申报省级2020年度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9项。
创新始终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接下来,市科技局与市科协将携手共进,利用中省科技资源为商洛学院、商洛职业技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河北农大等商洛项目团队开辟研发绿色通道。积极开创“异地孵化、商洛制造”新模式,尽快设立商洛(西安)“飞地”孵化器平台,将西安的人才智力资源过渡过来,为商洛的一二三产业提供智力服务。最终达到“西安研发,商洛制造”的资源共享格局。在进一步落实好科技人才政策的同时,建设“6+1”科技服务平台。在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设网络数据平台,在村一级选择科技信息采集员,负责采集地方生产经营数据,通过手机APP上传,市以下平台链接中省科技信息平台,形成中、省、市、县、镇、村六级科技服务互联互通,实现政策解读、专家服务、数据分析、疫情预警、农业推广、企业需求等上下无缝对接的功能。为科技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搭建智慧桥梁。
经济要“蝶变”,科技是首要。在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商洛市科技局和商洛市科协将一如既往,积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领全市的科技工作者,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保护秦岭“中央水塔”生态环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用科技的力量振兴商洛,保护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