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
——我市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文章字数:2790
残疾大学生在捐赠仪式上发言
残疾人在合作社务工
“杏林春雨”小儿脑瘫救助工程走进商洛

  
  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助残脱贫·决胜小康”。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各级残联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扶贫工作和民生保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合力推动残疾人精准脱贫。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有5.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
  把惠残政策落到残疾人的心坎上
  “以前总感觉给家里增添了负担,现在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不仅生活有了保障,自己心里也敞亮了。”家住商南县试马镇荆家河村的刘书新享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并由市县残联免费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年初,因意外烧伤住院,家人及时为他申请了保险赔偿。
  近年来,全市各级残联运用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和动态更新数据,科学研判建档立卡残疾人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了《商洛市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围绕“七个一批”的主要工作任务和12个重点行动,通过《商洛市优待扶助残疾人办法》《商洛市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商洛市残疾人精准康复行动实施方案》和《抗疫情稳就业促脱贫十条扶持措施》等一系列制度性供给,健全了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同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扶贫、民政、医保等职能部门打出“组合拳”,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范围,理顺了“两项补贴”发放和重度残疾人“单人户”纳入低保机制,贫困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截至2019年底,全市9.77万人次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11.5万名残疾人从中受益。
  用优质服务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
  “幸亏有了残联的帮助,才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说这话的是2019年考入西安工业大学的张蓉。由于家庭贫困,她虽然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可是学费却愁坏了一家人。商州区残联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积极联系省市残联,先后为她争取了3000元的助学金以及省残疾人辅助技术中心和社会助残机构提供的项目扶持资金,圆了她的大学梦。
  “我是从石坡镇移民搬迁过来的,居住条件虽然变好了,但收入却成了大问题,后来通过扶贫局和残联的帮助,现在下楼就可以上班,按照计件工资的标准,只要勤快点儿,一个月起码能拿2000元左右。”在洛南县苏陕扶贫协作社区工厂车间,来自阳光庭园移民搬迁安置小区的残疾人寇新正在熟练作业,这得益于他参加了县残联举办的残疾人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班。
  “现在家里的房门加宽了,灶台降低了,卫生间也有扶手了,出门用的机动轮椅车每年还有燃油补贴,真的多亏了残联。”柞水县红岩寺镇残疾人王远东由于使用辅助器具,家中的常规住宅结构对他的生活构成了一定障碍。得知这一情况后,县残联及时将他家纳入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并制定了针对性改造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他居家生活方面的困难。
  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只是我市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的缩影。
  为确保残疾人在小康路上不掉队,全市各级残联深入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福祉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统筹,示范引领和工作创新并重,争取上级支持和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并举,丹凤县“辅助器具+综合服务助力脱贫攻坚”试点经验和商南县残疾人照护服务创新做法,引起中省残联重视,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残疾人的广泛好评。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扶贫政策和惠残项目融合、“输血”与“造血”结合、“普惠+特惠”兜底,全面落实政府为残疾人办好10件实事,统筹实施精准康复、扶残助学、就业创业、阳光增收、保险救助等“量体裁衣”民生项目20多个,为7.2万人次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为1200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为300名贫困残疾人大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提供助学金,为2131人次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为300多名残疾人提供创业扶持,为800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购买意外保险,为9000名一级肢体、精神残疾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120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截至2019年底,累计建设各级残疾人扶贫基地13个,安置和辐射带动残疾人户350多户。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数量已从最初的6.3万人减少到4734人,商山洛水展开了一幅残疾人自强脱贫、筑梦小康的壮美画卷。
  以典型引领激发残疾人自主脱贫
  聚力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更需要典型引路、“智志双扶”。近年来,我市各级残联围绕“自强脱贫不畏难·我要脱贫奔小康”主题,积极开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系列主题活动,充分挖掘运用我市涌现的一大批残疾人自强不息、勤劳奋斗、感人至深的典型事迹,激发广大残疾人自强脱贫的内生动力,激励引领广大残疾人树立听党话跟党走、共圆小康梦想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营造出共建共融共享的社会氛围。
  “万林克服这么大的困难发展产业,还帮助我们脱贫,现在农闲的时候还有额外收入,生活比以前红火多了!”在丹凤县武关镇南坪村村民心里,魏万林是一位有大爱的“拐杖支书”。他创办的民乐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蔬菜种植、袋料香菇和活性炭加工为主导产业,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残疾人”的运作模式,在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项目的赋能下,利用产业链深度融合优势,辐射带动贫困户635户,安置劳动力务工450人,帮助5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
  “面对新的市场浪潮,我将继续带领团队和残疾人兄弟姐妹乘风破浪,共奔小康。”在省市扶贫办和残联共同举办的“自强脱贫事迹报告会”上,山阳县红泰福利服装加工公司经理耿福德讲述着自己克服身体障碍驰骋商海,终圆创业梦想的奋斗故事。他自主创业开富源,不忘桑梓报家乡,先后安置30多名残疾人在企业务工。“饿了喂饭,渴了给水不行,我只是想通过企业和残疾人扶贫基地这个平台,帮助更多的困难残疾人施展自身才能,学会‘打水做饭’。”这是他朴实的愿望。
  在2016年巴西里约残奥会上,年仅18岁的镇安姑娘张丽勇夺4枚金牌,实现了我市国际奥林匹克赛事金牌“零”的突破,并在2019年全国第十届残运会上为陕西代表团摘得首金;因高位截瘫,只能靠轮椅出行的央视颂“最美中国人”、陕西道德模范马华,十年如一日奔波在扶弱济困助残的公益路上,募集善款上百万元,帮助5000多名困难群众和贫困学生走出人生困境;“中国好人”、洛南县信诚小吃店经理周新成,克服身体障碍展示创业风采,以诚信经营温暖顾客,用道德坚守让事业有声有色。
  一组组攻坚数据、一幅幅残疾人幸福生活的画面,体现着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彰显着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工作的倾力支持,凝聚着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的真情付出,充分展示出新时代广大残疾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我们坚信,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征程中,残疾人兄弟姐妹一定会同全市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市残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