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社区工厂助力脱贫增收
本报记者 马泽平
文章字数:860
   曾经是贫困户,现在成了村里的“脱贫光荣户”,还能在家门口就业挣钱,这对镇安县永乐街办金花村二组村民游相玲来说,是一桩桩喜事。
  “在家门口上班挣钱这在以前是怎么都想不到,遇上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只要我们肯吃苦,一定能过上小康日子。”5月9日,正在陕西景虹塑业有限公司车间务工的游相玲高兴地说。
  游相玲家中5口人,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公公万登贵年老多病,小儿子因病在家,自己也没有啥手艺,家庭开支全靠她在村子里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十分困难,几年前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金花村被定为全县6个脱贫摘帽村之一,游相玲闻知后告诉扶贫干部,全村脱贫自己不能拖后腿。但游相玲自知没有技术,又没有土地资源发展产业,面对整村出列她还是一筹莫展。
  正在发愁时,帮扶干部和村干部一道来到游相玲家,介绍她到景虹塑业车间务工。2017年,永乐社保站与县工业园区各企业针对贫困劳动力就业签订了用工合作协议,目的是要解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
  对于游相玲一家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景虹塑业地处金花村二组,距离游相玲家很近。自己不能外出务工,不能发展种养产业,在工厂上班还能照顾家里,是个一举多得的好事,游相玲暗自高兴。
  刚到工厂上班时,由于对机器操作不熟悉,对厂房环境不适应,不能按时完成工作,还需要加班,游相玲每天工作压力很大,思想开始动摇。后来,通过工厂老员工的指导,村干部帮其做思想疏导,她逐渐恢复了信心。几个月过去后,她已经熟悉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机器操作也熟练了起来,工作变的得心应手。
  天长日久,大家都对游相玲刮目相看,公司负责人常常用她不弃不馁、勤勤恳恳的事例教育员工。目前,游相玲每月收入可达3500元左右,脱贫后的游相玲感激地说:“如果没有家门口的社区工厂,又没有相关部门给我们牵线搭桥的话,我们这样的家庭是脱不了贫的,我要好好珍惜这份工作。”
  据悉,近年来,镇安县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加大推进就业扶贫力度,变“输血”为“造血”,盯紧全县1.06万户1.88万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和就业需求,调动全社会力量精心建造社区工厂,很好地解决了周边群众的就业脱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