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王战锋 循环农业拓富路
白志鑫 王倩
文章字数:2361
王战锋家的“致富鹅”

五味子基地内, 工人正在翻地除草 。

   
  春末夏初,气温还未完全回暖,记者走进商州区三岔河镇三星村臻禽养鹅农民专业合作社,鹅舍内成群结队的大白鹅嬉闹其间,脱贫户王战锋正忙着给鹅提水、喂食。“这一茬鹅快长成了,育雏棚里育好的鹅苗刚好能接住这个空茬。”王战锋一边挥着杆子赶鹅一边对记者谈起他的脱贫路,他连连感叹是政府的政策好。
  辛苦创业 突逢变故
  今年50岁的王战锋,原本在西安办有一家木炭加工厂,利用废旧木料、锯末等材料生产机制木炭,畅销西安周边地区,家庭经济收入稳定,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加工厂是2014年创办的,一开始规模不是很大,设备也比较陈旧,产出的机制木炭质量比较差,销量不是很好。后来改换了生产设备,改进了技术,产量和质量才提了上去。”回忆起当时创业的情景,王战锋历历在目。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加工厂在2016年时效益最好,订单源源不断,根本不愁销路,当时厂子月生产机制木炭20多吨,年收入20万元左右。
  火爆的市场和日渐成熟的生产模式让王战锋信心更足了,就在他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开发新的市场时,一场意外打破了他关于未来的所有憧憬。2016年底,一次在给加工设备上黄油的常规操作中,他被机器夹伤,造成右手三级残疾。突如其来的意外给这个原本幸福安宁的家蒙上了一层阴云,他变卖了厂子,花掉多年的积蓄只身回到了家乡。
  这次事故给他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养伤期间,他一度陷入绝望。“看病把家里的钱都快花完了,我的右手已经伤残,想去打工都干不了活。上有70多岁的父亲,下有两个上大学的孩子,家里的经济来源一断,这日子还咋过?”谈及过往的艰难,王战锋几度哽咽。
  暖心帮扶 重拾信心
  就在此时,村干部知道他受伤的情况后,及时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和帮扶指导。2017年7月,他家被纳入贫困户,村上帮他办理了残疾证,每年可享受720元的残疾补贴,并按照国家扶贫政策,为两个孩子上大学分别争取4000元补助金,而且他家里原本的土房也在商州区农房局的帮助下进行了升级改造。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子,他的干劲被激发出来了。“这么好的帮扶政策,我没想到的政府都替我考虑到了。后顾之忧都解决了,我要是还一蹶不振,就太对不起这么多帮助我的人了!”各级干部对他的真情帮扶,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再次尝试第二次创业。
  在一次浏览网页的时候,王战锋偶然看到了一篇贫困户养鹅脱贫的报道,激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他开始在网上搜索关于养鹅的信息。通过进一步的了解,他被养鹅周期短、疾病少、资金循环快的优势所打动,决定在三星村发展养鹅产业。“就是个勤快、操心的活,比较适合我的情况,我觉得我能养好。”尽管以前从未发展过养殖业,但王战锋依然信心满满。然而他的信心并未打动家人,妻子陈秀第一个不理解。“已经失败了一次了,而且手都成那样了,还折腾啥?”
  得知他有再次创业的想法,村干部积极鼓励并帮助他。在大家多次上门劝说下,陈秀也被说动,积极与丈夫开始前期准备工作。
  精心发展 终摘穷帽
  2017年9月,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他成立了臻禽养鹅农民专业合作社,购入鹅苗1500只,经过科学喂养,当年收入1.5万元。看到实实在在的收入,妻子陈秀的担心转为信心,和他一起悉心喂养,逐渐扩大养殖规模。2018年,他又争取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分批次购入鹅苗7000只,实现年收入7万多元,顺利退出贫困户行列。“基本上养3个月就养成了,刚开始养时也不太懂技术,自己摸索,加上村上也给联系技术员定期指导,现在养得得心应手,小问题我自己就能解决。”王战锋告诉记者,2019年他发展了4批共计8000只鹅,当年收入近10万元。
  在王战锋夫妇的精心喂养下,他们的鹅刚出栏就被外地客商订购一空。看着初具规模的养鹅厂,王战锋不满足于此,他计划继续扩大规模。“咱这里发展养鹅产业的人相对少一些,我微信上加的好多客商还想多买些,肉鹅的市场前景这几年很好,我想抓住这个机遇。”看着肉鹅市场一再向好,心思活络的他今年计划发展5批肉鹅,上一批鹅已经出栏销售,眼下这批也即将养成,夫妇俩干劲十足。
  开阔思路 循环发展
  “鹅的数量一多,鹅的食物是个问题,而且每天产生的鹅粪也不好处理。”随着每年养鹅数量的增加,王战锋考虑到之后发展需要,2019年他承包了30多亩村集体低产田,在樱桃树下套种了中药材五味子。谈起发展五味子,王战锋的计划很长远:“这几年五味子的市场行情较好,而且管理相对简单,一次性投资,长期回报。另外,在地垄里可以种些鹅吃的草,鹅的食物问题就解决了,鹅粪可以当作五味子地里的肥料,既不破坏环境还能促进五味子更好生长,算是一举三得了吧。”
  在村里的另一处五味子基地内,几名工人正在除草,她们都是村里的留守妇女。其中一名告诉记者,王战锋现在是村里的致富能人,产业发展得好,又勤劳善良,带动了不少贫困户或入股分红或在基地就业,是他们心中的脱贫典范。“你看地里这小苗子就是五味子,现在长了有20公分,3年后就长成挂果了。”王战锋指着田里一棵五味子苗喜滋滋地对记者说,按目前的种植面积来看,平均亩产400多斤,一年预计产量在1.2万斤以上。在下一步规划中,他不但要把养鹅产业继续扩大规模,还要将现有的30亩五味子扩大到50亩,将养鹅与樱桃、五味子等现代农业结合起来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
  从贫困户到自主脱贫,王战锋靠着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再次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成了闻名十里八乡的“养鹅达人”,周边县区的许多养殖户都慕名向他学习。谈及此事,他总是谦虚地摆摆手,不好意思地说:“也不是啥专家,就是养的时间长了,有点心得罢了,大家是互相学习呢。我每天都在网上看关于养鹅的信息,搞养殖也要及时学习新知识。”随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王战锋的干劲越来越足。“活儿越干越顺手,收入越来越高,好日子还在后面呢!感谢各级帮扶干部对我家的大力支持,今后我不仅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更要带着周边的贫困户跟我一起富起来。”看着鹅舍里一只只嘎嘎叫的白鹅,王战锋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