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乡绽放致富花
文章字数:2336
初夏的洛南乡村,万物葱茏,生机盎然。洛南县景村镇的宏盛豆制品加工厂内,三五个农村妇女正在手脚麻利地忙碌着。院子里的铁丝上,晾晒着一张张金灿灿的豆制品,工人们忙着给包装箱里装豆花干成品、封口、贴标签,老板张林跑前跑后地张罗着,看着一车成品运出,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情不自禁地咧嘴笑着……
异乡创业生意红火
1981年,张林出生在洛南县景村镇韩湾村一个农民家庭,由于从小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张林便到东莞电子元件厂打工,后来在一家食品店学做豆浆、油条等。山里的孩子特别能吃苦,在东莞某早餐店学手艺的张林,店里的脏活、累活他总是抢着干。当学徒期间,只要有时间,他总是喜欢待在店里,和师傅一起干活。师傅也很看好这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孩子,将手艺倾囊相授。不到两年,张林手艺学成,他开了一家豆浆店,由于他制作的豆浆、油条味道好,价钱也公道,很快就打开了市场,生意十分红火。有了一些积累后,张林开了家茶楼,让茶楼和豆浆店形成互补,茶楼的生意同样红火。后来他又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先后开了豆腐脑、麻花小吃店,生意都很不错。
惨遭失败回归故乡
在东莞创业10年间,张林凭借自己的努力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正当他踌躇满志开启新的创业梦想时,家乡的儿时玩伴向他发出了到西安创业的邀请,想到西安离家乡近,父母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他毅然决定回西安发展。
回到西安后,张林拿出在东莞创业的全部积蓄50万元,向亲友借了30多万元,和儿时玩伴合办了一家豆制品作坊。尽管初来乍到,但他有的是技术,而且懂经营管理,企业运行良好。在一座4间320平方米的民房里,张林夜以继日守在生产车间,手把手教会员工豆制品制作技术。他常常对员工讲,质量和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线,没有质量和信誉,就没有市场。他们制作的豆花干口感香脆,是一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火锅配菜。最初的日子,张林每天蹬上三轮车,走街串巷,推销他的豆花干。炎热的夏季,他穿着凉拖鞋,光着膀子,在西安城中村的火锅店一家一家推销,为了取得店家的信任,他常常是让对方先试用产品,满意后再付款。慢慢地,凭借良好的信誉和产
品质量逐渐打开销路,营业额一路攀升。正在这时,一场噩运不期而至,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老旧电线漏电引发火灾,仓库里堆积的食用油被点燃,厂房瞬间被大火吞噬,由于当时没有办理企业理赔保险,这就意味着他前期所有的投资都打了水漂。万般无奈之下,张林和同伴只好变卖设备,每人分到40万元的外债。昔日的伙伴反目成仇,妻子也因债台高筑离他而去,张林忍着泪接受了这一残酷现实,默默背起行囊回到故乡。
二次创业为民谋利韩湾村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方圆10多里有56户人家,仅有的一所小学因没有生源而撤并到另一个村去了,留下一院子砖房。村小学离张林家不远,张林经常在村小学门口转悠。与其就这样窝在家里,还不如借着脱贫攻坚的东风,在村小学创办一个专业合作社。张林来到村委会谈出自己的想法,村上对他大力支持,免费把村小学给他用。就这样,张林注册洛南县景村镇宏盛豆制品加工厂,开始了他的又一次创业。
张林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想好的事情说干就干,可面对四五十万元的外债,老实巴交的父母整天愁得连饭都吃不下,听说他又要搞豆制品加工,老两口坚决反对,父亲忧心忡忡地对他说:“娃啊,咱庄稼人就好好在家种地,不要再瞎折腾了!”张林意志坚定地说:“爸,我还年轻,正是拼搏的时候,您就让我甩开膀子干吧,不出三五年,我一定把外债还了,还让您二老住上新房安度晚年!”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张林干脆搬进村小学的加工厂,白天指导工人加工豆花干,晚上自己在厂子值班,研究市场动态,联系销售渠道。他吸纳了当地6个贫困户在厂子打工,开始乡亲们不相信张林会给他们按时发工资,干了一个月后,张林如数把工资发到每个人手上,坚持了3个月,厂子勉强有了收益,为了提高信誉度,张林注册了商标,并向本村群众承诺:愿意前来打工的,按照日计量计件、月结清的办法,绝不拖欠工资。就这样,稳住了人心,保证了豆花干正常生产。
宏盛豆制品加工厂走上正轨后,张林开始跑市场,还是同样的办法,他亲自开车把产品投放到洛南县各大超市,向商家郑重承诺,质量不过关可以退货,产品有问题随时更换。同时,他每天开上工具车到西安,一家一家火锅店推销,住最便宜的旅馆,吃方便面、喝矿泉水,磨破嘴皮子,跑烂了几双鞋,终于赢得了商家的信任和青睐。
2019年12月底,张林结清6名长期在合作社务工的工人的工资后,身上所剩无几。马上进入年关,洛南、西安几家超市的货款还没有要回,是年前去催账呢,还是过完节再说?他想到刚建立起的信誉有可能因为催收货款大打折扣,决定咬着牙过完这个春节。没想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他的计划全部打破,超市、火锅店关门,开业遥遥无期,库房里产品堆积如山,销售无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看到镇村干部每天设卡排查非常辛苦、群众购物艰难,张林果断停产,把库存食品捐给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送给居家隔离的乡亲们。就这样,正月里,张林每天戴着口罩,开着工具车,顶风冒雪为景村疫情防控检测点送豆花干。他坚信:疫情过后,一定会春暖花开,自己的加工厂也会像迟到的春天一样,充满无限生机。
现在,加工厂开始正常生产,目前有7名贫困户群众在厂里打工,每月能拿到2000元的工资。虽然眼下加工厂效益还不是很明显,但是看到群众能有收入,他心里很高兴,下一步他要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吸纳更多的贫困群众来加工厂务工。“能带领乡亲们脱贫,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张林笑着说。
这就是张林,一个面对困难不言弃的创业者,在20多年的摸爬滚打中,他不仅仅是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创业,他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凭借自己豆制品加工的丰富经验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让这一产业在当地开出“致富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