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筑梦东炉 努力建设“第二故乡”
宋雨萌
文章字数:3463
王寅陪受伤的学生散步
趁着吃饭的间隙,王寅(左五)与群众交流。
东炉村的农副产品销到了中国社科院
学生们正在公益图书馆里读书

  6月10日,细雨迷蒙,丹凤县竹林关镇仿若置身江南烟雨中。东炉村山坡上正是一派蓬勃的景象,柿子、菊花等在雨水的滋养下奋力生长。在东炉村村委会,王寅和村干部正准备着产业到户资料,迎接脱贫攻坚的终极大考。
  上午10点,王寅匆匆赶往竹林关镇中心小学,为28名贫困学生每人赠送一份特殊的礼物。有的孩子拿到了一顶遮阳帽,有的拿到一双球鞋,有的捧着《十万个为什么》开心地笑了。原来,在“六一”时,王寅细心统计了孩子们的心愿,通过朋友圈募捐了一批礼物,现在集中送到他们手中。
  “王书记,吃两根黄瓜,刚从地里摘的,新鲜!”走在回村的路上,一位中年妇女热情地将黄瓜塞到王寅手里。王寅推让不过,执意付钱后才收下黄瓜。经过近两年的扶贫,中国社科院科研局驻东炉村第一书记王寅给村里带来了新气象,实现了新发展,群众亲切地唤他“王书记”。
  怀揣梦想 北京干部山乡扶贫
  王寅今年34岁,热心善良,性格开朗。在北京时就致力于公益事业,关注青少年教育。在得知中国社科院要下派人员扶贫后,他主动报名,克服诸多困难,奔赴丹凤县竹林关镇东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对他来说,参与脱贫攻坚,是在实现他一直以来的“帮扶梦”。
  虽然工作性质、对象发生了变化,但在中国社科院扶贫办及院工会的支持下,王寅积极主动学习,大胆实践,东炉村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东炉村位于神其沟内,是一个深度贫困村,产业单一,群众大多以外出务工和传统种植业为生,部分群众住在山梁陡坡上,行路难、就医难、孩子的教育更难。王寅自幼生活在大城市,习惯了优渥的物质条件,来到东炉村后被眼前贫穷落后的景象所震撼。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全力以赴做好帮扶工作,让东炉村村民过上富足日子。到村的第一周,他就跑到沟里最深处曹兴梁家了解农户养猪情况,3个月内跑遍了8个村民小组。丹凤县水利局驻村工作队员王雷介绍,王书记于2018年10月到东炉村,虽然他是从北京来的,但十分接地气,很快适应了村上的环境,跟驻村工作队学习、了解情况,入户走访农户,迅速融入村上工作。
  东炉村大部分农户通过易地搬迁和陕南移民政策在竹林关镇丹水社区集中居住。王寅认为,要从思想深处让他们意识到生活环境变化,就要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实现安居乐业。贫困户程书民是王寅的包扶户,程书民家住东炉村程家组,已搬入丹水社区新房居住。程书民今年45岁,家中有两个孩子,儿子读大一,女儿读小学,平时依靠程书民务工收入养活全家。“王书记,我打工收入不稳定,想给妻子找个事儿做,增加家庭收入。”程书民对王寅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王寅结合程家的情况,建议程书民的妻子摆个小水果摊。一开始程书民有些犹豫,毕竟妻子没做过生意。为鼓励他们迈出这一步,王寅替他联系办理营业执照,还掏出1000元钱给他们作为启动资金。程书民十分感激,连连感叹,像他这样的搬迁户,有了摆摊的收入后,就能更安心地生活了。
  王寅还常常为程家的两个孩子送去一些书籍和文具。“农村家庭要重视孩子的教育,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最终途径。”程书民说,这是王书记反复交代他的,他会牢记一辈子!
  盘活资源 合作社带动就业
  东炉村林地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耕种不易,只得荒废于山间。该如何才能将这荒山变成金山,让村民富足地生活呢?王寅陷入了沉思。走访了解后,他发现村里没有支柱产业,既有的合作社规模太小,难以起到带动村民的作用。于是他因地制宜,在东炉村建立综合农业园区,以能人带动,为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以就业促增收。
  为了找到经济发展能人,带动大家实现共同富裕。王寅拿着村上的花名册,逐个进行筛选,选出几名外出经商者,和他们一一电话沟通,最终选定在西安做建材生意的村民刘八理。刘八理说:“我之前在村里建了申力达专业种植养殖合作社,但精力有限,规模很小。为了村里的发展,王书记专门跑到西安找我。对我说村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我能为村上扩大投资,将会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务工岗位,那天我们谈了3个多小时,确定了扩大规模和发展的方向。”
  随后,王寅辗转多地进行市场调研,筛选了适合东炉村生长的杭白菊。在王寅的推动下,刘八理在村里种下200亩秦岭白茶,引进的3500只略阳乌鸡散布在山间,合作社新栽的花椒树苗和菊花为山坡添上色彩。目前,东炉村已种植250亩杭白菊,且于去年10月建成烘干车间,实现生产加工一体化,生产的杭白菊销往江苏盐城、浙江桐乡等地。
  东炉村还有两家合作社,分别为鹏达丰源合作社和秦跃种植专业合作社。鹏达丰源合作社最初种柿子树时没有覆盖地膜,王寅看到后再三强调,一定要覆地膜,蓄水保墒,控制杂草。在他的指导下,合作社柿子树苗成活率非常高。目前,虽然种下的柿子树还未挂果,但树木生长旺盛,去年一年合作社用工30多人,带动部分群众增收。秦跃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香菇50万袋,在王寅的帮助下借助电商平台出售,做得有声有色。目前,3家合作社在全村共流转土地1500亩,2019年劳务支出近93万元,带动贫困户123户。
  曾经的荒山高坡,如今“之”字形道路直通山顶,白茶、花椒、柿子、核桃等各项产业应有尽有,山坡披上色彩缤纷的外衣,每到收获季,群众喜得合不拢嘴。通过资源盘活,东炉村的荒山变身“金山”,种下了一棵棵“摇钱树”。
  消费扶贫 培育电商拓销路
  王寅深知,社科院是东炉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2018年以来,他和社科院积极对接消费扶贫事宜,为东炉村寻找订单,将群众的土特产销售出去。东炉村无人做电商,王寅便决心培养电商人才。今年25岁的李东是一名党员,也是退伍军人。王寅看他年轻好学,浑身充满干劲,便手把手教他。从2018年元旦的30人份订单,到2019年端午的300人份订单,现在李东已成为东炉村的电商达人。
  同时,王寅着眼于丹凤自然禀赋,紧盯市场需求,围绕食用菌、核桃、蜂蜜、挂面和柿子醋等地方特产,自己设计传单,拍摄东炉村乡村振兴短视频,借助短视频,推介东炉村农副产品,收获颇丰。2019年6月,王寅自行设计并注册东炉村系列产品商标——“勤庄”,把东炉村及至丹凤县部分优质农特产品纳入进来,以“勤庄”品牌销售,2019年在网络平台上销售了130万元的消费扶贫产品。2020年四五月份,中国社科院集中开展消费扶贫活动,他和李东带领群众奋战20天,帮助村里处理堆积如山的订单,按时完成发货任务,销售了近150万元的农产品。
  筑梦未来 拳拳爱心送少年
  在扶贫工作中,王寅特别注重农村儿童教育问题。
  在竹林关镇,孩子们看见王寅都会亲切地喊一声“王老师好!”原来,竹林关镇中学为了弥补课程空缺,在学校开设青少年思维课程,其中包含心理幸福、学习方法和艺术审美三方面内容,邀请王寅给孩子们授课。从2019年开始,王寅每周为学生上两节课,他总结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搜集一些正能量故事,编写成册,并分发给学生,帮助他们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深刻地体验幸福。
  他多次走访贫困生,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确保全村19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一辍学。
  在一次走访中,他发现有一位学生成绩优异,父母却相继去世,为了改善她的生活条件,弥补心理上的缺失,王寅牵线搭桥,使南京市雨花台区扶贫干部郑永源和这位学生建立帮扶关系,郑永源将资助她到大学毕业。他通过积极协调,筹集爱心资金在当地设立“勤优”奖学金,为家庭特殊的孩子提供支持。2019年,该奖学金为丹凤、山阳两县困难儿童提供了7000元的资助。
  为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王寅自掏腰包在竹林关镇建起乡村公益图书馆,向中国社科院提交捐赠图书申请,社科院近2000名职工筹集了8000册图书,王寅个人还为图书馆捐赠投影仪和多媒体设备。今年5月,他联系上海真爱梦想教育基金会,筹集40万元资金,为竹林关镇中心小学和竹林关镇中学引进素养教育项目,建立梦想教室,对教师进行网络培训,提高学校素质教育水平。
  “王书记怀着赤诚之心帮扶我们,他为学校联系互联网教育公司,让学生通过视频和外教交流;主动为学生上课、身体力行传达新教育理念;给学校建立梦想教室,让山区孩子享受智能化教育……他做了这么多的事,我们非常感激。”竹林关中学校长杨勇提起王寅,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18年,东炉村脱贫摘帽。2019年,东炉村人均收入980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8800元,这是王寅和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如今,站在东炉村山顶极目望去,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勤劳的村民在地头忙活,昔日荒废的山坡,已然成为东炉村群众增收的“金山”。王寅将增收致富的方法带给东炉村,更将“只要勤劳努力,就能脱贫致富”的道理深入民心。对于王寅来说,东炉村已经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挥洒汗水,奋力拼搏,实现了帮扶梦,也希望东炉村群众脱贫后日子更富足,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