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指导中蜂养殖 引领群众致富
——丹凤县水利局职工刘建华的“甜蜜”事业
文章字数:1220
  
  

刘春荣


  “我们一家人能通过科学养蜂致富,说心里话还是要感谢老刘哩。要不是老刘四处张罗给我们购买蜂箱,手把手传授我们养蜂技术,我们家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丹凤县花瓶子镇粉塬村蜂农李爱琴说道。他们口中的老刘正是丹凤县水利局职工刘建华。刘建华1986年从陕西省农林学校养蜂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丹凤县多种经营办公室工作,1998年调入丹凤县水利局。2016年,刘建华因为有养蜂专业知识背景,被借调到养蜂办,参与并指导全县中蜂产业发展。
  刘建华对于中蜂产业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刘建华记得,2017年8月的一天,他到武关镇白阳关下乡,本应18点吃饭,但他一直在给蜂农做业务辅导,忙活到22点多才回到县城吃上了饭。期间由于低血糖发作,村民看到他浑身出汗、脸色发黄,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身体不适,他却一笑说:“没事!”由于蜂农们居住分散,刘建华来来回回奔忙,往往错过饭点。为避免低血糖复发影响工作,他经常在包里装上饼干、馒头、水果糖应急充饥。随着养蜂产业的快速拓展,蜂农们经常有技术问题需要咨询他,有时深更半夜、有时天还未亮,由于年龄偏大、加之睡眠不好,接完一个电话他就再也难以入睡。下乡技术指导条件艰苦,雨天一身泥泞,夏日皮肤晒伤中暑,脸上蜕黑皮,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科学养殖中蜂,就必须提升养蜂过程中的科技含量。武关镇栗子坪村蜂农马兰林见蜜就取,随意加脾,刘建华多次给他讲取蜜要给蜂留足口粮,加脾只有在蜂多于脾时才能加,否则会把蜂养衰。他一直不听,称脾多能多装蜜。刘建华给他做了个对比实验,最终马兰林接受了刘建华的技术建议,提高了收益。
  为了增加蜂农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就必须加快推广科学养蜂步伐,让更多的蜂农通过科学养蜂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刘建华一方面坚持入户分类指导,一方面把片区培训与全县培训相结合,提升养蜂户技术水平。每年举办全县技术培训1~2次,各镇、片区技术培训6次以上。为增强蜂农自信心,掌握养蜂技术管理要点,他还创建了丹凤蜂业微信公众号和丹凤蜂业期刊,创办了蜂产品门店,从蜜蜂、蜂具销售、蜂病防治、技术咨询等全方位为蜂农服务,倡导并创建一座蜂蜜加工厂,年加工能力360吨。
  此外,刘建华充分利用县委、县政府养蜂惠民政策优势,积极引导鼓励贫困户发展养蜂100多户。武关镇段湾村贫困户卢涛2017年花1万元购蜂20箱,政府补贴了5000元,取蜜120斤,繁殖10箱,当年收回投资成本;花瓶子镇油房坪村贫困户代当明养蜂实现年收入两万元以上,饲养的强蜂群最高单产达到80斤以上,单箱收入3000多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刘建华为了使全县养蜂产业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他充分发挥大户引领典型效应,目前在全县已发展百箱以上养蜂大户12户,还在全县组建了7个养蜂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养蜂户联合起来。利用丹凤县蜂业协会,去年7月在丹凤县举办了养蜂专业合作社社员取蜜割脾抖蜂技能比武,在全县蜂农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据悉,全县的中蜂养殖由之前不足2000箱,发展到目前两万多箱,蜂农有600多户,年收入2000万元,户均增收3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