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秦岭
文章字数:1409
羚牛谷,一个巧夺天工,山水合一的峡谷。山体在这里将合未合,将开未开,留下了一线青天。在如此奇险的峡谷夹缝中,清泉瀑布飞泻,给羚牛谷平添了空灵的气息。众多的瀑布溪流,使羚牛谷成为绝妙的山水乐园。在此享受自然山水风光,聆听幽谷鸟鸣;登高眺望牛背梁主峰,赞扬牛的奉献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鲁迅的骨头最硬,他像牛一样不辞辛劳;鲁迅的灵魂最高尚,他甘愿做民族的脊梁。敬畏自然,敬畏牛,使我的脚步变得沉稳而矫健起来。
羚牛谷、隐牛峡、牛齿峡,峡谷两侧巉岩高耸,草木葳蕤,谷底乱石凌空,形态各异;像牛的牙齿一样的峡谷里,潭谷交错,树木繁茂,景色奇秀。在如诗如画的羚牛谷中行走,汩汩流水给人一种阒静和温馨感。这里峡谷相连,水天一色,既能感受到南方小桥流水般的柔软,又能感受到秦岭绵延如牛的粗犷。
庚子年谷雨刚过,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羚牛谷。总书记看着羚牛谷的生态环境深情地说:“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羚牛谷、牛背梁、秦岭的生态作用、地理与历史地位等,总书记从宏观全局上进行了总结。秦岭在中国的中心部位东西一横,山南、山北的景观变了,气候变了,中国的南北格局就形成了。秦岭的水流,北入黄河,南入长江,由黄河、长江繁衍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一座秦岭山,演绎着古代史。隔绝中国南北的秦岭,使八百里秦川风调雨顺,兴起了周、秦、汉、唐等朝代。秦岭的王道霸气,衍生了文明古都长安,它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古代都城,它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武王伐纣,秦王扫六国;楚汉争霸,盛唐万邦来朝。这些历史故事见证了秦岭的巨大作用。破坏秦岭生态环境,就是破坏中华民族的龙脉。秦岭的存在,使西安盆地成为聚宝盆。秦岭北麓的违建别墅如一条条锁链,套在龙抬头的地方;秦岭山脚的绿色被蚕食,秦岭山脚的伤疤极其扎眼。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六次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彻底查出这种阳奉阴违的行为,切实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经过全面整治,曾经的违建别墅群已经复绿,正透着勃勃生机。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出羚牛谷,追寻羚牛的踪影。秦岭羚牛的角呈扭曲状,头如马、蹄如牛、尾似驴,体形介于牛和羊之间,属于牛科食草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有长而粗壮的前肢,两条短而弯曲的后腿,分叉的偶蹄,适于高山攀爬生活。雄性羚牛喜过孤独生活,通体白色间泛着金黄,长相威武而美丽。我曾经见过因受伤误入村庄的羚牛,温顺得像我们家圈养的耕牛,它可怜巴巴的眼神,增加了我的怜悯之情。秦岭羚牛一般群居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林里,远距离望它们一眼都是万幸。牛背梁上还有羚牛生存,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从羚牛谷一直向上攀登,虽然没有发现羚牛,却发现了“国宝”红豆杉,恰逢红果满枝,晶莹剔透,充满吉祥喜庆。我靠着“吉祥树”擦汗,俯视周围草甸中的小草,她能够承受风霜雨雪,用柔弱的身躯美化牛背梁,见证牛背梁“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差异,解读秦岭蕴藏的生态密码和人文密码。
秦岭南坡清秀宽广,一览无余。秦岭北峰坡短崖陡,怪石嶙峋。“古今传此岭,高下势峥嵘。”秦岭脉起昆仑而绵延千里,中华龙脊挺起中华魂,开创了五千年华夏文明。遥望终南山碧嶂插天,牛背梁卧牛雄视。脚下,山静林幽,松翠泉涌;绿水青山,风光旖旎。回望山水秦岭画卷,决心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守护好中国的绿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