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山里农妇放下锄头造耳机
文章字数:1129
  7月21日,雨后的山阳县高坝店镇富桥移民搬迁安置社区洁净如洗,整齐划一的居民楼沿街而立,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社区工厂错落有致分布其中。社区服务中心旁的扶贫工厂里,几十名女工正低头忙着生产耳机,她们或焊接、或组装、或检测,动作十分娴熟。
  “下楼走不了几步,就到了社区工厂,一个月工资1500多元,挣钱顾家两不误,再不用受以前种地时风吹日晒雨淋的苦了。”明小英一边熟练地给耳机线打结,一边告诉记者,住上了干净的楼房,孩子上学就在社区里,医院也很近,自己在家门口还有稳定的工作,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她已经心满意足了。
  明小英一家6口人,以前住在高坝店镇栋青村,丈夫身体不好只能干些轻松活,拿锄头下地的重活就落在了她的身上。“守着几亩薄地,一年受苦受累忙忙碌碌也就够一家人的口粮,哪谈得上致富?”明小英说,考虑小娃要上幼儿园了,她一家通过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进了富桥社区,房子是漂亮了,环境也好了,可没手艺,咋样挣钱养家呢?
  正在明小英发愁的时候,当地政府引进企业在富桥社区建起了电子设备扶贫工厂,动员她参加企业举办的耳机生产免费培训。明小英心想,年轻人玩的耳机都是在“高、大、上”的电子产业园里由专业技术工人手里造出来的,她们这种文化程度低,常年拿锄头挖地的农村妇女能造出来吗?没想到,3个月的培训后,她们这群社区里的空闲妇女们还真在家门口就造出了漂亮的耳机来。
  “这些女工大多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到富桥社区后,通过公司的技术培训进入扶贫工厂的,员工月均工资在1900元左右。”富桥社区电子设备扶贫工厂负责人雷永洲介绍,经过这些妇女之手,每月生产的耳机都在35万副以上。
  距高坝店镇50公里外的西照川镇社区扶贫工厂里,和明小英一样,38岁的冯丽正在车间焊接耳机线,她放下锄头造耳机已经3年了。“现在回想起在太阳关村土质稀薄的山地里种庄稼的日子,那真是苦,有时夏天在山上薅草遇上暴雨淋透全身,雨后还得接着干。”冯丽介绍道,她一家6口人,住在西照川镇太阳关村,丈夫因为尘肺病又干不了重活,出门就是一条小土路,孩子上学也远。她和公公婆婆一年在几亩山地上种些苞谷洋芋,全靠起早摸黑,肩挑背驮,山上野猪野兔糟蹋一些,收回家里折算成钱还不到几千元。“搬迁到西照川镇街道后,我在社区工厂从事耳机焊接工作,月均工资可达2300元,不出街道,有工打能赚钱,孩子上学也方便,我一家在2019年也顺利实现了脱贫,现在日子过顺了,人一天心情都好了,一到傍晚我还悠闲地在路边健身散步呢。”冯丽说。
  山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何涛告诉记者,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山阳县在104个移民搬迁安置点已建成运营8个产业园区、32家社区工厂、11家扶贫车间、95家就业扶贫基地,共带动就业6519人,吸纳贫困劳动力2344人。
  (本报记者 马泽平 胡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