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0年08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丹凤织牢健康扶贫保障网
文章字数:1626
  本报讯(陈沛坤)近年来,丹凤县牢固树立“健康扶贫一直在路上”的理念,坚持以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均等化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实做细做精健康扶贫,让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制度保障”,建立起“减存量、控增量”齐抓的健康扶贫机制,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因病致贫率由建档立卡时的39.4%下降到25.6%,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医疗服务保障。
  优化“三个保障”,夯责任聚合力。优化组织保障,成立县健康扶贫指挥部,研究解决健康扶贫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研究具体办法,协调督促落实。优化资金保障,县财政每年预算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参合资助经费1500万元,近3年来,累计投入5.3亿元用于健康扶贫工作。优化制度保障,实行健康扶贫定责、履责、督责、追责“四责管理”,形成了帮扶单位、镇办、“四支队伍”、医疗机构、医生“闭环式”联动履责抓健康扶贫格局。
  实施“三精服务”,抓施治减存量。精准识别,按照“三个一批”精准分类管理、动态监测,逐人建立健康档案,区分不同颜色标注档案盒,方便查阅、靶向施治。精准救治,通过摸底、筛查、研判,对符合救治条件30种大病患者建立救治台账、制定诊疗计划和临床路径管理,“一对一”帮扶诊治。精准签约,深入开展健康扶贫“八个一”工程,成立了71个镇村医生服务团队,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组建3个专家组会诊疑难重症,有效保障了贫困群众身体健康。
  落实“三大措施”,减负担惠民生。强化力量、资源统筹,完善保障机制,着力构建支撑有力、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80%以上,保障了患病贫困人口看得起病。严格落实医保政策,严格执行“一降两消三提高”政策,贫困人口住院大病保险起付线降至5000元,取消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押金、镇村门诊一般诊疗费,提高省、市、县定点医院新农合报销比例10%,提高慢病报销封顶线20%,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5%,群众看病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快捷结算支付费用,全面推行医疗机构“先住院、后付费”和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服务,简化就诊程序,优化服务流程,第一时间结算支付惠民资金,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加强“三个建设”,提能力优服务。加强医疗网络建设,扎实推进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县医疗机构设备配置、专业科室建设、诊疗服务能力全面加强,建立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民营医院为补充,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医疗服务网络,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把医疗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列为县委人才工作重要内容,近3年来,通过定向招聘、公开招考等形式,为全县医疗机构补充26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委托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等领军医疗机构培养230多名医疗人才,基层医疗人才短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强合作体系建设。借鉴南京雨花台区“医联体”建设经验,抓住西安交大一附院帮扶机遇,建成县医院远程会诊系统,11个镇卫生院分别与江西九峰影像诊断中心合作建成远程医疗系统,实时开展远程影像诊断、业务教学、手术指导等工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了诊疗服务水平。
  做好“三个结合”,重预防控增量。坚持把疾病预防作为全民健康的重要内容,关口前移、防治并举,提升“健康丹凤”建设水平,有效控制了因病致贫返贫增量。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结合,把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机衔接,采取超前防范、及时诊治等一揽子措施,有效减少了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发生。与健康细胞创建相结合,扎实推进健康细胞创建、国家公共卫生健康素养项目健康促进县创建活动,建成集健身、运动、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健康运动主题公园,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常态化。与提升人口素质相结合,全面实施免费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项目,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教育,公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