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美景引客来 旅游富农家
本报记者 李亮 宋雨萌
文章字数:1781
  
  近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节目组来到丹凤县棣花古镇,向全国的观众和网友宣传推介这里的美食美景。节目中,进入观众视野的除了美丽的千亩荷塘、蓬勃发展的核桃产业,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宋金街上地道的特色美食,以及店老板热情洋溢的介绍……
  视频中,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展示出满满的幸福感,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流露着真诚的感恩。这些餐饮店老板很多都是当地的农民,七八年前他们还是在外拼搏的打工仔。
   一家团聚是曾经的奢望
  “辣子要轻还是重?”沿着宋金街,走进一家羊肉泡馍店,里面座无虚席。老板雷延涛和他的妻子正忙碌地招呼客人。这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夫妻店,店里主营羊肉泡馍、羊血饸饹,鲜香麻辣,十分具有丹凤特色。
  “老板,您做的饸饹真好吃。”听到客人的赞美,雷延涛憨厚一笑,说道:“欢迎以后常来。”
  平日里雷延涛一天能收入700多元,节假日游客多了,可以达到2000元。不仅是游客喜欢吃他做的饭,一位食客告诉记者:“我就住在附近,平时经常来他家吃饸饹,他家的饸饹量足汤浓,羊血也搁得多。”对于雷延涛来说,客人的一句好评、一声感谢,都是他用心烹饪美食的动力,再累也觉得开心。
  雷延涛家住棣花社区西街村,从家中步行到店里只需十几分钟。棣花古镇开发时,在外打工的他得知家乡发展旅游,就想回来找个事做。后来得知在宋金街上开餐饮店可免三年房租,和家人商量后,就开了一家泡馍馆。“那时候在外饱一顿饿一顿,自己辛苦点都无所谓,但孩子离得远,想看一眼都难,觉得一家人团聚是一件特别奢侈的事。”雷延涛说。
  谈起家乡的变化,他感慨万千。景区开发前,村里基本都是泥巴路,虽然离城不远,但耕地稀少,也没什么产业,年轻人只能靠打工支撑生活。政府大力发展旅游后,家乡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美化,道路硬化,村里人的生活也由紧巴变得富足,一些人的房子被征用,住进了城里,好多人都做起了生意。“我们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住在景区,享受着这里的美景,还能在家门口赚钱,真像做了一个美梦。”雷延涛高兴地说着,“真是从内心里感激国家好政策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不仅日子过得好了,家里添置了电器,孩子也能想买啥就买啥,我的性格都变得开朗了。以前在外干活比较自卑,也不怎么说话,自从开了店后,游客问啥,自己还喜欢给游客讲,话渐渐多了起来,心情每天也舒畅,很多人都说我年轻了。现在还能时不时跟来这儿游玩的外国人说上几句英语,自己都觉得厉害得很!”  
  刚说完,一旁的孩子跑过来,搂着他的脖子说:“爸爸,您的英语可都是我教的。”接着,全家人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就是一碗面也要认真做
  岳龙和雷延涛一样,都是土生土长在棣花镇的人,他在宋金街上经营着一家biangbiang面店。
  干练麻利,热情友好,形容他再贴切不过。“来喽!”“好的”“好”“好”……在他店里坐会儿,你会感到无论顾客再多,他总能一人顶几个,一声接一声的应答、招呼,满足每一位顾客的需求。
  “嗨,习惯了,不觉得累,反而乐在其中。”休息间隙,他解开围裙擦了手,坐下后,才顾上回答记者的第一个问题“累吗?”
  岳龙今年33岁,从言语中能听出来他不仅能干,还好学。开店之初,就到处去学习,去过柞水、商南,尝过当地有名的面食,还去杨凌尝过蘸水面,具有陕西特色的面食他都去学习钻研过。“为了省时间,一天吃好几家店,都是同一类型的面,尝差异,总结经验,也不觉得难吃。”正在说话间隙,走来了三位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老板,收饭钱。”待招呼完他们,岳龙说道,这是景区的工作人员,爱吃他家的面,有时候给送过去有时候到店里吃。
  岳龙开店有三年时间,之前是在商州一个企业里打工,妻子在家带孩子,全家靠他一人挣钱,只能节衣缩食。家里没有件像样的电器,妻子送孩子上学,连一辆电动车都买不起,每次都是步行。说起2008年他和媳妇结婚那会,因为家里穷,什么家具都没添,他还觉得挺对不起媳妇。这些年,他一直想着要让她过上好日子。
  如今,岳龙家不仅添了电动车,还用上了冰箱、空调,“媳妇只要一说热,就赶紧把空调开开,再也不怕费电了。”他笑嘻嘻地说。趁着不忙时,他还会带上媳妇去荷塘边走一走,在景区转一转。
  “现在有时候一天的收入是过去一个月的收入呢。”岳龙告诉记者。随着景区的知名度增加,游客增多,店里经常会忙不过来,节假日或旅游旺季时,还会请村里的人来给帮忙,都是经岳龙培训过的做面食地道的人。“就是一碗面也要把他做好,要保证游客的口感,还要宣传好我们陕西的特色。”岳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