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寨下传真经
文章字数:2009
初秋的鹘岭南北,一派郁郁苍苍,盐肤木树陆续开花,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采蜜。盐肤木俗称肤连树,是秋季主要蜜源植物。
石庄村地处山阳县板岩至天竺山旅游环道板长路中段,因其村口谷底中凸起一个20多米高的石柱(地方方言叫“石桩”)而得名。该村风景秀美,鹘岭山脉的大孤山向北伸出一道山埂,山埂突然凸起一个山头,山头左右两边翘起,下临悬崖绝壁;前后立坡陡峭,只有一条蜿蜒小径可以通达山头。站在山头,下面的谢家湾、李家湾、峡口、黄沟、西坪、铁园、关山尽收眼底。山头四周土地肥沃,自古山民生活相对殷实,因此也常常招致土匪抢掠、兵乱祸害。为了保护财产和生命安全,谢湾一大户人家于清朝末年带头修建了一座跑土匪、躲兵患的山寨。寨子两头翘起,一如金鸡独立,正好眺望东西两边,当地人就起名双峰寨(或曰双凤寨)。至今,山寨还保留着古老的石墙、石门、储藏室、瞭望口、射击台,山寨中间还有一方5亩左右的肥沃土地。双峰寨下公路边的石桩两侧,如鸡冠样的南北来山形成合围,只给行人和流水留下了一道窄窄的“石门”。石桩下泉水哗哗四季长流,石桩上铁树擎天,绿荫间古庙香烟袅袅。石桩东侧不远处的山梁上,有7棵数人合抱的古树,人称7姊妹。近年来,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里修通了通组路、入户路,民居改造后,清一色白墙红瓦,一个个院落间山路环绕,极具田园风光,引来了不少游客。
板岩镇计划把石庄村打造成地方旅游景点,建书画写生基地、民宿点,发展养蜂产业。因老式养蜂难成规模、效益低,镇党委书记樊擎天找到县中华蜂科学家养土专家卢涛寻求突破。出生在石庄村临近的卢涛,多年来致力于中华蜂科学家养技术研究,并将自己总结的经验编写成书,在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返乡农民工创业技能培训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让一批又一批下岗职工和返乡农民工走上了养蜂之路。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他引领、倡导的养蜂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被山阳县委县政府列为脱贫重点产业,予以扶持发展。陕西省总工会还在山阳召开专题现场会,推广山阳经验。退休后,卢涛坚持边养蜂边总结经验,不断钻研探索新的养蜂实用技术。2019年,县委让卢涛出任县老科协会长,他在鼓励各位老年科技工作者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同时,一直谋划怎样发挥自身特长,带头搞好科学养蜂技能培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当板岩镇党委书记樊擎天找到他,谈起石庄村的发展规划时,两人一拍即合,卢涛满口应承前去村上义务指导。
卢涛对石庄村太熟悉了,那里蜜源丰富,当地群众有一定的养蜂基础,而且很多老农他都认识,但是群众养蜂技术不过关,效益不理想。7月22日,山阳县老科协联合县畜牧兽医中心在石庄村开展中华蜂科学家养新技术专题培训,卢涛做主讲,石庄村及周边的养蜂爱好者60多人前来参加培训。卢涛从中华蜂的生物特征、人工家养的蜂场选择、蜂群来源、取蜜技术、四季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对比新旧养蜂技术差异,进行了生动细致地讲解,讲得浅显易懂,得到一致好评。县畜牧兽医中心还全程录制了讲授视频,计划将培训内容制成课件,上传技能培训网络大平台,让养蜂户和养蜂爱好者随时都可以聆听、浏览。板岩镇党委书记樊擎天对养蜂也有一定的研究,他给听课的村民现场分析大力发展养蜂的前景,鼓励当地村民大力发展养蜂产业,发展家庭经济,为建设美丽乡村做贡献,并当场表态说:“群众发展养蜂产业,政府不仅给予资金补贴,还将持续做好技术、销售等服务。”村民程远功当场给村支部书记谢家赐说,他今年决定养蜂100箱。
8月12日,卢涛又来到村上,深入几个养蜂重点户,现场查看各户养蜂存在的技术问题,指导他们科学养蜂。村副主任胡华海近期先后两次购进260箱蜂,怎么选蜂场,怎样摆蜂箱,都是在卢涛微信视频指导下进行的。12日,听说卢涛要来村上现场指导,他提前到村口等着,直接把卢涛领进了他的蜂场。卢涛到蜂场后顾不上休息,直接查看蜂箱摆放、箱内脾子摆放状况。“这一箱脾子有点多,会导致巢虫侵害。应该保持蜂脾相称,抖掉两个陈旧脾子,让蜂密集。”他走到另一个蜂箱前,还没打开蜂箱就说:“这个蜂箱门子开得有点大,会使七里牛钻进来糟害。”他再打开一箱蜂,说:“这箱蜂群大,脾子多少合适,但是蜂箱门子开得有点小,不利于通风散热。再稍微开大点。”看完胡华海的蜂场,他又来到谢家林的蜂场。谢家林年过花甲,儿子程景根40多岁,在外打工时受了伤,一只脚成了残疾,再不能外出打工,就在家养蜂。卢涛在他的蜂场一箱箱检查蜂门摆放的方向、蜂箱与蜂箱的错落搭配,给他们调整脾子与脾子的间隙,指导他日常管理要领,还预测秋后采蜜、未来过冬会遇到的难题,耐心教他掌握相关技术。随后,卢涛又来到程远勤、林耀水家的蜂场,一一查看,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详细讲解问题出现原因和解决方法。胡华海等几个养蜂户一路跟着,边看边听,当卢涛讲到紧要关头,他们还用手机拍视频记录。从铁元到谢家荡再到下扒,卢涛一路走来,遇到养蜂的就主动入户上门现场指导。村民都说:“有了卢涛的指导,今后养蜂心里就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