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点亮山里孩子的梦想
文章字数:4230
热爱教育、坚守乡村、持续奉献,是对夏亚丽23年从教生涯的生动表达。她二十载如一日,饱含对教育的热忱,在讲台上播撒知识的种子,不知疲倦,无怨无悔;她多次拒绝城市学校的优厚待遇,甘愿清贫地坚守在乡村学校,只为帮山里的孩子们放飞梦想;她用最朴实的努力和最真诚的付出,跻身“全国优秀教师”的行列。
课后,夏亚丽认真批阅知识测试卷。
夏亚丽利用休息时间到学生家走访,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数学课上,夏亚丽精彩的讲课内容,有趣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夏亚丽创新课堂形式,把数学课搬到户外,在实践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记者 王倩 谢非
8月23日,在洛南县暑期教师培训会上,夏亚丽作为教体局讲师团成员,在古城中心小学进行了第一场师德报告。“教师这个职业很平凡,无非就是天天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其实不然,想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须得守住初心,身体力行,潜心教育,立德树人。”夏亚丽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感悟,阐释了一名教师的担当和作为。连续4天,夏亚丽为12所学校做了8场报告,她质朴的语言和举出的教学例子,让受训的近千名老师深受感动。
努力奋斗 实现教师梦
1977年,夏亚丽出生在洛南县保安镇蒿坪村,家里姊妹4个,她最小。父亲早些年在村上当民办教师,一月领8元工资,奈何家里人口多、劳力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迫于生计,父亲辞去教师工作,带着相继辍学的3个姐姐到生产队为家里挣工分。“我上到初中时,一看家里负担实在太重,不想上学了,是父亲一直鼓励我,说好好读书还是有出息,让我坚持读下去。”夏亚丽说。从那以后,她就牢牢记住父亲的话,一直努力学习。
初中毕业时,夏亚丽以优异的成绩报考了中专,坚定地选择了师范学校。她说,之所以选择将来当老师,一是完成父亲未完成的梦想,二是想到自己小时候上学的艰难,深知一位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尤其是对农村学生而言,老师就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那颗启明星,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我心里,教师这份职业是光荣的,同时是肩负着责任的。”夏亚丽说。
在商州上师范的4年,夏亚丽格外珍惜学习的时光,更加刻苦努力。1997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麻坪小学当教师。到学校报到时,父亲对她说:“当了老师,就要对得起学生,始终要记得自己为啥当老师,要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怀着对这份职业的满腔热情,她骑了好几个小时的自行车来到麻坪小学。一进学校,映入眼帘的是操场上空飘扬的黄土和当作教室的几间破旧土房。教室内,糊窗户的塑料纸被风吹得哗啦啦作响,一派贫寒萧索景象。宿舍也是土房,只有一张床和一个桌子。即使来之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眼前的一切还是让夏亚丽有些发怵。“我当时考虑的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咋样搞好教学。”夏亚丽说。
失落之余,她想起父亲的话,暗暗告诫自己,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不要紧,重要的是有一颗勇于进取、敢于担当的心。“学校距家远,周末就少回去几次,还能留出时间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状况。除了专业课数学外,还要带其他副课,不懂的就问,不会的就学。”及时调整心态后,夏亚丽迅速进入状态,加上学生们都很喜欢她,使她逐渐有了职业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出了做一名好老师的信心和决心。
扎根乡村 摸索新课改
带了一段时间的课,由于家庭原因,夏亚丽随父母迁到渭南市大荔县,在那边的一所中学当起了代教。刚到中学,夏亚丽被安排担任七年级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没有初中教学经验,知识储备有欠缺怎么办?夏亚丽没有胆怯和气馁,坚持备好课才进教室,课前研究教材,阅读相关资料,把课本上要求掌握的、需要学生拓展的都记录在教案上。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并通过不断地听公开示范课,逐步提高业务水平。
2013年,夏亚丽调回洛南县麻坪中学任教。此时,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她也有调到县城的机会,在麻坪小学当老师的丈夫就建议她调到县城,方便照顾孩子。夏亚丽对丈夫说:“看着教室里一双双纯净的眼睛和一张张笑脸,叫我咋舍得走呢?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明白学校的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我要留下来,帮助孩子打开梦想的大门。”她的决心感动了丈夫,不再提让她回城的话。
于是,夏亚丽便在麻坪中学扎下根来。那个时候恰逢学校轰轰烈烈搞课改,课改到底改什么?怎样改?怎样让学生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提升学习效率?夏亚丽思考了很久。她从报纸上、书本上、网络上搜集、了解国家的政策方向,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其他省市优秀教师的创新做法。“课改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夏亚丽说。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提倡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订、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上,弄明白了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夏亚丽心里豁然开朗。
有了想法,便很快实施。夏亚丽试着在学校搞小组合作学习,号召其他老师一起研究学生心理和性格,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给学生分组,6人一组,分别为1号至6号,上课时首先保证1、2号同学对知识做到理解、掌握并且能够应用。在辅导时间,就让他们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讲题,说出自己的思路。
学生为了能当小老师、当个好的小老师,对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夏亚丽规定小老师只能当一次,如果有不同学生问同一道题,就用接力的形式,甲讲给乙,乙讲给丙,这样传播,既考察了小老师的能力,又考察了“徒弟”是否听懂学会了。经过一年的摸索实践,夏亚丽带的学生在全县统考中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当时学生学习成绩大幅提高,我对课改也有了自己的认识,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学生的方法,现在觉得还是很自豪的。”夏亚丽笑着说。
以人为本 激发学习动力
经过不断地摸索、学习,夏亚丽所带的数学学科在全县的统考中,年年都排在前三名,麻坪中学的名气一下子传出去了,很多以前转出去的学生又转回来了。“夏老师在教学上确实很有本事,不管学生基础多差,在夏老师的教育下,都能取得很大进步,她就是我们学校的‘宝藏’老师。”麻坪中学校长贾宇说。
因为教学能力出众、教学成绩优异,夏老师经常被邀请到各个学校去讲示范课。有一次,夏亚丽晚上接到通知,第二天要到寺耳中学上一节公开示范课,但是要讲的内容是随机的,没有办法提前准备。第二天天还没亮,夏亚丽和几名老师就出发了。到了寺耳中学,她才知道是接着寺耳中学一位数学老师上一节讲的内容继续往下讲,那节课的内容是用列举法求概率。留给她的准备时间不到40分钟,她熟悉教材、浏览资料,找寺耳中学的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写了一份简单的教案。
公开课开始后,夏亚丽并没有用课本上的事例,而是选了学生们熟悉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引入课堂。她问学生,如果是一个人玩游戏的话,出石头的概率是多少?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石头、剪刀、布有三种可能,石头只是一种,因此是三分之一的概率。她又接着问,如果两个人玩的话,两个人都出石头的概率是多少呀?问题刚一抛出去,就有学生喊“三分之一”“六分之一”“九分之一”,学生们都很好奇结论到底是什么?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开始沉思,有的同桌之间玩起“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寻找答案。
经过学生的思考、尝试,问题有了结论,夏亚丽在课堂结束前再加以分析总结,让每个学生都明白了概率的概念。“看似一节课学生在玩游戏,但却是学生自己在思考,这个过程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带队的副校长李建荣说。那节公开课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寺耳中学的老师纷纷夸赞夏亚丽的课堂设计和教学风格。
“我认为,课堂就是要以学生为核心,讲课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要从身边事入手,方法上采用符合学生年龄段的容易接受的形式,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和思考。”夏亚丽这样总结她的教学经验。
以爱为源 培养正确价值观
“成长中的青少年需要被激发正能量,我们更应该从细微处去关爱和欣赏他们、信任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夏亚丽说。这些年,她一直在践行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2017年,班上一名女生梦梦(化名)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有拿别人东西的习惯,经常在宿舍里不打招呼吃舍友的零食,在教室拿走同学的学习用具,因此没有同学愿意和她同住,上课时没有同学愿意和她同组……夏亚丽作为班主任,得知情况之后,没有简单地批评、责罚梦梦,而是主动和她交流谈心,得知她是由于家庭贫困的原因后,夏亚丽自费购买了学习用品和一些零食送给她,教育她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同时,她让自己的女儿和梦梦当同桌,让女儿做梦梦的学习伙伴,帮她融入班级生活。课堂上,夏亚丽也鼓励梦梦回答问题。在她的鼓励、引导下,梦梦眼睛里多了一些自信的光亮,言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坏习惯彻底改掉了。“我觉得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候,要引导他们摒弃错误的行为习惯,拥有健全的人格,这甚至比学习成绩还重要。”夏亚丽说。
夏亚丽不仅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更在用实际行动温暖每个学生,用浓浓的爱感化每个学生。九年级学生华华(化名)从小没了父亲,家里只有母亲一人拉扯他和弟弟,生活艰辛困苦。冬天的一个早晨,夏亚丽上课时发现华华还穿着一双破旧的单鞋,脚上连袜子都没有。“孩子性格内向,不善和人交谈,家里有困难也从不给老师说。”那个场景,夏亚丽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心酸。课后,夏亚丽立即到镇上给华华买了一条棉裤、一双棉鞋和一包棉袜。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夏亚丽没有直接给他,而是让其他同学把东西放到华华的宿舍。华华得知是夏老师给他买的棉裤、棉鞋和棉袜时,又感动又感激,更加发奋学习,后来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高中。
高考后,华华被西北大学录取,大学期间经常回母校探望夏亚丽。华华经常说:“夏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关爱,让我刻骨铭心,给了我学习的动力,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夏亚丽就是这样,二十年如一日,对待教学认真敬业,对待学生关怀备至,同时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自我。多年的努力和付出,让她先后获得了“县级教学能手”“市级教学能手”“省级优秀教师”“初中教学质量先进个人”“师德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成为乡村教育的一面旗帜。
2019年,夏亚丽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洛南县城和西安的几所学校都向她伸出橄榄枝,并承诺待遇优厚,但夏亚丽还是毅然选择继续为乡村教育发光发热。她说,自己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一名人民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做了一些非常平常的小事情。未来,她将继续践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理念,坚守乡村,用实际行动书写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用真情点亮山里孩子的梦想。
课后,夏亚丽认真批阅知识测试卷。
夏亚丽利用休息时间到学生家走访,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数学课上,夏亚丽精彩的讲课内容,有趣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夏亚丽创新课堂形式,把数学课搬到户外,在实践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记者 王倩 谢非
8月23日,在洛南县暑期教师培训会上,夏亚丽作为教体局讲师团成员,在古城中心小学进行了第一场师德报告。“教师这个职业很平凡,无非就是天天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其实不然,想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须得守住初心,身体力行,潜心教育,立德树人。”夏亚丽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感悟,阐释了一名教师的担当和作为。连续4天,夏亚丽为12所学校做了8场报告,她质朴的语言和举出的教学例子,让受训的近千名老师深受感动。
努力奋斗 实现教师梦
1977年,夏亚丽出生在洛南县保安镇蒿坪村,家里姊妹4个,她最小。父亲早些年在村上当民办教师,一月领8元工资,奈何家里人口多、劳力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迫于生计,父亲辞去教师工作,带着相继辍学的3个姐姐到生产队为家里挣工分。“我上到初中时,一看家里负担实在太重,不想上学了,是父亲一直鼓励我,说好好读书还是有出息,让我坚持读下去。”夏亚丽说。从那以后,她就牢牢记住父亲的话,一直努力学习。
初中毕业时,夏亚丽以优异的成绩报考了中专,坚定地选择了师范学校。她说,之所以选择将来当老师,一是完成父亲未完成的梦想,二是想到自己小时候上学的艰难,深知一位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尤其是对农村学生而言,老师就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那颗启明星,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我心里,教师这份职业是光荣的,同时是肩负着责任的。”夏亚丽说。
在商州上师范的4年,夏亚丽格外珍惜学习的时光,更加刻苦努力。1997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麻坪小学当教师。到学校报到时,父亲对她说:“当了老师,就要对得起学生,始终要记得自己为啥当老师,要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怀着对这份职业的满腔热情,她骑了好几个小时的自行车来到麻坪小学。一进学校,映入眼帘的是操场上空飘扬的黄土和当作教室的几间破旧土房。教室内,糊窗户的塑料纸被风吹得哗啦啦作响,一派贫寒萧索景象。宿舍也是土房,只有一张床和一个桌子。即使来之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眼前的一切还是让夏亚丽有些发怵。“我当时考虑的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咋样搞好教学。”夏亚丽说。
失落之余,她想起父亲的话,暗暗告诫自己,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不要紧,重要的是有一颗勇于进取、敢于担当的心。“学校距家远,周末就少回去几次,还能留出时间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状况。除了专业课数学外,还要带其他副课,不懂的就问,不会的就学。”及时调整心态后,夏亚丽迅速进入状态,加上学生们都很喜欢她,使她逐渐有了职业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出了做一名好老师的信心和决心。
扎根乡村 摸索新课改
带了一段时间的课,由于家庭原因,夏亚丽随父母迁到渭南市大荔县,在那边的一所中学当起了代教。刚到中学,夏亚丽被安排担任七年级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没有初中教学经验,知识储备有欠缺怎么办?夏亚丽没有胆怯和气馁,坚持备好课才进教室,课前研究教材,阅读相关资料,把课本上要求掌握的、需要学生拓展的都记录在教案上。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并通过不断地听公开示范课,逐步提高业务水平。
2013年,夏亚丽调回洛南县麻坪中学任教。此时,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她也有调到县城的机会,在麻坪小学当老师的丈夫就建议她调到县城,方便照顾孩子。夏亚丽对丈夫说:“看着教室里一双双纯净的眼睛和一张张笑脸,叫我咋舍得走呢?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明白学校的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我要留下来,帮助孩子打开梦想的大门。”她的决心感动了丈夫,不再提让她回城的话。
于是,夏亚丽便在麻坪中学扎下根来。那个时候恰逢学校轰轰烈烈搞课改,课改到底改什么?怎样改?怎样让学生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提升学习效率?夏亚丽思考了很久。她从报纸上、书本上、网络上搜集、了解国家的政策方向,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其他省市优秀教师的创新做法。“课改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夏亚丽说。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提倡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订、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上,弄明白了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夏亚丽心里豁然开朗。
有了想法,便很快实施。夏亚丽试着在学校搞小组合作学习,号召其他老师一起研究学生心理和性格,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给学生分组,6人一组,分别为1号至6号,上课时首先保证1、2号同学对知识做到理解、掌握并且能够应用。在辅导时间,就让他们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讲题,说出自己的思路。
学生为了能当小老师、当个好的小老师,对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夏亚丽规定小老师只能当一次,如果有不同学生问同一道题,就用接力的形式,甲讲给乙,乙讲给丙,这样传播,既考察了小老师的能力,又考察了“徒弟”是否听懂学会了。经过一年的摸索实践,夏亚丽带的学生在全县统考中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当时学生学习成绩大幅提高,我对课改也有了自己的认识,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学生的方法,现在觉得还是很自豪的。”夏亚丽笑着说。
以人为本 激发学习动力
经过不断地摸索、学习,夏亚丽所带的数学学科在全县的统考中,年年都排在前三名,麻坪中学的名气一下子传出去了,很多以前转出去的学生又转回来了。“夏老师在教学上确实很有本事,不管学生基础多差,在夏老师的教育下,都能取得很大进步,她就是我们学校的‘宝藏’老师。”麻坪中学校长贾宇说。
因为教学能力出众、教学成绩优异,夏老师经常被邀请到各个学校去讲示范课。有一次,夏亚丽晚上接到通知,第二天要到寺耳中学上一节公开示范课,但是要讲的内容是随机的,没有办法提前准备。第二天天还没亮,夏亚丽和几名老师就出发了。到了寺耳中学,她才知道是接着寺耳中学一位数学老师上一节讲的内容继续往下讲,那节课的内容是用列举法求概率。留给她的准备时间不到40分钟,她熟悉教材、浏览资料,找寺耳中学的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写了一份简单的教案。
公开课开始后,夏亚丽并没有用课本上的事例,而是选了学生们熟悉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引入课堂。她问学生,如果是一个人玩游戏的话,出石头的概率是多少?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石头、剪刀、布有三种可能,石头只是一种,因此是三分之一的概率。她又接着问,如果两个人玩的话,两个人都出石头的概率是多少呀?问题刚一抛出去,就有学生喊“三分之一”“六分之一”“九分之一”,学生们都很好奇结论到底是什么?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开始沉思,有的同桌之间玩起“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寻找答案。
经过学生的思考、尝试,问题有了结论,夏亚丽在课堂结束前再加以分析总结,让每个学生都明白了概率的概念。“看似一节课学生在玩游戏,但却是学生自己在思考,这个过程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带队的副校长李建荣说。那节公开课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寺耳中学的老师纷纷夸赞夏亚丽的课堂设计和教学风格。
“我认为,课堂就是要以学生为核心,讲课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要从身边事入手,方法上采用符合学生年龄段的容易接受的形式,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和思考。”夏亚丽这样总结她的教学经验。
以爱为源 培养正确价值观
“成长中的青少年需要被激发正能量,我们更应该从细微处去关爱和欣赏他们、信任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夏亚丽说。这些年,她一直在践行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2017年,班上一名女生梦梦(化名)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有拿别人东西的习惯,经常在宿舍里不打招呼吃舍友的零食,在教室拿走同学的学习用具,因此没有同学愿意和她同住,上课时没有同学愿意和她同组……夏亚丽作为班主任,得知情况之后,没有简单地批评、责罚梦梦,而是主动和她交流谈心,得知她是由于家庭贫困的原因后,夏亚丽自费购买了学习用品和一些零食送给她,教育她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同时,她让自己的女儿和梦梦当同桌,让女儿做梦梦的学习伙伴,帮她融入班级生活。课堂上,夏亚丽也鼓励梦梦回答问题。在她的鼓励、引导下,梦梦眼睛里多了一些自信的光亮,言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坏习惯彻底改掉了。“我觉得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候,要引导他们摒弃错误的行为习惯,拥有健全的人格,这甚至比学习成绩还重要。”夏亚丽说。
夏亚丽不仅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更在用实际行动温暖每个学生,用浓浓的爱感化每个学生。九年级学生华华(化名)从小没了父亲,家里只有母亲一人拉扯他和弟弟,生活艰辛困苦。冬天的一个早晨,夏亚丽上课时发现华华还穿着一双破旧的单鞋,脚上连袜子都没有。“孩子性格内向,不善和人交谈,家里有困难也从不给老师说。”那个场景,夏亚丽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心酸。课后,夏亚丽立即到镇上给华华买了一条棉裤、一双棉鞋和一包棉袜。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夏亚丽没有直接给他,而是让其他同学把东西放到华华的宿舍。华华得知是夏老师给他买的棉裤、棉鞋和棉袜时,又感动又感激,更加发奋学习,后来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高中。
高考后,华华被西北大学录取,大学期间经常回母校探望夏亚丽。华华经常说:“夏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关爱,让我刻骨铭心,给了我学习的动力,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夏亚丽就是这样,二十年如一日,对待教学认真敬业,对待学生关怀备至,同时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自我。多年的努力和付出,让她先后获得了“县级教学能手”“市级教学能手”“省级优秀教师”“初中教学质量先进个人”“师德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成为乡村教育的一面旗帜。
2019年,夏亚丽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洛南县城和西安的几所学校都向她伸出橄榄枝,并承诺待遇优厚,但夏亚丽还是毅然选择继续为乡村教育发光发热。她说,自己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一名人民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做了一些非常平常的小事情。未来,她将继续践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理念,坚守乡村,用实际行动书写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用真情点亮山里孩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