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托举希望
文章字数:2306
近年来,我市切实按照“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脱贫抓教育”的总体思路,完善扶持政策,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发挥教育扶贫最大效应,不断提升贫困人口发展能力,着力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助推孩子成长飞翔
郝瑞安是商州区思源实验学校的学生,她曾经缺少同龄孩子的活泼好动,课堂上寡言少语,课间也总是静静地待在一处,闷闷不乐。作为帮扶老师,孙丹奇积极联系家长,当他得知小瑞安的家庭成员均身患重疾,靠父亲一人在建筑工地打工维持家用的时候,他懂得了孩子的冷漠和孤僻,却也更加坚定了帮助她的决心。孙老师利用放学后单独辅导、课堂上增加提问、鼓励孩子发挥特长、请家长配合督促、增加谈心交流等方式,使小瑞安封闭的心门慢慢打开,逐渐接受与他人的交流。孙老师说:“我要做的和我能做的,远远不够。我希望能以自己最大的耐心、细心、关心和爱心,继续关注她的成长,让她变得健康、阳光。”
薛珂妍也是该学校的学生,从小身患疾病,双腿行走困难,生活不能自理,二年级时休学在家,她的母亲因不堪家庭重负而弃她远走。学校得知这一情况后,安排马玉红老师进行帮扶,马老师接到任务后,立即进行家访,深入了解情况,坚持通过电话、微信、送书送本、送教上门等形式,定期进行教育帮扶。家长将绣有“心系学生关怀备至”字样的锦旗送到了学校,以此感谢思源实验学校老师们对珂妍的关怀。
商州区思源实验学校对学生的帮扶和关怀只是我市教育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教育扶贫开展以来,为了确保每一个贫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我市切实用心用情用力工作,在结对帮扶、精准资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仅2020年春季学期,我市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6183万元,资助中小学生及幼儿267527人次。
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张老师,又来给我孙子上课了,实在麻烦你呀,娃正着急呢”“好,开始上课,故事情节、重点内容、完成作业……”。这是今年2月初发生在山阳县户家塬镇西坪村村民张友意家里的一幕,受疫情影响,张友意的孙子不能返校上学,家里人不识字,无人给孩子辅导课程,孩子急得哭了。得知情况后,山阳县职教中心驻西坪村第一书记张弘沛主动帮孩子辅导,这样的事情对张弘沛来说已是常态了。
去年,在义务教育交叉检查核查中,张弘沛发现贫困户苏建朝的女儿上初二时就辍学随母亲外出务工,随后立即和村委会党员一起上门做家长思想工作,多次沟通终于说服了家长,并为苏建朝家庭申请了临时救助,保障了孩子的生活费用,现在苏建朝的女儿已重返校园。年初,在入户宣传疫情知识时,张弘沛发现桃子沟组部分家庭网络信号不时中断,立即和电信公司联系,先后为12户家庭办理了免费天翼全球通电信卡,让孩子顺利上网课。
“我是一名老师,我要用自己微薄之力点燃山里娃追求知识的梦想。”在张弘沛看来,“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已成社会共识。他和我市教育战线其他人一样,严格把关,努力帮扶,确保失学孩子重返课堂,真正实现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我市严格落实动态监测制、工作责任制、台账销号制、辍学报告制、责任督学制、专项督导制、结对帮扶制、家访登记制、群众监督制、信息公开制十项控辍保学制度,积极宣讲政策,送教上门,补正信息,开展扶志扶智教育。创新工作措施,组织各县区开展“国办、户籍、学籍、资助”4个系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比对核查工作,摸清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对象底数,对疑似辍学学生逐一落实精准控辍保学措施,为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基础。
汇聚高校力量助力脱贫
近日,商洛学院“空中科技馆”正式上线,丹凤县庾岭镇中心小学200多名师生在线体验了由陕西省科普使者——商洛学院化材学院屈佳老师带来的“荷叶效应”科学小实验。
“空中科技馆”是推进“双百工程”结对帮扶丹凤县,发挥“人才服务团”优势的一项创新工作。通过统筹整合学校教学科研资源,借助网络平台,以互动的形式为青少年展演居家即可完成且参与度极高的科学小实验。通过小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增强科学素养。
2019年,商洛学院依托人才资源优势,为丹凤县量身打造了“幼儿足球培训”“乡村流动科技馆”“学前教育论坛”3个教育扶贫类特色品牌,全年共开展活动10多场次,累计培训1000多人次。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导向,申请获批中省13项脱贫攻坚类纵向科研项目。以助力地方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导向,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155项横向科研项目。围绕绿色食品、食用菌和魔芋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4个。深入推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组建31支团队赴丹凤县等地开展理论宣讲、教育关爱等服务。精准资助丹凤籍建档立卡学生62人37.2万元,为丹凤县幼儿园和小学的建档立卡贫困生捐赠爱心物资3万元。全面总结教育扶贫经验成果,形成《扎根秦岭山区发挥教育优势聚焦地方需求实施精准帮扶》案例报告,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依托“国培”“省培”等教师研修项目,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1303人,其中丹凤县中小学及学前教师332人。建立“工会福利+食堂采购+重大节假日助销”模式,全年消费扶贫金额达46万元。
2019年,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在餐厅建起了扶贫超市,教育引导职工加大消费扶贫力度,职工工会福利的41%用于扶贫消费。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10次,对8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和30多名残疾儿童进行了资助慰问,给182名保洁员送去温暖;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35次,出动专家384人次,接诊17945人次,发放药品价值6.25万元;暑假组织开展“万名学子扶千村”活动,15个大学生服务团队深入贫困镇村,开展科技支农、医疗服务、教育关爱、阳光体育、家电维护、理论普及宣讲等形式多样的扶贫活动。举办中草药种植、林果产业技术、基层教师送教等培训班27期、2262人次。为商州区符合政策的579名贫困学生,共计减免学费、住宿费399.42万元。(本报记者 陈静)
助推孩子成长飞翔
郝瑞安是商州区思源实验学校的学生,她曾经缺少同龄孩子的活泼好动,课堂上寡言少语,课间也总是静静地待在一处,闷闷不乐。作为帮扶老师,孙丹奇积极联系家长,当他得知小瑞安的家庭成员均身患重疾,靠父亲一人在建筑工地打工维持家用的时候,他懂得了孩子的冷漠和孤僻,却也更加坚定了帮助她的决心。孙老师利用放学后单独辅导、课堂上增加提问、鼓励孩子发挥特长、请家长配合督促、增加谈心交流等方式,使小瑞安封闭的心门慢慢打开,逐渐接受与他人的交流。孙老师说:“我要做的和我能做的,远远不够。我希望能以自己最大的耐心、细心、关心和爱心,继续关注她的成长,让她变得健康、阳光。”
薛珂妍也是该学校的学生,从小身患疾病,双腿行走困难,生活不能自理,二年级时休学在家,她的母亲因不堪家庭重负而弃她远走。学校得知这一情况后,安排马玉红老师进行帮扶,马老师接到任务后,立即进行家访,深入了解情况,坚持通过电话、微信、送书送本、送教上门等形式,定期进行教育帮扶。家长将绣有“心系学生关怀备至”字样的锦旗送到了学校,以此感谢思源实验学校老师们对珂妍的关怀。
商州区思源实验学校对学生的帮扶和关怀只是我市教育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教育扶贫开展以来,为了确保每一个贫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我市切实用心用情用力工作,在结对帮扶、精准资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仅2020年春季学期,我市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6183万元,资助中小学生及幼儿267527人次。
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张老师,又来给我孙子上课了,实在麻烦你呀,娃正着急呢”“好,开始上课,故事情节、重点内容、完成作业……”。这是今年2月初发生在山阳县户家塬镇西坪村村民张友意家里的一幕,受疫情影响,张友意的孙子不能返校上学,家里人不识字,无人给孩子辅导课程,孩子急得哭了。得知情况后,山阳县职教中心驻西坪村第一书记张弘沛主动帮孩子辅导,这样的事情对张弘沛来说已是常态了。
去年,在义务教育交叉检查核查中,张弘沛发现贫困户苏建朝的女儿上初二时就辍学随母亲外出务工,随后立即和村委会党员一起上门做家长思想工作,多次沟通终于说服了家长,并为苏建朝家庭申请了临时救助,保障了孩子的生活费用,现在苏建朝的女儿已重返校园。年初,在入户宣传疫情知识时,张弘沛发现桃子沟组部分家庭网络信号不时中断,立即和电信公司联系,先后为12户家庭办理了免费天翼全球通电信卡,让孩子顺利上网课。
“我是一名老师,我要用自己微薄之力点燃山里娃追求知识的梦想。”在张弘沛看来,“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已成社会共识。他和我市教育战线其他人一样,严格把关,努力帮扶,确保失学孩子重返课堂,真正实现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我市严格落实动态监测制、工作责任制、台账销号制、辍学报告制、责任督学制、专项督导制、结对帮扶制、家访登记制、群众监督制、信息公开制十项控辍保学制度,积极宣讲政策,送教上门,补正信息,开展扶志扶智教育。创新工作措施,组织各县区开展“国办、户籍、学籍、资助”4个系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比对核查工作,摸清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对象底数,对疑似辍学学生逐一落实精准控辍保学措施,为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基础。
汇聚高校力量助力脱贫
近日,商洛学院“空中科技馆”正式上线,丹凤县庾岭镇中心小学200多名师生在线体验了由陕西省科普使者——商洛学院化材学院屈佳老师带来的“荷叶效应”科学小实验。
“空中科技馆”是推进“双百工程”结对帮扶丹凤县,发挥“人才服务团”优势的一项创新工作。通过统筹整合学校教学科研资源,借助网络平台,以互动的形式为青少年展演居家即可完成且参与度极高的科学小实验。通过小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增强科学素养。
2019年,商洛学院依托人才资源优势,为丹凤县量身打造了“幼儿足球培训”“乡村流动科技馆”“学前教育论坛”3个教育扶贫类特色品牌,全年共开展活动10多场次,累计培训1000多人次。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导向,申请获批中省13项脱贫攻坚类纵向科研项目。以助力地方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导向,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155项横向科研项目。围绕绿色食品、食用菌和魔芋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4个。深入推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组建31支团队赴丹凤县等地开展理论宣讲、教育关爱等服务。精准资助丹凤籍建档立卡学生62人37.2万元,为丹凤县幼儿园和小学的建档立卡贫困生捐赠爱心物资3万元。全面总结教育扶贫经验成果,形成《扎根秦岭山区发挥教育优势聚焦地方需求实施精准帮扶》案例报告,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依托“国培”“省培”等教师研修项目,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1303人,其中丹凤县中小学及学前教师332人。建立“工会福利+食堂采购+重大节假日助销”模式,全年消费扶贫金额达46万元。
2019年,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在餐厅建起了扶贫超市,教育引导职工加大消费扶贫力度,职工工会福利的41%用于扶贫消费。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10次,对8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和30多名残疾儿童进行了资助慰问,给182名保洁员送去温暖;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35次,出动专家384人次,接诊17945人次,发放药品价值6.25万元;暑假组织开展“万名学子扶千村”活动,15个大学生服务团队深入贫困镇村,开展科技支农、医疗服务、教育关爱、阳光体育、家电维护、理论普及宣讲等形式多样的扶贫活动。举办中草药种植、林果产业技术、基层教师送教等培训班27期、2262人次。为商州区符合政策的579名贫困学生,共计减免学费、住宿费399.42万元。(本报记者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