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共商南县委县民主政府成立始末
田光庆
文章字数:65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商南县城一角
  解放战争时期,宛西战役胜利后的1948年5月,第二地委(中共商洛地委的前身)分别在今河南省西峡县丁河镇和西坪区操场村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商南县委、商南县人民民主政府。随后在主力部队协助下,第一次解放商南县城后,县委、县民主政府迁往商南县城,并很快组织展开了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收缴枪支、组建武装、打击土顽等工作,在短期内即取得了显著成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先后在全县建立了11个区、69个村级政权,其辖区曾包括今丹凤县桃坪、竹林关和西峡县西坪,总面积约3600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人,标志着商南县基层民主政权全面建立。
  一
  1947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人民解放军已转入大反攻阶段的形势,决定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九纵队、第八纵队一部和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组成作战集团,统归四纵指挥,执行强渡黄河,挺进豫西、陕南,建立豫陕鄂革命根据地的战略任务。进军陕南是人民解放军经过中原、夺取西北的重要战略部署。7月19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靖边县小河村接见四纵司令员陈赓时指示:刘伯承和邓小平已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搞得敌人手忙脚乱,到处调兵去追堵;胡宗南又被牵制在陕北,陷入绝境。豫西敌军不多,是个空子,出师豫西是有战略意义的。四纵所部渡过黄河以南,首先攻占潼关、洛南、郑州段,歼灭该区敌人,并调动胡宗南军相机予以歼灭,后向豫西、陕南、鄂北进击,创造豫陕鄂边区根据地,作为大西北之一翼。陈赓等决定由四纵十二旅和三十八军第十七师进击陕南、鄂北,建立革命根据地。
  1947年8月24日,根据中央军委“以一部出陕南,开辟陕南根据地”的指示,四纵十二旅在旅长刘金轩、政委李耀的率领下,由河南济源县小教口强渡黄河;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在师长张复振、政委梁励生的率领下,由山西平陆县茅津渡渡过黄河,分别向豫陕鄂地区挺进。8月26日,中央军委电令陈赓、谢富治等渡过黄河后,兵分两路,“以一部攻占洛南、商县、商南,切断西荆公路迫使胡宗南军一部向陕南布防”。9月2日,中央军委又电令陈赓等部:“主力西进,相机攻取陕县、灵宝、阌乡、卢氏、洛南、商县、商南七城或七城中之几城,着重扫除七县乡村中之反动武装。”9月4日,中央军委再次电令陈赓:“陕南、豫西南各县似甚空虚。……四纵全部划分两路,一路取捷径出陕东南,相机攻取洛南、商县、商南、荆紫关诸城镇;……全军都要有在豫西、陕南、鄂北建立根据地的决心。”此后,中央军委又多次电令陈赓等“攻取洛南、商县、商南、山阳诸城,肃清反动,发动群众,援助陕南游击队,建立豫陕鄂革命根据地。”
  在军事进击的同时,为加强对陕南解放斗争的领导,中共在太岳解放区成立以陈赓为书记、谢富治为副书记的中共豫陕鄂前线工作委员会,决定组建中共陕南工作委员会,统一指挥商洛地区的解放斗争。9月16日,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政委汪锋、军长孔从周在河南灵宝五原镇召开会议,宣布前委决定,刘庚、孙光、杨克组成中共陕南工委,刘庚任书记,其主要任务是:开辟陕南,建立豫陕鄂根据地,首先在商洛地区开展工作。集中三十八军教导团中陕南籍干部、战士组成陕南独立团,配合主力挺进陕南,在商洛地区坚持斗争,牵制进攻陕北的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南进。在中央军委的具体部署下,第四纵队第十二旅、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和中共陕南工委率领的陕南独立团向商洛进军。9月29日,十二旅、十七师、陕南独立团和陕南游击队胜利会师于丹凤龙驹寨,开始了解放全商洛的斗争。
  二
  1948年4月初,为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将南征之晋冀鲁豫野战军改为中原野战军,成立中原军区。中原军区成立后,为发展与巩固豫陕鄂革命根据地,遂决定发起宛西战役,以三纵、四纵、十纵、桐柏军区和陕南军区部队为主要作战集团,首先攻歼宛(南阳)西之邓县、镇坪、内乡、淅川、西峡口等处守敌,解放宛西诸城镇。第二军分区独四、独五两团负责解决西峡口以西丁河店之守敌。
  宛西战役胜利后的5月14日,第二地委(中共商洛地委的前身)在今河南省西峡县丁河镇召开第三次地委会议,决定成立商南县,地委政治工作队队长董巩任商南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第三武工队政委董流任副县长,第二武工队副队长胡金声任商南县大队长,因缺乏干部,暂时未配县委书记,由地委副书记石金河负责中共商南县委工作;会议并决定将峦庄、桃坪、灰池子划归商南县,同时将暂借第六分区(即南阳分区)淅川县西坪区划归商南县,作为第二分区和商南县向西进击的基本区。5月16日,第二地委在西坪区操场村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商南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5月19日,第十七师和分区独四、独五两团收复商南县城,中共商南县委、商南县人民民主政府和商南县大队进驻商南县城。在主力部队协助下,县委、县政府很快展开了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收缴枪支、组建武装、打击土顽等工作,在短期内即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建立民主政权方面,1948年5月16日成立了西坪区民主政府(隶属商南县),区长为李志才,副区长为李灵元;5月18日成立富水区民主政府,副区长为郭世清。5月20日成立层峰区(即城关区)委、区民主政府,侯金福任区委书记,商南县民主政府秘书李秀峰兼区长。5月下旬,先后成立永青区、青山区民主政府。永青区区长为席××,青山区区长为李金累,原峦庄区改称桃坪区(隶属商南县),区长为常维才。到6月下旬,商南县共建立村级基层政权(乡建制)54个,其中西坪区原有18个保建立18个村级政权,富水区原有8个保建立8个村级政权,层峰区原有10个保建立10个村级政权,永青区原有11个保建立9个村级政权,青山区原有8个保建立5个村级政权,桃坪区原有8个保建立4个村级政权。到5月底,全县在建立基层民主政权过程中收缴步枪630支、手枪22支、轻重机枪15挺、子弹20多万发及大量军用物资。7月底,撤销山商县,赵川、湘河两区及竹林关区碾子坪、宽坪、马家坪、核桃坪、梁家坟、太子坪、耀岭河等村划归商南县管辖。8月1日,商南县党、政、军机关随二分区领导机关由西坪区移驻商南赵川镇。
  三
  第二地委确定了“敌进我退”的战略方针,坚持以商南赵川为基地,背靠两郧向西向北发展,建立以赵川为中心的丹南根据地。中共商南县委、县民主政府移驻赵川后,丹北留下西坪区坚持本区斗争,桃坪区交商洛工委领导,其余四个区的干部收拢后带往丹南开展工作。为了建立稳固的赵川根据地,使其成为解放全商洛的后方基地,县委、县民主政府集中全力做好建设根据地的各项工作,立即组织三支工作队深入基层,纠正“急性土改”错误,安定人心,恢复社会秩序。经过耐心的说服教育,到9月中旬,在“急性土改”中受敌人欺骗的群众陆续返回家园,丹南各地局势趋于稳定。在此基础上,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从而安定了人心,稳定了局势。
  在原山商县基层政权设立的基础上,中共商南县委重新划定四个区:一区梁家坟,辖十里坪、耀岭河、碾子坪等地;二区马家坪,辖宽坪、白鲁础、大竹园、核桃坪等地;三区湘河,辖汪家店、水沟、魏家台、文化坪等地;四区赵川,辖三官庙、店坊河、石柱河、余家棚等地。10月4日,第二地委决定将陕南区党委调给二分区的22名干部分配到商南县工作,任命郭茂生为中共商南县委书记。此后,县委补充调整了各区领导班子:一区书记为吕锁昌,区长为韩文槐,工作组长为刘松亭,武委会主任为郭世清;二区书记为韩永义,区长为赵奎元,工作组长为田福才,武委会主任为赵培帆;三区书记为王进财,区长为姚国雄,工作组长为关孝亭,武委会主任为王有春;四区书记为宇文让,区长为赵子珠,工作组长为阎秉光,武委会主任为郭俊生。丹北西坪区干部未动。到10月中旬,丹南各区新建和恢复了20多个村(相当于乡)政权。在建立基层政权的同时,县、区设立农会、妇女、青年等组织,配备文教、公安、民政等专职干部。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县委、县民主政府成立了工商、税务、供销、生产等工作部门,各村成立民兵组织,以赵川为中心根据地的各级组织和机构日趋完善,推动了根据地的发展和建设。
  为巩固已建立的民主政权,保障根据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主力部队的协助下,县委、县民主政府开展了剿匪运动。当时,丹南一带有大小数十股土匪,加上逃亡地主和保甲武装,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反动势力,对人民群众和新生政权构成很大威胁。对此,县委采取“以政治攻势为主,武装打击为辅”的剿匪方针,广泛宣传“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的对匪政策,根据不同对象,采取写信、捎话、利用匪属动员教育等方式进行争取瓦解。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从匪人员纷纷携械投诚,仅后川村53个在外当土匪的人中就有49人到民主政府投诚登记。政治攻势的同时,对负隅顽抗的土匪则坚决施以武力打击。到10月下旬,县、区武装和各村民兵配合独立四、五两团不断出击,共剿灭40多股土匪,毙敌400多名,匪焰顿挫。1948年11月,分区抽调一批战斗骨干补充到商南独立营,李文章任独立营教导员,全力进行剿匪斗争。
  剿匪斗争取得初步胜利后,县委在丹南根据地广泛开展诉苦算账活动,从而激发了贫苦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热情。县委、县民主政府因势利导,领导农民群众全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教育事业,修复20多处水磨,开办16家锅厂、15家纸厂和1个商店,恢复和新办15所村级小学。丹南根据地商品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
  四
  为保证前线粮食供给,支援人民解放战争,1948年秋,商南县人民民主政府根据第二专署《关于实施新的公平合理的公粮负担办法》之精神,在丹南四个区和丹北西坪区首先开展公粮征集和囤粮工作。公粮征收实行一年一次分派,分为夏、秋两季征收,采取多收多负担、少收少负担、不收不负担、逃亡不归者加倍负担的原则,逐级落实任务,由各村民主评议,合理计派公粮。对农村副业收入、手工业、合作社和各种工薪收入一律免征公粮。对孤寡、老弱病残、革命烈属及遭受天灾人祸无力负担公粮者,经村民评议,可减免一部或全部免除。这一新的公粮征收办法,彻底废除了国民党政府的苛捐税赋,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根据地群众积极交公粮、卖余粮,支援革命战争。到1948年底,全县超额完成35万公斤的征粮囤粮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前线部队的作战,保证了后方地、县两级政权机关的粮食供给。
  1949年1月,根据陕南区党委关于“控制商南,与蔡区连成一片”的电报指示,中共商洛地委决定集中优势兵力,组织西进战役,解放丹北各地。商南县委立即作出配合西进、恢复丹北工作的决定。同时,撤销马家坪区并入梁家坟区,集中原丹北各区干部,由董巩县长带领随分区主力行动。1月上旬到达西坪,调原马家坪区委书记韩永义任西坪区委书记。
  2月4日,分区四、五两团和南阳分区两个独立营由重阳西进,击溃盘踞在商南黑漆河的国民党新二师,5日收复富水,7日追敌于商南县城,敌新二师、陕保二旅弃城西窜,我军收复商南县城。董巩县长率领部分机关和独立营进驻县城后,立即着手重建丹北根据地的各项工作,迅速恢复了富水区、城关区和永青区。高本桐任富水区委书记,郭世清任区长,崔德记任武委会主任;侯金福任城关区(原层峰区)委书记,韩文槐任区长,李凌均任武委会主任;刘松亭任永青区委副书记,关孝庭任副区长,柴志清任武委会主任。3月中旬,撤销梁家坟区并入赵川区,同时成立白玉区,吕锁昌任白玉区委书记,赵克明任区长,李凌均任副区长。原青山区辖域分别划归湘河、城关、富水和白玉区。以西进解放商南县城为转折点,国民党在全县各地的统治机构和地方武装迅速土崩瓦解。到3月上旬,全县95%的地区获得解放,80%的地区建立了各级民主政权,15%的地区成立了过渡性政权。
  在建立基层民主政权的同时,中共商南县委重视党员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1948年底,县委在丹南发展党员20多名,先后在后川村、双河口村(即余家棚村)、十里坪村等四个村建立中共党支部。1949年春,县委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关于“新区要大力发展党员,建立基层支部”的指示精神,决定重点在农村中大力发展党员,建立村党支部。到3月下旬,全县发展党员70多名,其中赵川区48名,建立了10个村党支部。党员的发展,党组织的建立,使全县革命和生产进入了一个新高潮。
  县委还重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加强与各界人士的沟通,争取各方面力量参与到解放斗争中来。先后在西坪、城关、湘河、赵川等地召开士绅座谈会、知识分子座谈会、各界人士座谈会、工商业人士座谈会,共商新区发展大计和解放商南大事。通过宣传和解释中共统一战线政策,打消了士绅、工商业者、知识分子和曾在国民党政权机构、民团队伍中干过事的人员思想顾虑,知识分子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加革命工作。士绅们纷纷表示,愿意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规劝敌方人员回归投诚。如湘河有名望的士绅江静斋说:“冯敬轩给我说过,他是太原人,他不想把命丢在陕西,我回去后马上给他写信,让他把人枪交给政府。”工商业者表示,要趁大好形势发展生产,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在基层政权建立过程中,一些士绅或在旧保甲中干过事的人员积极写信、捎话或亲自出面协助开展民主建政工作。在村干部组成中,充分体现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如1948年7月16日县委工作总结中指出:“全县54名村干部,贫农、工人出身的有25人,中农15人,富农10人,地主3人,商人1人。”县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关于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争取富农、对愿意为革命工作的地主亦欢迎的统战政策,对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加快解放商南步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
  中共商南县委为巩固基层政权,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培训干部,开辟新区”的指示精神,通过举办积极分子学习班、村闾干部培训班、知识青年学习班、商南县地方干部学校等形式,教育和培训基层干部。1949年2月上旬,恢复建立了丹北各地基层政权,急需大批基层干部,县委于2月16日在赵川关帝庙举办积极分子学习班,对从基层中选拔出来的26名积极分子进行短期学习培训,充实到各级民主政权中去开展工作。3月上旬,县委又在关帝庙举办一期村闾干部培训班,历时14天,培训学员26名,经过学习党在新区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诉苦教育,提高了学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培养了一批基层工作骨干力量。8月26日,县委、县民主政府在县城举办地方干部学校,培训进步知识分子,充实干部队伍,加强地方政权建设,为全面建设新商南在组织上和干部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学习班、培训班和地方干部学校的举办,为县委在以后的干部教育和培训中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地方干部学校即成为县委党校的前身。
  1949年6月,中共商洛地委任命董巩为中共商南县委书记。8月上旬,根据陕南区党委指示,商南县将西坪区交归南阳分区淅川县,西坪区干部一分为二,一部分由区委书记韩永义、区长李志才带回商南县,一部分由副区长李灵元带领,留西坪工作。8月18日,赵川区农民代表大会召开,地委副书记石金河到会作重要讲话,副县长董流主持大会。它是全商洛第一个区农民代表大会,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心愿,展现了农民运动蓬勃兴起的大好形势,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民群众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从8月上旬开始,商洛地委、专署、军分区留守机关陆续撤离赵川。8月17日,县委书记兼县长董巩率最后一批县直机关撤离赵川,返回商南县城。至此,曾作为地、县两级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的赵川,完成了商洛中心根据地的历史使命,它的名字将永远载入革命史册。
  中共商南县委、商南县人民民主政府自1948年5月14日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先后在全县建立11个区、69个村级政权。其辖区曾包括今丹凤县桃坪、竹林关和西峡县西坪,总面积约3600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人。
  在频繁的战斗中,人民军队时刻不忘商南人民,他们利用战斗间隙为群众修路、补房、种地、碾场,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群众称赞解放军指战员“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具有光荣传统的商南人民同子弟兵骨肉情深,他们不顾亲人被杀、房屋被烧、粮食被抢的悲痛与损失,毅然参军参战。全县参加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的达1000多人,积极支援淮海、襄樊、西进等战役,组织担架近2000副,支前民工达6000多人次。他们还热情地养护伤病员,不辞劳苦地带路、送信,踊跃交公粮、做军鞋,积极为过往的人民子弟兵腾房让铺、筹办粮草,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战争的赞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