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味道
文章字数:1271
“八月十五月儿明,爷爷为我打月饼,月饼圆圆甜又香,一片月饼一片情。”一首童谣和一轮渐圆的月亮,将人的思绪带回八月的河谷。大姐家的菜园里线椒丛丛簇簇,由青绿变得火红,秋白菜、冬萝卜一棵棵竞相冒出地面,为夏日喧闹后的菜园再添生机。柿子红了,枣儿熟了,板栗此时糖分最高可以收获,硕大的南瓜黄中带粉盘踞在地边的田埂上。河谷深处丹桂飘香,黄菊花漫山遍野一片金黄,白中带紫的喇叭花静静地开放,大自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庆祝节日的来临。在商洛许多地方,人们把过中秋节叫“过八月十五”,这一天女儿回门,男女老少欢聚一堂,把酒赏月,庆祝丰收,共享天伦。
外婆是古老节日的传承者,历经生活的沧桑,将一个个传统节日的仪式和味道定格在我们记忆深处。炒花生、炕毛栗、揽柿子、打枣子、捡核桃,外婆会将各类果子仔细处理,精心保存,为节日增添诱惑。八月十五是一定要吃月饼的,古稀之年的外婆至今都坚持手工制作月饼。这么多年,每年也只有吃了外婆做的月饼,我们的内心深处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过节。
每年八月十四,外婆都会将当年的新麦磨粉,用老酵母起面,为孩子们制作月饼,延续着孩子们的乡愁。外婆的月饼香在馅料上,白芝麻仔细淘洗,去除杂质,柴锅起火仔细烘焙,待到香味溢出,噼啪作响,起锅备用。花生取仁,柴锅翻炒,醇香可口,盛出去皮备用。核桃取仁儿,依旧柴锅烘焙,晾冷备用。待干果烘炒完毕,外婆会取出木质的蒜窝,将芝麻、花生米、核桃仁儿用青石条捣碎,拌入白砂糖,一盆芳香四溢的月饼馅儿就大功告成了。此刻,盆里的面团蓬松,酵母菌的味道钻入鼻孔,正是揉面擀皮的最佳时刻。外婆按一定比例在发面里接入生粉,先将面团揉搓成条,再按一定的分量掐段。一疙瘩面团在外婆的手里就像听话的孩子,瞬间揉捏成皮。外婆在面皮里充分地放入馅料,再次揉捏封口,面杖轻擀,一个月饼就基本成型了。为了美观,外婆会将擀好的月饼放入竹筛,让竹筛在月饼两面自然地印上花纹。木炭文火,柴锅的温度被外婆控制得恰到好处,先炕月饼的两面,然后再将月饼侧立在铁锅中,慢火烘焙,使月饼面面金黄。八月十五一早,月饼会准时出现在孩子们的餐桌上,晾冷后的月饼皮脆馅儿香,让人赞不绝口。
姨舅外甥聚齐,外婆会召集几个舅母取出老腊肉仔细清洗,在厨房里准备午饭。几个舅母都是厨房的高手,不一会儿,凉拌魔芋、青菜豆皮、油豆腐拌芹菜、炝莲菜、油炸花生米、桃仁木耳、咸鸭蛋、蒜蓉秋葵、红薯凉粉、油炸红薯馍、丹江小鱼、手撕腊肉、凉拌猪头肉不多不少正好凑足13个凉菜,也就是那时我才知道的“金丝十三花”。舅舅们将四方油黑的八仙桌摆在堂屋,四条大板凳把守四方,男人一桌,女人和小孩一桌。舅舅们倒来苞谷酒,敬完长辈,挑担兄弟开怀畅饮。女人们也被男人们酒桌上的激情感染,几个舅母干脆撸起袖子加入其中,配合着几个舅舅将妹婿们喝得东倒西歪。姨娘们则躲在一旁看笑话,禁不住笑出了眼泪。
明月高悬,家人围桌而坐,花生、核桃、月饼摆放在桌上,一杯清茶捧在掌心,清风拂面,庭院人家沐浴着月光,把一轮满月衬托得更加皎洁动人。姊妹弟兄望着月亮,回味着逝去的岁月,听外婆讲着过去的故事,仿佛回到了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