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干出来的精彩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文章字数:3718
深入产业基地调研
入户走访群众
在山阳县,有一位异乡人,但他以扶贫为己任,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帮干部开阔思路,想出一个个致富的“金点子”;力促销费扶贫,推动山阳农产品挤进南京市场;为搬迁户找就业门路,引来企业建设园区……在山阳扶贫的日子里,他勤勤恳恳,扶贫故事一串串。他就是南京市六合区驻山阳扶贫联络组负责人、山阳县委常委、副县长范明辉。
范明辉是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办干部。根据组织安排,2017年10月以来,他开启了一段新征程深处的陕西省山阳县扶贫。
“到了这里,就是自己人,大胆开展工作!”这是山阳县领导的一句话。这句话,饱含着深情厚谊。范明辉没把自己当外人。到山阳县第二天起,他就开始恶补学习相关政策。第二周起,他就一个镇一个镇调研。3个月后,他基本跑遍山阳近200个村。调研中,范明辉全面了解全县扶贫产业总体发展状况,也为谋划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苏陕扶贫协作打下了基础。
扶持产业大户 带动村民脱贫
千里迢迢来扶贫,范明辉更愿意帮干部群众开阔思路,找些“金点子”。
延坪镇青坪村坐落在高山上,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贫困发生率达62%。范明辉和大家聊天时,村民说得最多的是“我们村没有产业嘛。”“山上有五味子,但是变不成钱啊。”
村里的返乡小伙熊兵兵给范明辉留下深刻印象。熊兵兵谈起种植五味子,讲得头头是道。经过多次了解,范明辉发现这个年轻人有干事劲头,就给村干部讲:“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无非是资金、技术、带头人的问题。资金是基本条件,但人是关键,必须要有能力、有想法、有信心的带头人才能把产业搞好。”
经过论证评审,山阳扶贫联络组帮青坪村把五味子种植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鼓励熊兵兵成立了蒿坪河合作社,大胆创业,并支持资金30万元,以股权入股合作社,帮助其种植规模由20亩发展到200亩。熊兵兵所在组的农户全部加入合作社,现在共有社员70户。如今,青坪村已形成以五味子种植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收益达12万元。
2018年4月,范明辉到西泉村调研扶贫产业,遇到了村上的“能人”徐兵虎。徐兵虎打算办一个养鸡场,厂房建设刚结束,资金短缺。他对范明辉说,自己计划先养10万只“试水”。
范明辉对老徐的养鸡场很感兴趣,问他:“除了建设资金外,投产后流动资金怎么办?养殖成本考虑了吗?鸡蛋销路找好了没?”
对于这些问题,徐兵虎还真没认真考虑过,当晚就失眠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养鸡场的投资存在着风险。几天后,他找到范明辉说:“养鸡场我不干了,你能不能帮我推荐个好项目。”
范明辉向徐兵虎推荐了肉鸽项目,介绍他去南京考察。从南京回来后,老徐第一时间找到范明辉,急迫地说:“我要养鸽子,就养南京的那种鸽子,卖鸽子蛋。”2018年7月,借助山阳扶贫联络组争取的150万元项目发展资金,徐兵虎从六合区鸽业养殖基地购买了1200对蛋鸽苗。
为了让蛋鸽产业带动乡亲们早日脱贫,范明辉带领山阳扶贫联络组制定带贫政策,让当地6个贫困村入股公司,195户贫困户家庭也以入股形式参与养鸽项目。
让徐兵虎没想到的是,蛋鸽项目上马仅半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5万元。2019年12月底,公司举行分红大会,每个村分到2万元。由于蛋鸽项目的带动,当地18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年增收今年春天,老徐又从南京购买了3000对鸽苗,如今他的鸽场每天产鸽蛋600多枚,每天毛收入6000多元。截至今年5月底,徐兵虎已创造出70万元的经济效益。
延坪镇白龙村的周和喜在徐兵虎的带动下,筹资170万元修建了一处蛋鸽养殖基地。今年8月中旬,5200只鸽子从南京运回。为鼓励周和喜持续健康发展这一产业,范明辉等利用苏陕扶贫项目资金支持50万元,吸纳当地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其中。周和喜的蛋鸽养殖场经营不到一个月,收益接近10万元。
蛋鸽养殖项目不仅帮助农民脱贫,更重要的是让当地群众改变了观念,懂得了市场的重要性。现在,群众观念变了,蛋鸽养殖成为山阳县的一个新兴产业。
不走“寻常路” 发展集体经济
在长时间的走访调研中,范明辉发现,不少村干部办事习惯用老办法,胆子不够大,不敢“无中生有”。于是,范明辉积极出点子,想办法,让贫困村有了新产业。
这种情况和范明辉所在的六合区龙袍街办的一些村相似。范明辉告诉村党支部书记方昌书:“要解放思想,跳出把村集体产业‘狭义’地理解为发展种植养殖业的思维圈子。发展村集体经济还可以整合集体资金,拉上有意愿的老百姓入股,以村委会的名义,到市区好的地段购置门面房,通过物业租赁的形式收取租金,获得稳定的收益,既可以发展村集体经济,又可以带动老百姓分红。”
这个建议让村干部眼前一亮。随后,镇村结对支持126万元,发动村民集资入股,出资167万元在商州区江南世纪城购置门面房一处。目前,房屋已经出租,每年收益不低于6万元,带动全村35户贫困群众年均增收340元。
每次见到范明辉,方昌书总是说:“谢谢范县长,让我们村在城里有了一棵‘摇钱树’。房子拿到手,刚几个月就涨了10多万元,而且产权40年,按照每年最低6万元来算,就是240万元收益,这可比搞养殖种植划算、保险多了。还是你这南京人理念好,管用!”
每当听到这样“充分肯定”的话,范明辉的内心也很感慨。他深刻地感受到,只要真正把自己摆到山阳的发展中去,用心用情关心这个地方,想方设法、敢想敢干,一定能办成让老百姓满意的事。
3年来,在范明辉的带领下,六合区驻山阳扶贫联络组支持建设的村集体产业日益增多。联络组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支持发展中药材、食用菌、冷水鱼等“资源型”特色农业。截至目前,全县20个贫困村发展田园综合体项目1个、各类种植养殖基地15个、加工项目4个,每村每年集体经济收益增加2.4万元。
扶贫联络组通过“资产型”物业联营方式,内外联动促脱贫。整合资金支持园区标房建设,并把标房租赁收益和经营收益与贫困村捆绑。2018年,苏陕协作支持2150万元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项目,有效带动全县15个贫困村,每年每村收益10万元。他们采取“股权投入”的方式,支持漫川旅游扶贫项目和法官庙村美丽乡村项目2030万元,建设民宿、农家乐、茶叶展销中心等,打造“服务型”乡村旅游,股权撬动促脱贫,共带动16个贫困村集体每年稳定增收10万元,吸纳就业110人。他们积极支持“兜底型”金鸡光伏产业,支持资金3400万元壮大金鸡扶贫产业园,以配资入股的形式联结6719户无劳、弱劳特困贫困户;支持资金4360万元发展光伏扶贫电站,带动全县129个贫困村每村每年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左右,这两个项目累计为全县238个村新开发公益岗位2312个。
在范明辉及其山阳扶贫联络组成员的努力下,在山阳县的苏陕协作项目一个个建起来,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收益,还给村里种下“摇钱树”。
抓好消费扶贫 助推产品销售
山阳县的土特产很多,最有名的是核桃,产量大、品质好,核桃的深加工产品也很丰富。但是,这么多年,核桃的销量却很有限。是什么原因?带着这个疑问,范明辉走访了几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一名企业负责人告诉范明辉,山阳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有限,没有打开外面的市场。那么,该怎么帮?范明辉最先想到的是打感情牌。
2018年春节临近,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采购年货,山阳农产品被抢购一空。第一年的消费扶贫统计下来,六合区共采购山阳扶贫产品价值280万元。
但是,光打感情牌、扶贫牌不行,没有走市场化这条路子,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随后,经多方协调,经范明辉牵线搭桥,在六合区成立山阳农产品展销中心,推广销售山阳的优质农产品。从2018年起,山阳扶贫联络组逐步用市场化的手段,有效对接山阳的产品供求和南京的市场需求,建立“进社区、进门店、进农贸”的助销体系,搭建起“超市综合体、便利加盟店、线上新零售”的立体平台,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消费扶贫合力,实现了产销对接的精准帮扶。自今年6月份以来,山阳农产品已陆续进入南京苏果、永辉等85家超市大卖场和123家社区便利店,同步上线电商平台。
3年来,在范明辉的带领下,山阳扶贫联络组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共助销农产品5000万元,带动2300户贫困群众户均年增收1300元。
寻找招商项目 促进园区建设
山阳县易地移民搬迁安置1.3万户5.4万人,安置工作完成后,如何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范明辉认为,扶贫产业招引,就要立足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技能易学易懂,工厂能放在安置小区附近,不能有污染。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寻觅、艰难对接,终于选定了纺织产业。
今年2月份,数码纺织印花项目落户中村镇上湾村的移民安置小区,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年产90万套数码织袜生产线2条,吸纳周边移民搬迁安置点贫困劳动力60多人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我们有班上了,在家门口就业真方便,每月还能挣2000多元工资。”搬迁户魏登菊道出了心声。
万事总是开头难。有了第一家落户,接着就来了第二家、第三家。现在已经基本敲定3家企业将在山阳建厂,从上游的纱线、织袜到下游的印花、物流,将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根据范明辉的建议,县上已经在中村镇的安置小区规划了数码纺织产业园,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已经开工建设。
“这3年来,成为一名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参与者、推动者、实践者,我很自豪。‘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从踏进山阳的那天起,我就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现在,山阳县已经脱贫摘帽,我心里特别高兴。我还要努力工作,继续帮助山阳县巩固脱贫成效,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范明辉笑着说。
入户走访群众
在山阳县,有一位异乡人,但他以扶贫为己任,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帮干部开阔思路,想出一个个致富的“金点子”;力促销费扶贫,推动山阳农产品挤进南京市场;为搬迁户找就业门路,引来企业建设园区……在山阳扶贫的日子里,他勤勤恳恳,扶贫故事一串串。他就是南京市六合区驻山阳扶贫联络组负责人、山阳县委常委、副县长范明辉。
范明辉是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办干部。根据组织安排,2017年10月以来,他开启了一段新征程深处的陕西省山阳县扶贫。
“到了这里,就是自己人,大胆开展工作!”这是山阳县领导的一句话。这句话,饱含着深情厚谊。范明辉没把自己当外人。到山阳县第二天起,他就开始恶补学习相关政策。第二周起,他就一个镇一个镇调研。3个月后,他基本跑遍山阳近200个村。调研中,范明辉全面了解全县扶贫产业总体发展状况,也为谋划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苏陕扶贫协作打下了基础。
扶持产业大户 带动村民脱贫
千里迢迢来扶贫,范明辉更愿意帮干部群众开阔思路,找些“金点子”。
延坪镇青坪村坐落在高山上,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贫困发生率达62%。范明辉和大家聊天时,村民说得最多的是“我们村没有产业嘛。”“山上有五味子,但是变不成钱啊。”
村里的返乡小伙熊兵兵给范明辉留下深刻印象。熊兵兵谈起种植五味子,讲得头头是道。经过多次了解,范明辉发现这个年轻人有干事劲头,就给村干部讲:“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无非是资金、技术、带头人的问题。资金是基本条件,但人是关键,必须要有能力、有想法、有信心的带头人才能把产业搞好。”
经过论证评审,山阳扶贫联络组帮青坪村把五味子种植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鼓励熊兵兵成立了蒿坪河合作社,大胆创业,并支持资金30万元,以股权入股合作社,帮助其种植规模由20亩发展到200亩。熊兵兵所在组的农户全部加入合作社,现在共有社员70户。如今,青坪村已形成以五味子种植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收益达12万元。
2018年4月,范明辉到西泉村调研扶贫产业,遇到了村上的“能人”徐兵虎。徐兵虎打算办一个养鸡场,厂房建设刚结束,资金短缺。他对范明辉说,自己计划先养10万只“试水”。
范明辉对老徐的养鸡场很感兴趣,问他:“除了建设资金外,投产后流动资金怎么办?养殖成本考虑了吗?鸡蛋销路找好了没?”
对于这些问题,徐兵虎还真没认真考虑过,当晚就失眠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养鸡场的投资存在着风险。几天后,他找到范明辉说:“养鸡场我不干了,你能不能帮我推荐个好项目。”
范明辉向徐兵虎推荐了肉鸽项目,介绍他去南京考察。从南京回来后,老徐第一时间找到范明辉,急迫地说:“我要养鸽子,就养南京的那种鸽子,卖鸽子蛋。”2018年7月,借助山阳扶贫联络组争取的150万元项目发展资金,徐兵虎从六合区鸽业养殖基地购买了1200对蛋鸽苗。
为了让蛋鸽产业带动乡亲们早日脱贫,范明辉带领山阳扶贫联络组制定带贫政策,让当地6个贫困村入股公司,195户贫困户家庭也以入股形式参与养鸽项目。
让徐兵虎没想到的是,蛋鸽项目上马仅半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5万元。2019年12月底,公司举行分红大会,每个村分到2万元。由于蛋鸽项目的带动,当地18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年增收今年春天,老徐又从南京购买了3000对鸽苗,如今他的鸽场每天产鸽蛋600多枚,每天毛收入6000多元。截至今年5月底,徐兵虎已创造出70万元的经济效益。
延坪镇白龙村的周和喜在徐兵虎的带动下,筹资170万元修建了一处蛋鸽养殖基地。今年8月中旬,5200只鸽子从南京运回。为鼓励周和喜持续健康发展这一产业,范明辉等利用苏陕扶贫项目资金支持50万元,吸纳当地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其中。周和喜的蛋鸽养殖场经营不到一个月,收益接近10万元。
蛋鸽养殖项目不仅帮助农民脱贫,更重要的是让当地群众改变了观念,懂得了市场的重要性。现在,群众观念变了,蛋鸽养殖成为山阳县的一个新兴产业。
不走“寻常路” 发展集体经济
在长时间的走访调研中,范明辉发现,不少村干部办事习惯用老办法,胆子不够大,不敢“无中生有”。于是,范明辉积极出点子,想办法,让贫困村有了新产业。
这种情况和范明辉所在的六合区龙袍街办的一些村相似。范明辉告诉村党支部书记方昌书:“要解放思想,跳出把村集体产业‘狭义’地理解为发展种植养殖业的思维圈子。发展村集体经济还可以整合集体资金,拉上有意愿的老百姓入股,以村委会的名义,到市区好的地段购置门面房,通过物业租赁的形式收取租金,获得稳定的收益,既可以发展村集体经济,又可以带动老百姓分红。”
这个建议让村干部眼前一亮。随后,镇村结对支持126万元,发动村民集资入股,出资167万元在商州区江南世纪城购置门面房一处。目前,房屋已经出租,每年收益不低于6万元,带动全村35户贫困群众年均增收340元。
每次见到范明辉,方昌书总是说:“谢谢范县长,让我们村在城里有了一棵‘摇钱树’。房子拿到手,刚几个月就涨了10多万元,而且产权40年,按照每年最低6万元来算,就是240万元收益,这可比搞养殖种植划算、保险多了。还是你这南京人理念好,管用!”
每当听到这样“充分肯定”的话,范明辉的内心也很感慨。他深刻地感受到,只要真正把自己摆到山阳的发展中去,用心用情关心这个地方,想方设法、敢想敢干,一定能办成让老百姓满意的事。
3年来,在范明辉的带领下,六合区驻山阳扶贫联络组支持建设的村集体产业日益增多。联络组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支持发展中药材、食用菌、冷水鱼等“资源型”特色农业。截至目前,全县20个贫困村发展田园综合体项目1个、各类种植养殖基地15个、加工项目4个,每村每年集体经济收益增加2.4万元。
扶贫联络组通过“资产型”物业联营方式,内外联动促脱贫。整合资金支持园区标房建设,并把标房租赁收益和经营收益与贫困村捆绑。2018年,苏陕协作支持2150万元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项目,有效带动全县15个贫困村,每年每村收益10万元。他们采取“股权投入”的方式,支持漫川旅游扶贫项目和法官庙村美丽乡村项目2030万元,建设民宿、农家乐、茶叶展销中心等,打造“服务型”乡村旅游,股权撬动促脱贫,共带动16个贫困村集体每年稳定增收10万元,吸纳就业110人。他们积极支持“兜底型”金鸡光伏产业,支持资金3400万元壮大金鸡扶贫产业园,以配资入股的形式联结6719户无劳、弱劳特困贫困户;支持资金4360万元发展光伏扶贫电站,带动全县129个贫困村每村每年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左右,这两个项目累计为全县238个村新开发公益岗位2312个。
在范明辉及其山阳扶贫联络组成员的努力下,在山阳县的苏陕协作项目一个个建起来,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收益,还给村里种下“摇钱树”。
抓好消费扶贫 助推产品销售
山阳县的土特产很多,最有名的是核桃,产量大、品质好,核桃的深加工产品也很丰富。但是,这么多年,核桃的销量却很有限。是什么原因?带着这个疑问,范明辉走访了几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一名企业负责人告诉范明辉,山阳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有限,没有打开外面的市场。那么,该怎么帮?范明辉最先想到的是打感情牌。
2018年春节临近,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采购年货,山阳农产品被抢购一空。第一年的消费扶贫统计下来,六合区共采购山阳扶贫产品价值280万元。
但是,光打感情牌、扶贫牌不行,没有走市场化这条路子,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随后,经多方协调,经范明辉牵线搭桥,在六合区成立山阳农产品展销中心,推广销售山阳的优质农产品。从2018年起,山阳扶贫联络组逐步用市场化的手段,有效对接山阳的产品供求和南京的市场需求,建立“进社区、进门店、进农贸”的助销体系,搭建起“超市综合体、便利加盟店、线上新零售”的立体平台,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消费扶贫合力,实现了产销对接的精准帮扶。自今年6月份以来,山阳农产品已陆续进入南京苏果、永辉等85家超市大卖场和123家社区便利店,同步上线电商平台。
3年来,在范明辉的带领下,山阳扶贫联络组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共助销农产品5000万元,带动2300户贫困群众户均年增收1300元。
寻找招商项目 促进园区建设
山阳县易地移民搬迁安置1.3万户5.4万人,安置工作完成后,如何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范明辉认为,扶贫产业招引,就要立足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技能易学易懂,工厂能放在安置小区附近,不能有污染。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寻觅、艰难对接,终于选定了纺织产业。
今年2月份,数码纺织印花项目落户中村镇上湾村的移民安置小区,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年产90万套数码织袜生产线2条,吸纳周边移民搬迁安置点贫困劳动力60多人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我们有班上了,在家门口就业真方便,每月还能挣2000多元工资。”搬迁户魏登菊道出了心声。
万事总是开头难。有了第一家落户,接着就来了第二家、第三家。现在已经基本敲定3家企业将在山阳建厂,从上游的纱线、织袜到下游的印花、物流,将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根据范明辉的建议,县上已经在中村镇的安置小区规划了数码纺织产业园,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已经开工建设。
“这3年来,成为一名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参与者、推动者、实践者,我很自豪。‘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从踏进山阳的那天起,我就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现在,山阳县已经脱贫摘帽,我心里特别高兴。我还要努力工作,继续帮助山阳县巩固脱贫成效,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范明辉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