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下的阳光银行
文章字数:3765
山阳县金鸡扶贫产业园
山阳县高坝店镇双寨村光伏扶贫电站
山阳县高坝店镇金山村“农光互补”百药园示范基地
山阳县金鸡扶贫产业园联村光伏扶贫电站
张宏
深秋时节,寒气渐浓,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张湾组贫困户陈前丽穿着黑色呢子,满脸红彤彤的一股子热劲。闻讯笔者前来采访,她清扫完水泥路就赶到了村委会。
“要不是光伏发电,我还没有保洁员这个岗位,现在每月1200元工资,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好事情!”陈前丽坐在凳子上,急不可待地打开了话匣子,“几年前,5口之家全靠丈夫熊嘉才一人操劳,日子过得很紧巴,3个孩子穿的衣服都是别人给的。现在政策好得很,我有了工资收入,生活越过越有奔头。”
陈前丽脱贫后能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持续增加收入的事例,在山阳县数不胜数。
近年来,山阳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在2016年国家扶贫日大会上引进光伏扶贫项目,按照“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的思路,创新探索联村电站建设,实行“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五统一。目前,全县建成联村光伏扶贫电站7座31.94兆瓦;利用荒坡、学校、房屋屋顶,建成108个单村光伏扶贫电站142座8.04兆瓦。全县129个贫困村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
建管并举 精做帮扶后续文章
山阳县是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有贫困人口10万之多。针对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贫困实际,县委、县政府早有破题之策。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以《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精准脱贫》为题,向总书记汇报了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几年来,山阳县面对脱贫攻坚和水源涵养地保护的双重责任,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通过产业和就业扶持,全县12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0.4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02%。
群众能在短时期内快速脱贫,得益于山阳县产业体系建设。在药、果、菌、畜四大支柱产业之外,光伏扶贫发电成为蓝天白云下群众增收的“阳光银行”。
在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中,山阳县整合中省财政资金、宁商协作资金、部门帮扶资金,企业不参股,制定出台《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资产权属管理办法》《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电站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单村电站全部确权到村,联村电站综合考虑贫困村大小、贫困人口多少、集体经济强弱“三个权重”精准确权。县、镇、村三级建立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资产信息登记、资产确权管理“两本台账”,发放村级确权证书。
据山阳县县长袁良善介绍,县上创新“三带三创”产业带贫机制,推行“光伏+产业”多重收益模式,实现光伏扶贫贫困村全覆盖。目前,142座单村电站分别确权到104个贫困村,7座联村电站确权到129个贫困村,每村平均确权光伏扶贫电站资产229万元,年均收益7万元以上,光伏扶贫发电收益成为支撑贫困村集体经济的“主心骨”,实现了“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光伏扶贫,建设是基础,运维是保障。山阳县实行市场化运作、信息化监控、责任化管护“三化”运维模式。县扶投公司保证光伏扶贫电站长久稳定运营,采取政府主导、专业运维、公司管理的运营机制,选聘中利腾辉公司作为第三方,承担全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任务,以精细运维保障电站稳定高效运行;建设“全县光伏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实现村级扶贫电站实时运行数据的联网监控、智能信息化分析,及时发现、迅速处理电站故障,最大程度减少故障损失;单村电站实行“站长制”,从贫困户中选聘1至2名电站管护人员,负责日常管护和安全生产;联村电站实行“认领制”,定期组织清洁,营造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电站管护的浓厚氛围。
山阳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李文告诉笔者:“光伏电站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分别由农光互补、荒山村级联建和单村自建三大板块构成,目的是长期解决群众就业增收和村集体公益性开支。”
农光互补 高空发电地下生金
在山大林密的秦岭腹地,土地资源十分紧缺,集中连片良田更是寥寥无几。
发展什么产业能少用地、用闲地、不用地?山阳县定位光伏扶贫电站,实现土地节约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我们村北面的山坡上,300多亩退耕还林地,荒了多年没人种,蒿草长得一人高,3年前县扶投公司开发光伏发电站,为群众带来了收益。你看,那一道从东向西的空中电板,像是缠在半山的蓝色腰带。”在中村镇土桥村委会广场,村党支部书记吴成民遥望远处,眼睛闪烁着希望之光。
楼下办公,屋顶发电,是法官镇法官庙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生动实践。法官镇镇长雷丹萌说:“利用屋顶发电,既能防晒防水,又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解决更多贫困户上岗就业。”
该村26岁的副支书杨伟告诉笔者,2017年10月,村上抢抓国家大力推广光伏扶贫政策机遇,“四支队伍”反复研究并邀请专家论证,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官农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率先试点,在村服务中心楼顶建成村级光伏电站1处,装机容量40kW。
因地制宜,宜建则建,光伏产业园在山阳县风生水起。在三大构成板块中,“农光互补”模式成为产业收益叠加的一面旗帜。
“光伏扶贫电站在全县大规模建成,离不开县委书记张国瑜前瞻性谋划,也与县委常委、副县长李伟创新推动、精心指导和辛勤的付出密不可分。他夜以继日地设计方案,规范了资产管理、运维管理、收益使用管理和公益岗位设置管理。”县扶投公司总经理代正有语重心长地说。
超前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在取得脱贫攻坚决战胜利后,长效产业再次描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山阳县在全省率先实施“光伏+产业”模式,为有效节约土地、提高经济效益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走进光伏基地,总能让人耳目一新。高坝店镇金山村实施“光伏+中药材”,发展中药材500亩,吸纳23名贫困户直接参与管理和务工就业;板岩镇耿村实施“光伏+食用菌”,建设食用菌养殖示范园130亩,带动18户贫困户直接增收1200元以上;金鸡扶贫产业园建设“光伏+金鸡”两大产业,探索形成了金鸡、光伏“2+X”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农业“一地收三金”多重收益。
科技赋能,让“农光互补”的带贫能力不断增强。在高坝店镇金山村山阳络亿科技产业示范园,笔者看到,5米多高的太阳能电板一字排开,前后左右错落有致,犹如一个蓝色的帐篷。潮湿的地面上,100个中药材品种间隔成整齐的方块,每个品种100平方米。该公司董事长刘祥明说:“这个151亩的科普示范基地号称‘百花园林’,为全县‘农光互补’基地培育道地中药材苗木,每到开春盛夏,园子里奇花异草绚丽夺目,还能带动2000多户6500人就业增收。”
一缕阳光万两银,空中地下双增收。据山阳县扶投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20年9月30日,“光伏+产业”模式累计发电7072.894万千瓦时,累计收益3684.53万元,惠及18个镇办129个贫困村2989名贫困人口。
科学分配 注入脱贫强劲动力
光伏发电,重在建设,要在管理,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为此,山阳县严格把好办法制定关、使用范围关、发放程序关“三道关口”,确保收益分配公平、合理、透明。
在具体操作中,山阳县认真贯彻政策要求,完善了公益岗位考评、村级分配考核等配套办法,指导全县做好光伏扶贫收益分配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明确年度使用计划,通过“五步两公示一审批”流程,实施动态管理,因事设岗、因岗定酬、人岗相适、严防泛化,精准使用光伏扶贫资金。严格落实群众民主评议、镇村两级公示工作流程,贫困村年初制定使用计划,全程接受各方监督,年底进行结果公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光伏盈利资金使用上,山阳县按照2∶8比例进行分配,即收益80%用于开发设立公益岗,20%用于小型公益事业支出和其他奖励、激励和扶助开支。明确贫困户不出资、不入股,通过村级开发公益岗位,使贫困群众上岗劳动获取报酬。
“我们不养懒汉,不搞平均分配,鼓励贫困群众励志脱贫,勤劳致富。”山阳县中村镇镇长张雄伟坦言。
吴成民还告诉笔者,土桥村以每亩450元租金,将300多亩山地流转给县扶投公司,让荒坡变成了“聚宝盆”,户均年土地流转金300多元。
自然资源变成了“真金白银”,群众共享脱贫政策红利。以法官庙村为例,该村按照“村制定、镇审批、县备案”的原则,制定出台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方案》,依据2∶8分配标准,推行“以事设岗、以岗定人”,设置公益性岗位11个,通过日考勤、月考核、季发放的管理办法,目前累计发放公益岗工资8.46万元,修复饮水管道、河堤等公益事业支出2.5万元,累计分配收益10.96万元,待发放公益岗工资3.3万元。到2020年底,公益岗工资支出将占收益80.8%,其他支出占收益的17.19%。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光伏发电让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同时,使更多的贫困群众走上了永不返贫的道路。目前,山阳县129个贫困村开发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857个,年均工资达6000元以上。实施小型公益事业项目287个,使用资金369.2万元,奖励补助264.5万元。
高空架起“蓝板子”,群众赚足“红票子”。俯瞰丰阳大地,在金鸡扶贫产业园、高坝店镇金山村等地建设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犹如镶嵌在原野中的蓝宝石熤熤生辉,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绚丽的山水画。
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阳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强化精准施策,持续对标补短,开展后续帮扶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生态保护与群众脱贫双赢。”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