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优秀孝廉文化弘扬与传承情况的调研协商报告
文章字数:4181
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我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今年市政协和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联合征集孝廉文化资料,编印《孝廉文化》专辑,开展“优秀孝廉文化弘扬与传承”专题调研协商活动。整个工作按照市县联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彰显特色的原则,坚持征集资料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挖掘典型与分析问题相结合、宣传推介与建言献策相结合,确保了协商工作的质量和成效。此项工作自年初启动以来,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加强工作对接,推动工作实施;市文旅局等相关单位及时提供资料,支持工作开展;各县区政协及纪委监委、宣传部、文旅局立足各自实际,积极组织整理提供相关资料,做好本县区调研协商;社会各界和广大文化学者踊跃搜集并撰写稿件,说渊源、谈发展,讲事例、提建议,为专题调研和专辑编撰夯实了素材基础;市政协文史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进行专题调研,于10月中旬召开了优秀孝廉文化弘扬与传承专题调研协商座谈会,了解工作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协商对策建议。
主要工作成效
孝廉文化包含孝道文化与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和践行孝廉文化,既是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也是立身之本、齐家之要、为官之道、成事之基。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纪监、宣传、文旅等部门以及广大文化工作者按照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署,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旋律为抓手,创新方式,完善举措,加大力度,不断推动优秀孝廉文化繁荣发展,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文化内涵不断丰富。以孝老爱亲和清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孝廉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之一。孝廉文化是伴随历史发展演进而且不断赋予新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各地积极对传统孝廉文化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容加以继承和完善,对有局限性甚至错误的内容加以剔除,并赋予新的时代元素。给“孝”的狭义内涵增添了许多国家情怀、集体观念和时代意识,将“廉”的道德要求拓展至对所有掌握公权力者的刚性约束,此外,把孝廉文化传承与家教、家训、家风培养有机结合,与树模评优、信用评价和考核认定等工作统筹推进,大力弘扬孝廉文化。
传承方式持续创新。孝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经过千百年的代代相传而绵连不绝,一直发挥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积极作用。各地在孝廉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过程中,创新方式,搭建载体,拓宽渠道,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将廉政文化学习纳入各级党员干部的培训和考核管理之中,把廉政考试作为各级拟提拔重用干部必经的程序和要求,进一步推进广大干部队伍的廉政文化普及工作。二是将孝道文化与农村扶志扶智、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采取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有序推进“孝”文化的传播。三是将孝廉文化纳入城市文化公园、文化墙、公益电子屏幕和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的宣传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加大宣传,使孝廉文化逐渐深入人心。
主题活动有声有色。为充分发挥商洛“文化绿洲”“戏剧之乡”的独特优势和影响力,近年来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孝廉文化主题活动,推动了孝廉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突出商洛地域特色,以孝廉文化为题材,先后组织文艺院团创作排演歌曲《父亲》《母亲》《清风颂》《人民公仆》、歌伴舞《不忘初心》、配乐诗朗诵《廉洁自律》、花鼓小戏《廉政灶》、小品《夕阳红如血》、秦腔折子戏《包公赔情》、快板《廉政清风扑面来》、眉户小戏《心灵的呼唤》等30多个优秀文艺作品。其中山阳县剧团创作排练的大型廉政题材汉剧《程豫》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2020年全省艺术创作重点资助项目,拟纳入“廉政文化三秦行”演出剧目在全省巡演。突出“孝义”“清风”主题,先后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孝廉书画系列展览和孝廉文化阅读等大型文化活动。
特色品牌初步显现。在孝廉文化建设和传承过程中,各地充分依托悠久历史和风土人情,不断挖掘文化内涵,积极塑造典型标识,打造了一批孝廉文化特色品牌,并通过示范引领,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商州区初步形成以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张载后人群体勤俭、孝廉传家为主要内容的孝廉文化品牌;柞水县不断做响做亮以《诗经》名句“张仲孝友”发源地“孝义厅”为主要标识的文化品牌;镇安县经过进一步研究考证,积极打造以廉吏聂涛崇高精神风范为主的孝廉文化品牌;山阳县通过优秀共产党员、扶贫干部李长庆的先进事迹,不断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孝廉文化品牌。同时,深入开展“商洛好人”“商洛孝子”“商洛道德楷模”等商洛特色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加快了孝廉文化发展。
社会影响日益深远。经过近年来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孝廉文化建设工作实施顺利、成效明显,社会影响日益深远。一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孝廉文化以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在整个文化事业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既丰富了文化事业的内容,又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二是提高了全民道德素养。通过深入推进孝廉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等工作,加快了孝廉文化传播,提高了全民道德素养,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孝廉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三是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孝廉文化采用思想教化和道德熏陶等方式,从思想动机的源头阻止了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发生,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孝廉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工作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协调机制不健全,工作推进不平衡。孝廉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工作缺乏硬性要求,各地开展情况差异很大、不够平衡。此外,孝廉文化虽然作为独特的文化类型相传了几千年,但在具体工作推进或管理过程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又将“孝”与“廉”区分对待。廉政文化由纪委监委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加以弘扬和传承,工作得到持续推进;而孝道文化归为道德修养的内容,没有责任主体,工作实施相对滞后。
文化研究有待加强,品牌影响力有限。我市孝廉文化的资源相当丰富,但因挖掘和研究还不到位,文化内涵过于简单,且呈碎片化,品牌影响力有限。如:柞水的“孝义”文化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还有《诗经》的印证,但社会知晓率并不高;山阳县大型廉政题材汉剧《程豫》,虽然拟纳入“廉政文化三秦行”演出剧目,但需完善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
宣传普及不到位,社会氛围不浓厚。整个孝廉文化缺少系统规划,孝廉文化建设有忽冷忽热现象,个别单位和人员对孝廉文化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在孝廉文化宣传中,还存在电视宣传不经常、网络宣传不全面、平面媒体宣传不新鲜等问题,相关文艺作品创作滞后,真正有教育意义的孝廉现实题材文艺作品不多,全社会参与孝廉文化弘扬与传承还不够积极,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孝廉文化建设的氛围还没有形成。
强化举措推进工作
弘扬和传承孝廉文化,既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又是奋力谱写商洛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内在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以及广大文化工作者应优化思路、强化举措,切实加强孝廉文化的宣传、弘扬和传承工作,不断提高商洛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编制规划,统筹实施。要利用当前市县区“十四五”规划编制的良好契机,将孝廉文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纳入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议事日程,不断引领和规范孝廉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工作。在孝廉文化建设规划编制中,应进一步明确总体目标、推进举措、责任主体、实施步骤等方面内容,坚持弘扬主旋律、贴近时代感、突出功能性的工作原则,将孝廉文化的宣传教育及各项主题活动,与各级宣传文化教育主管部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部门和各单位的经常性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把孝廉文化建设成效作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评比的重要依据,促进全社会推进孝廉文化建设。此外,在规划具体实施中,坚持远近结合,分清轻重缓急,稳步有序推进,确保孝廉文化建设成效。
注重研究,打造品牌。加大文化研究工作力度,挖掘地域特色内涵,不断打造具有商洛标识的响亮孝廉文化品牌。一是充分发掘本乡本土的孝廉文化资源,采取用本土人物讲本土故事、创本土特色的方式,创作本土孝廉文化精品。二是采取研究孝义、弘扬孝德、评选孝子、征集孝址、举办孝节、拓展孝商、繁荣孝艺、建设孝景等举措,打造孝廉文化学研品牌。三是以优秀家族孝廉文化为基础,选择一批影响力较大的家规家教,搜集家族孝廉事迹,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推广,讲好身边的孝廉模范人物和故事,推进家风孝廉文化品牌建设。四是通过挖掘张仲、张载、聂涛、晏安澜等历史名人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内核,进一步做响做亮商洛名人孝廉文化品牌。
丰富载体,扩大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传播途径,丰富载体,拓宽渠道,扩大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播孝廉文化。采取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方法,运用讲孝廉故事、诵孝廉诗词、唱孝廉歌谣、组织师生收集撰写孝廉格言警句等多种形式,使孝廉理念、孝廉意识入脑入心,从小培养行为习惯。二是在党员干部教育中推动孝廉文化。将孝廉文化建设作为讲党课、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作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培养党员干部的孝廉思想和孝廉行为,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崇尚孝廉、褒扬孝廉的新风尚。三是在大众文化活动中普及孝廉文化。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报告会等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优秀孝廉文化故事,普及优秀孝廉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各交通要道及城镇街巷等公共场所,设置孝廉文化公益广告、二十四孝图、孝廉文化灯箱、孝廉文化景观等设施,不断营造孝廉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完善机制,提升成效。要将孝廉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强化协调管理,努力形成责权明晰、分工协作的工作推进格局,不断提升工作成效。一是建立孝廉文化建设协调推进机构。按照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成立由各级党委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牵头,纪监、宣传、文旅、教育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孝廉文化建设协调推进机构,专门协调相关事项,推进工作开展。二是将孝廉文化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内容。让孝廉文化渗透到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匡正行为,滋润心灵,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将孝廉文化建设成效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要依据。通过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和个人道德信誉评价等手段,进一步推进孝廉文化建设,提升孝廉文化弘扬与传承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主要工作成效
孝廉文化包含孝道文化与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和践行孝廉文化,既是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也是立身之本、齐家之要、为官之道、成事之基。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纪监、宣传、文旅等部门以及广大文化工作者按照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署,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旋律为抓手,创新方式,完善举措,加大力度,不断推动优秀孝廉文化繁荣发展,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文化内涵不断丰富。以孝老爱亲和清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孝廉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之一。孝廉文化是伴随历史发展演进而且不断赋予新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各地积极对传统孝廉文化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容加以继承和完善,对有局限性甚至错误的内容加以剔除,并赋予新的时代元素。给“孝”的狭义内涵增添了许多国家情怀、集体观念和时代意识,将“廉”的道德要求拓展至对所有掌握公权力者的刚性约束,此外,把孝廉文化传承与家教、家训、家风培养有机结合,与树模评优、信用评价和考核认定等工作统筹推进,大力弘扬孝廉文化。
传承方式持续创新。孝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经过千百年的代代相传而绵连不绝,一直发挥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积极作用。各地在孝廉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过程中,创新方式,搭建载体,拓宽渠道,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将廉政文化学习纳入各级党员干部的培训和考核管理之中,把廉政考试作为各级拟提拔重用干部必经的程序和要求,进一步推进广大干部队伍的廉政文化普及工作。二是将孝道文化与农村扶志扶智、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采取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有序推进“孝”文化的传播。三是将孝廉文化纳入城市文化公园、文化墙、公益电子屏幕和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的宣传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加大宣传,使孝廉文化逐渐深入人心。
主题活动有声有色。为充分发挥商洛“文化绿洲”“戏剧之乡”的独特优势和影响力,近年来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孝廉文化主题活动,推动了孝廉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突出商洛地域特色,以孝廉文化为题材,先后组织文艺院团创作排演歌曲《父亲》《母亲》《清风颂》《人民公仆》、歌伴舞《不忘初心》、配乐诗朗诵《廉洁自律》、花鼓小戏《廉政灶》、小品《夕阳红如血》、秦腔折子戏《包公赔情》、快板《廉政清风扑面来》、眉户小戏《心灵的呼唤》等30多个优秀文艺作品。其中山阳县剧团创作排练的大型廉政题材汉剧《程豫》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2020年全省艺术创作重点资助项目,拟纳入“廉政文化三秦行”演出剧目在全省巡演。突出“孝义”“清风”主题,先后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孝廉书画系列展览和孝廉文化阅读等大型文化活动。
特色品牌初步显现。在孝廉文化建设和传承过程中,各地充分依托悠久历史和风土人情,不断挖掘文化内涵,积极塑造典型标识,打造了一批孝廉文化特色品牌,并通过示范引领,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商州区初步形成以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张载后人群体勤俭、孝廉传家为主要内容的孝廉文化品牌;柞水县不断做响做亮以《诗经》名句“张仲孝友”发源地“孝义厅”为主要标识的文化品牌;镇安县经过进一步研究考证,积极打造以廉吏聂涛崇高精神风范为主的孝廉文化品牌;山阳县通过优秀共产党员、扶贫干部李长庆的先进事迹,不断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孝廉文化品牌。同时,深入开展“商洛好人”“商洛孝子”“商洛道德楷模”等商洛特色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加快了孝廉文化发展。
社会影响日益深远。经过近年来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孝廉文化建设工作实施顺利、成效明显,社会影响日益深远。一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孝廉文化以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在整个文化事业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既丰富了文化事业的内容,又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二是提高了全民道德素养。通过深入推进孝廉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等工作,加快了孝廉文化传播,提高了全民道德素养,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孝廉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三是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孝廉文化采用思想教化和道德熏陶等方式,从思想动机的源头阻止了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发生,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孝廉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工作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协调机制不健全,工作推进不平衡。孝廉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工作缺乏硬性要求,各地开展情况差异很大、不够平衡。此外,孝廉文化虽然作为独特的文化类型相传了几千年,但在具体工作推进或管理过程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又将“孝”与“廉”区分对待。廉政文化由纪委监委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加以弘扬和传承,工作得到持续推进;而孝道文化归为道德修养的内容,没有责任主体,工作实施相对滞后。
文化研究有待加强,品牌影响力有限。我市孝廉文化的资源相当丰富,但因挖掘和研究还不到位,文化内涵过于简单,且呈碎片化,品牌影响力有限。如:柞水的“孝义”文化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还有《诗经》的印证,但社会知晓率并不高;山阳县大型廉政题材汉剧《程豫》,虽然拟纳入“廉政文化三秦行”演出剧目,但需完善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
宣传普及不到位,社会氛围不浓厚。整个孝廉文化缺少系统规划,孝廉文化建设有忽冷忽热现象,个别单位和人员对孝廉文化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在孝廉文化宣传中,还存在电视宣传不经常、网络宣传不全面、平面媒体宣传不新鲜等问题,相关文艺作品创作滞后,真正有教育意义的孝廉现实题材文艺作品不多,全社会参与孝廉文化弘扬与传承还不够积极,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孝廉文化建设的氛围还没有形成。
强化举措推进工作
弘扬和传承孝廉文化,既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又是奋力谱写商洛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内在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以及广大文化工作者应优化思路、强化举措,切实加强孝廉文化的宣传、弘扬和传承工作,不断提高商洛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编制规划,统筹实施。要利用当前市县区“十四五”规划编制的良好契机,将孝廉文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纳入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议事日程,不断引领和规范孝廉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工作。在孝廉文化建设规划编制中,应进一步明确总体目标、推进举措、责任主体、实施步骤等方面内容,坚持弘扬主旋律、贴近时代感、突出功能性的工作原则,将孝廉文化的宣传教育及各项主题活动,与各级宣传文化教育主管部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部门和各单位的经常性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把孝廉文化建设成效作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评比的重要依据,促进全社会推进孝廉文化建设。此外,在规划具体实施中,坚持远近结合,分清轻重缓急,稳步有序推进,确保孝廉文化建设成效。
注重研究,打造品牌。加大文化研究工作力度,挖掘地域特色内涵,不断打造具有商洛标识的响亮孝廉文化品牌。一是充分发掘本乡本土的孝廉文化资源,采取用本土人物讲本土故事、创本土特色的方式,创作本土孝廉文化精品。二是采取研究孝义、弘扬孝德、评选孝子、征集孝址、举办孝节、拓展孝商、繁荣孝艺、建设孝景等举措,打造孝廉文化学研品牌。三是以优秀家族孝廉文化为基础,选择一批影响力较大的家规家教,搜集家族孝廉事迹,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推广,讲好身边的孝廉模范人物和故事,推进家风孝廉文化品牌建设。四是通过挖掘张仲、张载、聂涛、晏安澜等历史名人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内核,进一步做响做亮商洛名人孝廉文化品牌。
丰富载体,扩大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传播途径,丰富载体,拓宽渠道,扩大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播孝廉文化。采取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方法,运用讲孝廉故事、诵孝廉诗词、唱孝廉歌谣、组织师生收集撰写孝廉格言警句等多种形式,使孝廉理念、孝廉意识入脑入心,从小培养行为习惯。二是在党员干部教育中推动孝廉文化。将孝廉文化建设作为讲党课、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作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培养党员干部的孝廉思想和孝廉行为,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崇尚孝廉、褒扬孝廉的新风尚。三是在大众文化活动中普及孝廉文化。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报告会等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优秀孝廉文化故事,普及优秀孝廉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各交通要道及城镇街巷等公共场所,设置孝廉文化公益广告、二十四孝图、孝廉文化灯箱、孝廉文化景观等设施,不断营造孝廉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完善机制,提升成效。要将孝廉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强化协调管理,努力形成责权明晰、分工协作的工作推进格局,不断提升工作成效。一是建立孝廉文化建设协调推进机构。按照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成立由各级党委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牵头,纪监、宣传、文旅、教育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孝廉文化建设协调推进机构,专门协调相关事项,推进工作开展。二是将孝廉文化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内容。让孝廉文化渗透到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匡正行为,滋润心灵,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将孝廉文化建设成效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要依据。通过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和个人道德信誉评价等手段,进一步推进孝廉文化建设,提升孝廉文化弘扬与传承工作的质量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