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多措并举抓就业
文章字数:748
本报讯(周雯)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柞水县以扩大县外务工规模、拓宽就地就业渠道和做优村级劳务服务为抓手,推动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带动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扩大县外务工规模。广泛征集就业岗位,建立“岗位供给清单”,根据就业扶贫实名制台账,掌握就业需求情况。通过上门提供服务、网络推荐岗位等形式每周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推介1次岗位招聘信息。不断深化苏陕劳务协作,持续巩固与西安、新疆等地劳务合作协作关系,全年向江苏输出贫困劳动力就业不少于100人,向其他对口协作地输出贫困劳动力就业不少于1000人;充分发挥5个职介机构作用,深入镇村开展巡回招聘活动,全年有组织输出贫困劳动力就业不少于1000人;做优做强“柞水拾棉工”“红岩架子工”等劳务品牌,每个村(社区)至少培养1名劳务能人,鼓励在县外建立劳务工作站,全年通过劳务能人有组织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不少于2000人。
拓宽就地就业渠道。全面推进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建设、培育和认定工作,累计培育认定就业扶贫基地20个、社区工厂12个,全年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不少于1300人。县内重点企业在新招聘岗位中至少设置30%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提供给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不低于项目用工总数30%;持续发展种植养殖、文化旅游等传统产业,大力支持直播带货、网络零售等新业态发展,做好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技能培训、创业后续辅导等服务,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合理开发扶贫类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
做优村级劳务服务。不断规范壮大79个村(社区)劳务工作队,全面推行“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劳务工作队+贫困劳动力”就业模式。通过村级劳务工作队承接劳务项目,统一提供服务、组织务工,将无法实现转移就业的留守贫困劳动力捆绑在就业链条上,全年至少带动3000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扩大县外务工规模。广泛征集就业岗位,建立“岗位供给清单”,根据就业扶贫实名制台账,掌握就业需求情况。通过上门提供服务、网络推荐岗位等形式每周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推介1次岗位招聘信息。不断深化苏陕劳务协作,持续巩固与西安、新疆等地劳务合作协作关系,全年向江苏输出贫困劳动力就业不少于100人,向其他对口协作地输出贫困劳动力就业不少于1000人;充分发挥5个职介机构作用,深入镇村开展巡回招聘活动,全年有组织输出贫困劳动力就业不少于1000人;做优做强“柞水拾棉工”“红岩架子工”等劳务品牌,每个村(社区)至少培养1名劳务能人,鼓励在县外建立劳务工作站,全年通过劳务能人有组织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不少于2000人。
拓宽就地就业渠道。全面推进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建设、培育和认定工作,累计培育认定就业扶贫基地20个、社区工厂12个,全年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不少于1300人。县内重点企业在新招聘岗位中至少设置30%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提供给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不低于项目用工总数30%;持续发展种植养殖、文化旅游等传统产业,大力支持直播带货、网络零售等新业态发展,做好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技能培训、创业后续辅导等服务,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合理开发扶贫类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
做优村级劳务服务。不断规范壮大79个村(社区)劳务工作队,全面推行“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劳务工作队+贫困劳动力”就业模式。通过村级劳务工作队承接劳务项目,统一提供服务、组织务工,将无法实现转移就业的留守贫困劳动力捆绑在就业链条上,全年至少带动3000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