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专家”引领乡亲跑出致富“加速度”
文章字数:3803
叶军海在葡萄园里剪枝
叶军海在推销水果
立冬已过,天气渐寒,农田里虽然是一片萧索景象,但那里却孕育着来年收获的希望。11月16日,在丹凤县商镇黑沟河村葡萄基地,10多名群众围着一位瘦削的中年男子,认真聆听他讲解冬季葡萄剪枝注意事项。这位被围着的“焦点”男子,在丹凤县果农圈是一位名人。每年科管关键时期,找他寻求指导、解疑释惑的人不计其数。他就是丹凤县绿怡果业合作社法人、商洛市首届“十佳农民”——今年58岁的“土专家”叶军海。
从种植5亩地葡萄到种植33亩水杂果园,年收入由1000多元增加到20万元,叶军海用了40年的时间来实践探索,他也由产业大户转变为当地的“土专家”、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群众规模化发展水杂果产业1200亩,果农从穷得吃不饱饭到户均年增收4万多元,让黑沟河村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彻底甩掉了穷帽子。
“拿出全部家当,一点一点摸索实践”
40年前,高中毕业的叶军海在一次葡萄科管培训会上听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一句话,那是他第一次认识到科管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老师讲地别的啥我都记不清了,唯独这句话我一直记得。他说‘地垄上非常适合种葡萄,种成之后给丹凤葡萄酒厂提供原材料。酒厂的回收价是1毛7分钱,按每亩地的产量再除以面积,大概就是这一尺土地的收益是一块钱’。”高中毕业后的叶军海在迷茫之际,被农艺师的这句话点燃了种植葡萄的热情。
20世纪70年代初,正是丹凤县葡萄酒处于火爆的时候。那次培训后,叶军海回村后不顾家人反对,凑了240元钱承包了5亩土地,全部种上葡萄。这个举动在其他村民看来不可理喻,简直是疯狂之举。彼时的他,只有满腔孤勇和说干就干的决心。
“在当时,娶个媳妇的彩礼也就240元钱,这是我的全部身家。”孤注一掷地叶军海一头扎进葡萄种植中,从零学起,一点一点摸索实践。除了外出学习,他就没日没夜地钻在葡萄地里。在他的悉心管理下,那年的葡萄大获丰收,除去土地承包、肥料等费用,他净赚1700元,迈入“千元户”行列。
“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好”
叶军海尝到了种植葡萄的甜头,其他村民纷纷效仿,也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3年后,丹凤县葡萄酒厂改制,对葡萄的需求骤减,加上那些年全县发展葡萄的种植户逐年增多,村里的葡萄一度出现滞销,种植户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损失,许多村民只好改种别的作物。
面对市场的变化,叶军海适时调整思路,引进了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在产量质量和品种上下功夫,又重新抢占市场。
1983年,叶军海通过丹凤县林果站牵线,从山东蓬莱引进了红灯樱桃、京白桃、巨峰葡萄3个新品种,自己在黑沟河村摸索着种植,当年就发展了17亩樱桃、10亩桃、6亩葡萄,采取承包土地的方式,决心专门种植水果。那时,他还当起学生,只身前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潜心学习现代果业栽培技术。
“我们村素有种植樱桃的传统,我的樱桃树是在原来的树上嫁接的新种条。”叶军海说,红灯樱桃是他最早在丹凤县引进种植的。当时,他也没有多少经验可循,在嫁接枝条的过程中,他只能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种植樱桃面积最多,投入也最大。桃和葡萄的收入都用来填补樱桃管护了,那3年几乎没有什么收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叶军海感慨万千。忙忙碌碌好几年,樱桃树就是没有挂果的迹象,他怀疑是自己嫁接失败导致的,来自家人和朋友的质疑让他压力巨大。
“为这,媳妇差点要跟我离婚。受那么大的罪没一点成果,费钱费时又费心。”叶军海苦笑着说,在种植水果上花费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自己当时也失去信心了。后来,他还是咬着牙继续坚持,从科管上找原因,及时联系专家指导,寻找失败的原因。第5年,樱桃陆续挂果,当年收入4000多元。
“个人力量很有限,规模化和科管很有必要”
“个人力量很有限,一定要成立组织,进行规模化种植,经常进行科管很有必要。”这是叶军海致富后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
叶军海不只是带头人,还是“土专家”。成为致富带头人后,叶军海带动了100多户群众发展葡萄种植。在日常的管护中,果农一遇到问题都爱找他帮忙。
看着全村的果农越来越多,叶军海思索着如何有组织地培训果农,让大家的产业发展得更好,带动更多2014年,叶军海注册成立了丹凤县绿怡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56户社员加入其中。合作社的职责职能就是加强果农技术培训、引进苗木、销售产品、配送农资等,带动全村79户贫困户、130多户村民发展水杂果。
在叶军海的带动下,黑沟河村的水杂果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全村发展樱桃、葡萄、桃这三种水果的挂果面积合作社成立后,丹凤县农业局、商镇政府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专业合作社大力支持,让合作社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叶军海多次邀请市县农技专家到村上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开展现场指导,提升果农技术水平。
“以前,大家给葡萄剪枝都是随便剪,经过培训后,大伙才知道,修枝的时候要根据株间距、枝芽的粗细等进行修剪。还有买化肥,果树需要的是‘中氮、低磷、高钾’的肥料,很多果农只知道买含钾的化肥,有时候错买成含氯化钾的,氯元素对果树的伤害非常大,直接影响葡萄的产量和质量。”谈起科管,叶军海滔滔不绝。
一次次的培训开展下来,困扰果农多年的难题一一迎刃而解。大家对不同植物的养分需求和管护要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当年水果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种植户的收入增加了近一倍。“老叶”在果农心中的位置又被抬高了。
“老叶这个人,也太较真了”
谈起叶军海,村民都说他是个倔脾气,做啥事都太较真,非要做到极致。果农们却说,感谢他的较真,让我们的葡萄产量质量越来越好。
2014年,黑沟河村红灯樱桃通过国家无公害认定,黑沟河村通过国家无公害基地认证。“产品认证和基地认证,这是对我们村水杂果的充分肯定。有了官方认证,我们的产品名气更大了,销路更不用愁了。”叶军海开心地说,在此之后,他的工作重心落在与农资市场对接、对农药化肥的配比研究上。
2016年7月,叶军海注册“丹凤绿怡”商标。2017年,商镇农业园区落户黑沟河村,黑沟河村水杂果产业的名气越叫越响。合作社专门定做了两万多个包装盒、包装箱以拓宽市场,当年销量异常火爆。
在推进水杂果种植科管过程中,叶军海也受了不少委屈。谈起这些,他故作轻松地说:“没事,果农有情绪不配合很正常,时间久了,就知道我是为他好。”寥寥数语,道出了不被理解的辛酸。
干了这么多年种植,哪个阶段上肥料,什么时间喷农药?叶军海心里都有一套严格的执行标准,甚至是溶液浓度百分比,他都熟记于心,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多施肥多浇水还错了吗?这不也是为了让葡萄好好长吗?”部分果农无法认同他提出的不要过度管护的意见。
“有的果农虽然科管意识增强了,技术要点也照做,但在种植过程中不按步骤来,盲目喷药施肥,不能根据天气、果树的实际生长情况灵活应对。”叶军海无奈地说,有时候果农到他那里配杀虫药,总让他多配一些以备不时之需,他总是耐心劝解反被对方认为太死板。
“我的原则就是让果农花最少的钱,还要达到防病防虫的效果。”叶军海说,黑沟河村水果主打的就是无公害,认证来之不易,每一年国家质检员都会入村随机抽查各品种,如果喷药这项不达标,无公害认证就会被取消,“不仅是对个人的损失,更是对整个黑沟河村水杂果产业的损失,我既然是合作社负责人,那么我一定要保证各类水果的科管水平。”
叶军海对产业科管严苛要求,造就了黑沟河村水杂果的高品质。看着上市后不到两小时就销售一空的水果,果农们终于理解他的良苦用心。2018年,叶军海被聘为丹凤县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定期不定期对全县的农产品进行检测。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步伐”
在果农心里,叶军海在种植方面几乎无所不知。葡萄多年不挂果、还未成熟先腐烂等棘手问题都能一一破解。种植中,他改良了太阳能杀虫灯、杀虫黄板和糖醋液,最大程度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果农的劳动量。“绿怡”水果之所以质优量大,这些“土办法”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他却始终认为自己“差得远”。
“我是一个农民,文化程度也不高,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经验,距离我心目中新农人的标准还远远不够。现代农业离不开科管,要学的还多着呢!”在叶军海40年的种植生涯中,他多次获得各级政府表彰,并取得中级职业农民证书,但他依然觉得有所欠缺。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到处去学技术、接受培训。
2019年,叶军海在中组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培训中学习了更多的先进经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新农人”。在这些培训参观中,叶军海深感现代化管理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去年,有次去丽江旅游,那里雨水多葡萄品质却很好,去他们的基地一看,人家的避雨栽培技术应用得很成熟,当时我就想着咋样把那技术应用到我们村。”叶军海说,回来之后他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看到那些现代化的基地,非常羡慕!如何把这些高科技高管理水平应用到我们村,组建一支专业的团队很有必要。”叶军海兴奋地说。
11月18日,沿着蜿蜒曲直的通村水泥路,记者与叶军海一同往坡顶走。映入眼帘的是坡塬上一排排整齐的果树和葡萄架。目前,果树已进入休眠期,但地里忙碌的果农却给这片土地带来无限生机。在黑沟河村冬季剪枝结束后,叶军海还要带领10多名果农去外地帮人修剪果园。
昔日走不出山的水果,在大家的精心管护下成了“致富果”,黑沟河村由一个贫困村嬗变为远近闻名的水杂果产业村。“明年试种几亩‘阳光玫瑰’,再推广种植‘巨玫瑰’‘摩尔多瓦’这几个新品种的葡萄。还想争取资金修一条产业路,推动水杂果产业迈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路子。”看着不远处的葡萄基地,叶军海很兴奋,“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进来,农村、农业大有可为!”
叶军海在推销水果
立冬已过,天气渐寒,农田里虽然是一片萧索景象,但那里却孕育着来年收获的希望。11月16日,在丹凤县商镇黑沟河村葡萄基地,10多名群众围着一位瘦削的中年男子,认真聆听他讲解冬季葡萄剪枝注意事项。这位被围着的“焦点”男子,在丹凤县果农圈是一位名人。每年科管关键时期,找他寻求指导、解疑释惑的人不计其数。他就是丹凤县绿怡果业合作社法人、商洛市首届“十佳农民”——今年58岁的“土专家”叶军海。
从种植5亩地葡萄到种植33亩水杂果园,年收入由1000多元增加到20万元,叶军海用了40年的时间来实践探索,他也由产业大户转变为当地的“土专家”、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群众规模化发展水杂果产业1200亩,果农从穷得吃不饱饭到户均年增收4万多元,让黑沟河村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彻底甩掉了穷帽子。
“拿出全部家当,一点一点摸索实践”
40年前,高中毕业的叶军海在一次葡萄科管培训会上听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一句话,那是他第一次认识到科管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老师讲地别的啥我都记不清了,唯独这句话我一直记得。他说‘地垄上非常适合种葡萄,种成之后给丹凤葡萄酒厂提供原材料。酒厂的回收价是1毛7分钱,按每亩地的产量再除以面积,大概就是这一尺土地的收益是一块钱’。”高中毕业后的叶军海在迷茫之际,被农艺师的这句话点燃了种植葡萄的热情。
20世纪70年代初,正是丹凤县葡萄酒处于火爆的时候。那次培训后,叶军海回村后不顾家人反对,凑了240元钱承包了5亩土地,全部种上葡萄。这个举动在其他村民看来不可理喻,简直是疯狂之举。彼时的他,只有满腔孤勇和说干就干的决心。
“在当时,娶个媳妇的彩礼也就240元钱,这是我的全部身家。”孤注一掷地叶军海一头扎进葡萄种植中,从零学起,一点一点摸索实践。除了外出学习,他就没日没夜地钻在葡萄地里。在他的悉心管理下,那年的葡萄大获丰收,除去土地承包、肥料等费用,他净赚1700元,迈入“千元户”行列。
“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好”
叶军海尝到了种植葡萄的甜头,其他村民纷纷效仿,也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3年后,丹凤县葡萄酒厂改制,对葡萄的需求骤减,加上那些年全县发展葡萄的种植户逐年增多,村里的葡萄一度出现滞销,种植户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损失,许多村民只好改种别的作物。
面对市场的变化,叶军海适时调整思路,引进了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在产量质量和品种上下功夫,又重新抢占市场。
1983年,叶军海通过丹凤县林果站牵线,从山东蓬莱引进了红灯樱桃、京白桃、巨峰葡萄3个新品种,自己在黑沟河村摸索着种植,当年就发展了17亩樱桃、10亩桃、6亩葡萄,采取承包土地的方式,决心专门种植水果。那时,他还当起学生,只身前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潜心学习现代果业栽培技术。
“我们村素有种植樱桃的传统,我的樱桃树是在原来的树上嫁接的新种条。”叶军海说,红灯樱桃是他最早在丹凤县引进种植的。当时,他也没有多少经验可循,在嫁接枝条的过程中,他只能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种植樱桃面积最多,投入也最大。桃和葡萄的收入都用来填补樱桃管护了,那3年几乎没有什么收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叶军海感慨万千。忙忙碌碌好几年,樱桃树就是没有挂果的迹象,他怀疑是自己嫁接失败导致的,来自家人和朋友的质疑让他压力巨大。
“为这,媳妇差点要跟我离婚。受那么大的罪没一点成果,费钱费时又费心。”叶军海苦笑着说,在种植水果上花费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自己当时也失去信心了。后来,他还是咬着牙继续坚持,从科管上找原因,及时联系专家指导,寻找失败的原因。第5年,樱桃陆续挂果,当年收入4000多元。
“个人力量很有限,规模化和科管很有必要”
“个人力量很有限,一定要成立组织,进行规模化种植,经常进行科管很有必要。”这是叶军海致富后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
叶军海不只是带头人,还是“土专家”。成为致富带头人后,叶军海带动了100多户群众发展葡萄种植。在日常的管护中,果农一遇到问题都爱找他帮忙。
看着全村的果农越来越多,叶军海思索着如何有组织地培训果农,让大家的产业发展得更好,带动更多2014年,叶军海注册成立了丹凤县绿怡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56户社员加入其中。合作社的职责职能就是加强果农技术培训、引进苗木、销售产品、配送农资等,带动全村79户贫困户、130多户村民发展水杂果。
在叶军海的带动下,黑沟河村的水杂果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全村发展樱桃、葡萄、桃这三种水果的挂果面积合作社成立后,丹凤县农业局、商镇政府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专业合作社大力支持,让合作社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叶军海多次邀请市县农技专家到村上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开展现场指导,提升果农技术水平。
“以前,大家给葡萄剪枝都是随便剪,经过培训后,大伙才知道,修枝的时候要根据株间距、枝芽的粗细等进行修剪。还有买化肥,果树需要的是‘中氮、低磷、高钾’的肥料,很多果农只知道买含钾的化肥,有时候错买成含氯化钾的,氯元素对果树的伤害非常大,直接影响葡萄的产量和质量。”谈起科管,叶军海滔滔不绝。
一次次的培训开展下来,困扰果农多年的难题一一迎刃而解。大家对不同植物的养分需求和管护要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当年水果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种植户的收入增加了近一倍。“老叶”在果农心中的位置又被抬高了。
“老叶这个人,也太较真了”
谈起叶军海,村民都说他是个倔脾气,做啥事都太较真,非要做到极致。果农们却说,感谢他的较真,让我们的葡萄产量质量越来越好。
2014年,黑沟河村红灯樱桃通过国家无公害认定,黑沟河村通过国家无公害基地认证。“产品认证和基地认证,这是对我们村水杂果的充分肯定。有了官方认证,我们的产品名气更大了,销路更不用愁了。”叶军海开心地说,在此之后,他的工作重心落在与农资市场对接、对农药化肥的配比研究上。
2016年7月,叶军海注册“丹凤绿怡”商标。2017年,商镇农业园区落户黑沟河村,黑沟河村水杂果产业的名气越叫越响。合作社专门定做了两万多个包装盒、包装箱以拓宽市场,当年销量异常火爆。
在推进水杂果种植科管过程中,叶军海也受了不少委屈。谈起这些,他故作轻松地说:“没事,果农有情绪不配合很正常,时间久了,就知道我是为他好。”寥寥数语,道出了不被理解的辛酸。
干了这么多年种植,哪个阶段上肥料,什么时间喷农药?叶军海心里都有一套严格的执行标准,甚至是溶液浓度百分比,他都熟记于心,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多施肥多浇水还错了吗?这不也是为了让葡萄好好长吗?”部分果农无法认同他提出的不要过度管护的意见。
“有的果农虽然科管意识增强了,技术要点也照做,但在种植过程中不按步骤来,盲目喷药施肥,不能根据天气、果树的实际生长情况灵活应对。”叶军海无奈地说,有时候果农到他那里配杀虫药,总让他多配一些以备不时之需,他总是耐心劝解反被对方认为太死板。
“我的原则就是让果农花最少的钱,还要达到防病防虫的效果。”叶军海说,黑沟河村水果主打的就是无公害,认证来之不易,每一年国家质检员都会入村随机抽查各品种,如果喷药这项不达标,无公害认证就会被取消,“不仅是对个人的损失,更是对整个黑沟河村水杂果产业的损失,我既然是合作社负责人,那么我一定要保证各类水果的科管水平。”
叶军海对产业科管严苛要求,造就了黑沟河村水杂果的高品质。看着上市后不到两小时就销售一空的水果,果农们终于理解他的良苦用心。2018年,叶军海被聘为丹凤县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定期不定期对全县的农产品进行检测。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步伐”
在果农心里,叶军海在种植方面几乎无所不知。葡萄多年不挂果、还未成熟先腐烂等棘手问题都能一一破解。种植中,他改良了太阳能杀虫灯、杀虫黄板和糖醋液,最大程度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果农的劳动量。“绿怡”水果之所以质优量大,这些“土办法”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他却始终认为自己“差得远”。
“我是一个农民,文化程度也不高,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经验,距离我心目中新农人的标准还远远不够。现代农业离不开科管,要学的还多着呢!”在叶军海40年的种植生涯中,他多次获得各级政府表彰,并取得中级职业农民证书,但他依然觉得有所欠缺。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到处去学技术、接受培训。
2019年,叶军海在中组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培训中学习了更多的先进经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新农人”。在这些培训参观中,叶军海深感现代化管理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去年,有次去丽江旅游,那里雨水多葡萄品质却很好,去他们的基地一看,人家的避雨栽培技术应用得很成熟,当时我就想着咋样把那技术应用到我们村。”叶军海说,回来之后他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看到那些现代化的基地,非常羡慕!如何把这些高科技高管理水平应用到我们村,组建一支专业的团队很有必要。”叶军海兴奋地说。
11月18日,沿着蜿蜒曲直的通村水泥路,记者与叶军海一同往坡顶走。映入眼帘的是坡塬上一排排整齐的果树和葡萄架。目前,果树已进入休眠期,但地里忙碌的果农却给这片土地带来无限生机。在黑沟河村冬季剪枝结束后,叶军海还要带领10多名果农去外地帮人修剪果园。
昔日走不出山的水果,在大家的精心管护下成了“致富果”,黑沟河村由一个贫困村嬗变为远近闻名的水杂果产业村。“明年试种几亩‘阳光玫瑰’,再推广种植‘巨玫瑰’‘摩尔多瓦’这几个新品种的葡萄。还想争取资金修一条产业路,推动水杂果产业迈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路子。”看着不远处的葡萄基地,叶军海很兴奋,“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进来,农村、农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