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产业脱贫交出满意答卷
文章字数:1394
本报讯(洪亮 林伟锋)近年来,我市聚焦产业培育、集体经济、主体带动、利益联结、消费扶贫、技术服务、村庄清洁七个方面精准发力,全市127033户478151人依靠产业实现了脱贫,分别占脱贫总户数、总人数的76%和85%,向全市人民交出了满意的产业脱贫答卷。
特色产业强势崛起,产业脱贫绩效显著。培育形成了菌果药畜“4+X”特色农业、新兴产业、乡村旅游、加工业四大支柱扶贫产业体系。商洛香菇、核桃、板栗、中药材、冷水鱼产量以及肉鸡出栏量居全省第一。商洛香菇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商洛核桃跻身“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柞水黑木耳、镇安象园茶等35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建成光伏电站372个,年发电量近2亿千瓦·时,带动贫困户4.359万户。建成3A级以上景区42家,年接待游客3281万人次,综合收入175亿元。
集体经济异军突起,带贫益贫成效凸显。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奖励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全市1271个村(社区)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市701个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1136个村集体经济实现经营收益,836个村集体经济分红8880万元,惠及贫困户76237户,652个村收益超过5万元,占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数的93%。
经营主体活力四射,带贫效能充沛强劲。大力推行“三带一创”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全市2506个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9.91万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收入6055.25万元。我市荣获陕西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市,陕西森弗、镇安雪樱花、陕西君威农贸、商洛市朝阳、丹凤华茂5家企业荣获全省“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帮扶体系健全完善,技术帮扶入脑入心。建立“1+2”产业技术帮扶体系,加强技术服务110指挥调度,协调3850名产业发展指导员与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示范基地举办“田间课堂”,创新推行高职农业技术专家“线上直播培训+线下田间课堂服务指导”双线培训指导、手机微信、网红直播、抖音等方式,开展“直播课堂”培训20期,线上培训农民23.2万人次。
路径机制主动创新,消费扶贫全省领先。率先在全省印发《商洛市消费扶贫实施方案》,率先成立商洛市消费扶贫协会,率先召开消费扶贫暨产销对接会,首创了“1293”消费扶贫模式,引发国务院扶贫办关注。工会会费30%用于购买扶贫产品的做法被省总工会采用,全市发动干部职工采购扶贫产品5205万元。率先在全省开展“抗疫助农”活动,带动开展“我为秦岭来拼单”等直播带货1158场次,销售农产品5162万元,实现电商销售农产品8.04亿元。
联结机制持续优化,模式范例国省推广。健全“五项激励”“六型联结”机制,创新订单生产、股份合作、产品收购、资产租赁、土地流转等利益联结模式,把贫困户嵌入扶贫产业链,在产业链上实现收益。商洛市乡村旅游扶贫案例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商南县“先借后还”、洛南县“折股量化”、柞水县“三保四带挣五金”、镇安县“三带四联”模式等5个产业扶贫模式入选《产业扶贫陕西模式》。
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村容村貌清新洁净。落实“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树形象”要求,健全“三项机制”,实行十项制度,下硬茬推进村庄清洁百日行动,实施高速路出入口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到90.7%,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的行政村分别到达24.7%和75.3%,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合格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4.3%,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5%,打造了山清水秀村美的“净美商洛”,实现了“干干净净迎小康”目标。
特色产业强势崛起,产业脱贫绩效显著。培育形成了菌果药畜“4+X”特色农业、新兴产业、乡村旅游、加工业四大支柱扶贫产业体系。商洛香菇、核桃、板栗、中药材、冷水鱼产量以及肉鸡出栏量居全省第一。商洛香菇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商洛核桃跻身“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柞水黑木耳、镇安象园茶等35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建成光伏电站372个,年发电量近2亿千瓦·时,带动贫困户4.359万户。建成3A级以上景区42家,年接待游客3281万人次,综合收入175亿元。
集体经济异军突起,带贫益贫成效凸显。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奖励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全市1271个村(社区)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市701个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1136个村集体经济实现经营收益,836个村集体经济分红8880万元,惠及贫困户76237户,652个村收益超过5万元,占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数的93%。
经营主体活力四射,带贫效能充沛强劲。大力推行“三带一创”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全市2506个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9.91万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收入6055.25万元。我市荣获陕西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市,陕西森弗、镇安雪樱花、陕西君威农贸、商洛市朝阳、丹凤华茂5家企业荣获全省“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帮扶体系健全完善,技术帮扶入脑入心。建立“1+2”产业技术帮扶体系,加强技术服务110指挥调度,协调3850名产业发展指导员与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示范基地举办“田间课堂”,创新推行高职农业技术专家“线上直播培训+线下田间课堂服务指导”双线培训指导、手机微信、网红直播、抖音等方式,开展“直播课堂”培训20期,线上培训农民23.2万人次。
路径机制主动创新,消费扶贫全省领先。率先在全省印发《商洛市消费扶贫实施方案》,率先成立商洛市消费扶贫协会,率先召开消费扶贫暨产销对接会,首创了“1293”消费扶贫模式,引发国务院扶贫办关注。工会会费30%用于购买扶贫产品的做法被省总工会采用,全市发动干部职工采购扶贫产品5205万元。率先在全省开展“抗疫助农”活动,带动开展“我为秦岭来拼单”等直播带货1158场次,销售农产品5162万元,实现电商销售农产品8.04亿元。
联结机制持续优化,模式范例国省推广。健全“五项激励”“六型联结”机制,创新订单生产、股份合作、产品收购、资产租赁、土地流转等利益联结模式,把贫困户嵌入扶贫产业链,在产业链上实现收益。商洛市乡村旅游扶贫案例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商南县“先借后还”、洛南县“折股量化”、柞水县“三保四带挣五金”、镇安县“三带四联”模式等5个产业扶贫模式入选《产业扶贫陕西模式》。
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村容村貌清新洁净。落实“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树形象”要求,健全“三项机制”,实行十项制度,下硬茬推进村庄清洁百日行动,实施高速路出入口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到90.7%,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的行政村分别到达24.7%和75.3%,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合格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4.3%,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5%,打造了山清水秀村美的“净美商洛”,实现了“干干净净迎小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