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党报小记者 童眼看商洛
动手捏制狗娃咪 感受非遗的魅力
文章字数:862


    
  本报讯(陈丹娅 葛思栋)“东龙山,拐个弯,狗娃咪,吹得欢!”东龙山狗娃咪流传数百年,目前已成为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了让狗娃咪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传承,12月19日,商洛日报小记者团邀请商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面塑老师王伦,专门为小记者们讲述狗娃咪的历史、教小记者们制作狗娃咪。希望通过他的言传身教,让更多的孩子们认识狗娃咪,了解狗娃咪,喜欢狗娃咪。
  一声清脆的哨声响起,小记者们的注意力就被讲台上年轻的老师所吸引。“我刚才吹的哨声来自我手中的这只狗娃咪,在商洛也有人叫它狗娃哨。”手工制作课上,王伦将狗娃咪的历史以及制作工艺缓缓向小记者们道来。“你们看到后面的那座山没有?我们制作狗娃咪的泥土就是从东龙山脚下选取的。”从狗娃咪的历史渊源、地方特色、考古价值到狗娃咪的现存状况、保护措施,王伦老师介绍得很详细,这些背景情况介绍完毕之后,有趣的手工泥塑课就这样开始了。课程中,王老师耐心地讲解和演示作品的制作工序,把制作的简单技巧告诉小记者,并指导小记者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自由制作自己的作品。
  “一团泥,揉一下,搓两下,再捏一捏,一个憨态可掬的小泥狗就出现了,再用小木棍捅两下,噙在口中吹一吹,哨声清亮的狗娃咪就制作好了。”在王老师的技巧教学后,小记者们终于自己动手操作了,大家激动地撸起袖子开始制作起来,从笨拙到熟练、从急躁到耐心,一个个小小的可爱的作品从小记者们的手中诞生,“做狗娃咪最关键的一部分就是发声,如何让自己的狗娃咪吹出声音呢,秘诀就在我手中的小木棍上。”王伦老师边介绍边演示,用自己手中的木棍在小记者们捏好的小动物身上打孔,之后就出现了清脆的响声。时间在小记者们的指缝中流得飞快,一转眼就两个小时了,大家完全没有要走的意思都沉浸在创作之中。
  据了解,当天活动分为上午场和下午场两批次,共有80多名小记者参加,活动结束后,商州区忠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还为小记者们送来了手工DIY饼干,希望小记者们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小记者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通过他们的实践让非遗得到更多的重视,更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