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守护柞水绿色家园
文章字数:1691
柞水地处秦岭腹地,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事关生态环境大局,事关全县高质量发展,事关“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纵深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就是要将生态保护作为“国之大者”,践行“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理念,树立生态优先意识,扛实监管责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真正让大山大绿成为百姓美好生活的支撑点、转型发展的生长点、展现柞水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彻治环境突出问题。深刻吸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教训,全面夯实党政同责责任,聚力攻克重点难点问题,切实筑牢秦岭生态安全屏障。强力打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深入开展铁腕治霾行动,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0天以上。认真落实“水十条”、河长制,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快实施集镇村庄等污水处理工程,确保出境水质持续达标。持续开展“五乱”治理,严厉打击整治破坏秦岭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查处违规供地、批建分离、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违法行为,不断提高环境管控水平。全面加强日常监管和跟踪问效,不折不扣全面完成中省环保巡视、“回头看”、审计、信访投诉以及市委环保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统筹抓好秦岭生态环境专项执法检查、督查反馈的各类问题整改,清单式管理、销号式督查,确保清仓见底。
始终坚持结果导向,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推进系统保护,严格执行新修订的《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健全完善森林防火、扑救、指挥体系,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力度。深入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回头看”,扎实推进脱离实际造景造湖专项整治,不断改善水源地水质。不断加大修复力度,推进“山水林田”一体化治理,加大植树增绿力度,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切实抓好城市集镇、工矿废弃地、破损山林地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继续落实好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科学推进沟域水土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水土流失,织密织细保护制度,建立健全河长、路长、田长、网格长、大气联防联控等机制,不断充实完善三级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网络,夯实五级网格员监管责任。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加快《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修编和“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围绕项目立项、产业准入、日常监管、责任追究,构筑最严格、最严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法治体系。
始终坚持发展导向,全力推进绿色循环崛起。严格落实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发展的“绿色含金量”。坚持运用先进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提升矿产、钢铁等产业资源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低碳型循环型生态工业。坚持运用“生态标签”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大力发展标准化品牌化生态农业。坚持按照“旅游+”模式,积极开发生态观光、特色民宿等具有柞水特色的旅游新型业态,大力发展生态型文化型旅游业。积极引导绿色理性消费,大力推广具有柞水地域特点的环境标志产品、有机产品,支持绿色包装、共享包装、绿色物流发展。鼓励绿色生活,持续推进农村改水、改灶、改厕、改圈,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倡导低碳环保出行,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始终坚持责任导向,全面夯实监督管理责任。不断强化秦岭生态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工作责任,党政主要领导全面抓、负总责,定期研判环境保护工作,着力构建条块结合、权责明确的责任体系。科学统筹部门执法力量,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形成协作配合、协调联动的大保护格局,加强秦岭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宣讲,广泛开展“牢记嘱托、守卫秦岭”和“当卫士我先行”等秦岭生态保护志愿行动,营造全社会关心秦岭、保护秦岭的浓厚氛围。严格终身追责制度,对生态环境保护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对问题整改不力、未见成效,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等情况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纵深推动的治理局面,全面提升守卫秦岭生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