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春潮正澎湃
文章字数:3951
熊德海 刘媛
“十三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精神、改革任务,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领域改革。经过几年的深耕细作,形成了一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成果,改革大潮澎湃、风生水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善谋长远改革脉络更加清晰
市委运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统筹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先后制定《市委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商洛市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8-2022年)》等,形成了从总体布局到专门领域、从顶层设计到自主探索、从任务确立到责任落实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5年中,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市委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29次,讨论审议改革事项253个,研究出台改革文件179个,一些全局性、长远性、跨部门的重大改革问题得到及时协调解决,对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发挥了“总体设计”的统领作用。
5年来,我市新增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妇联基层组织改革试点等13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市县党政领导领衔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全面发力动能效应更加凸显
我市始终直面改革热点,勇闯改革“深水区”,抓住关键领域,打通关节、疏通堵点,不断推出新政策、新举措,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经济发展领域,改革打造“新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市组织开展系列活动50多场次,组建院士工作站1个、专家工作站35个、技术研发中心5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成功孵化出全市首家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企业——陕西汉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7家,专利授权454件,创新科技成果200多项,转化率达82%,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科技动能。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答题”。我市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商洛实施方案》《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方案》、严控过剩行业投资42条措施等,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新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26家、规上企业31家,新发展省级“三星梯队”企业42家,盘龙制药开创本土企业成功上市的先河。对市属国有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妥善处理改制遗留问题,市交投公司对市造纸厂和市肉联厂实施整体托管,市运输公司、市公共汽车公司兼并重组工作进展顺利。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市先后取消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95项,精简率达49.6%,全面推行市、县、镇三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实行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实施“五证合一”和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最大程度减少企业、群众跑腿次数,累计登记市场主体50419户,通过微信平台办理营业执照4106户,新设立企业微信登记率居全省第一,开办企业、获得电力、不动产登记3项指标在全省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中排名第一。(下转第二版)
——在民主法治领域,改革安装“护航器”。
在民主制度改革方面,建立市人大常委会常态化、制度化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出台商洛市《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管理条例》《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等三部实体性民生类地方性法规。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出台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办法,市政协在全省首个试点推行“政协委员活动日”活动,完善网上提案系统,构筑提案工作新平台。健全党外知识分子联系工作机制,推动了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
在社会治理改革方面,建立创新社会治理“十大机制”,98个镇办均成立实体化综治中心。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刑事案件主办侦查员制度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持续深化法官员额制改革试点和司法责任制改革试点,洛南“133”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诉调对接”丹凤模式受到最高院肯定。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累计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10起,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10个、团伙10个,我市创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机制的做法受到中央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建立办案数量通报和轮案制度,受理案件数量首次突破2万件,结案率97.16%。完成检察官助理和书记员职务转换,初步实现“四大检察”法律监督布局。推进警察职务技术分类改革,建立平安稳定信息研判“3+N”工作机制,促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商洛、法治商洛建设。
——在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增添“动力源”。
在农村综合改革方面,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完成承包地权属调查52.35万户239.64万亩,证书颁发率达100%;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计办理农村土地、林地流转9174宗124.64万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交易195宗,丹凤县成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交流典型单位。深入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推行“党支部+‘三变’+集体经济+贫困户”新模式,培育各类经营主体4707个,701个贫困村实现了集体经济全覆盖。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欣然点赞“小木耳、大产业”及其所释放的改革红利。
在扶贫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推行以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带一创”产业扶贫新模式。推行“四五六”工作法,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户分三类、精准帮扶”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办推广,山阳县创新“四查四帮四强”防返贫机制被《光明日报》报道,“四扶五风六化”精神文化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并在全省推广。
——在生态建设领域,改革织密“保障网”。
在生态建养改革方面,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治理,10条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中心城市空气质量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达到68.37%,商洛被授予“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称号,成功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先后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村1个,省级生态县5个、省级生态镇46个、省级生态村40个。
在环境治理改革方面,持续开展丹江等重点河流水环境治理保护行动,实施铁腕治霾“1+9”专项行动,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6177平方公里。取缔改造“散乱污”企业413家,关停采石采矿企业99家,发展尾矿综合利用企业81家,商洛被授予国家首批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称号。有序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垃圾就地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经验在全省推广。
——在党的建设领域,改革筑牢“防火墙”。
干部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推出新举措。大力实施“六个一”人才发展工程,出台了《商洛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等15个实施细则,完善了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保障等各项政策措施,为推进人才精细化管理服务、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提供了制度保障。商南县建成全省首家“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与西安交大开展了社会实践基地、卫生健康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战略合作。
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亮出新招法。深入开展“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探索实施堡垒强基、头雁培育、先锋引领、聚力攻坚“四大行动”,村级“一肩挑”比例达到99.2%,“三建三带”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设立基层田间院落、生产车间、学校班组、医院科室“四个流动课堂”,推行“五学联动”“三重三亮”“三访三问”等特色做法。以党性体检为抓手,建成了商州北宽坪、丹凤马炉、山阳袁家沟等4个党性教育基地,运用“三项机制”提拔重用实绩突出干部411人,运用“五步工作法”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70个。
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新模式。创新推行“3+2+5”工作模式,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实行党委(党组)、党委(党组)书记、班子成员“三级责任清单”,严格实行“一案三查”“一责双问”。设置市县两级派驻机构92家、两级巡察组26个,开展三轮市县巡察180个单位,强化了巡察利剑作用。探索“9+N”监督模式,处理党员及监察对象4479人,监督效能持续提升。
多点升温民生红利更加暖心
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全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商南、山阳、柞水被纳入国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29个。创作推出《带灯》等文化精品,小品《八戒娶亲》、舞蹈《采薇》获第十七届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大赛金奖,纪录片《商於古道》荣获全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五届陕西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二等奖,现代花鼓戏《情怀》荣获第九届陕西省文艺节最高奖——文华优秀剧目奖,商洛荣获“陕西正能量城市”。
在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制定《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办法》,划定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9道门槛”和“20条底线”,教育优质均衡、素质教育、学校安全标准化“三项试点”改革全面推进,城区“上学难”“大班额”等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全面落实“普惠+特惠”系列教育资助政策,实施贫困户子女免费就读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政策,累计救助贫困学生15.07万人,做到了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整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定。
在医疗卫生改革方面,以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国家综合医改试点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市共成立654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65.2%。市中心医院创三甲通过现场评审,我市荣获全省分级诊疗先进市。
在社保体制改革方面,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和技能培训改革,成功创建为省级创业型城市。同步调整六大类18个群体社保待遇,“两个80%”民生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商洛将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在更高起点上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商洛力量。
“十三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精神、改革任务,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领域改革。经过几年的深耕细作,形成了一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成果,改革大潮澎湃、风生水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善谋长远改革脉络更加清晰
市委运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统筹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先后制定《市委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商洛市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8-2022年)》等,形成了从总体布局到专门领域、从顶层设计到自主探索、从任务确立到责任落实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5年中,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市委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29次,讨论审议改革事项253个,研究出台改革文件179个,一些全局性、长远性、跨部门的重大改革问题得到及时协调解决,对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发挥了“总体设计”的统领作用。
5年来,我市新增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妇联基层组织改革试点等13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市县党政领导领衔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全面发力动能效应更加凸显
我市始终直面改革热点,勇闯改革“深水区”,抓住关键领域,打通关节、疏通堵点,不断推出新政策、新举措,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经济发展领域,改革打造“新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市组织开展系列活动50多场次,组建院士工作站1个、专家工作站35个、技术研发中心5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成功孵化出全市首家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企业——陕西汉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7家,专利授权454件,创新科技成果200多项,转化率达82%,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科技动能。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答题”。我市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商洛实施方案》《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方案》、严控过剩行业投资42条措施等,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新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26家、规上企业31家,新发展省级“三星梯队”企业42家,盘龙制药开创本土企业成功上市的先河。对市属国有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妥善处理改制遗留问题,市交投公司对市造纸厂和市肉联厂实施整体托管,市运输公司、市公共汽车公司兼并重组工作进展顺利。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市先后取消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95项,精简率达49.6%,全面推行市、县、镇三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实行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实施“五证合一”和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最大程度减少企业、群众跑腿次数,累计登记市场主体50419户,通过微信平台办理营业执照4106户,新设立企业微信登记率居全省第一,开办企业、获得电力、不动产登记3项指标在全省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中排名第一。(下转第二版)
——在民主法治领域,改革安装“护航器”。
在民主制度改革方面,建立市人大常委会常态化、制度化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出台商洛市《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管理条例》《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等三部实体性民生类地方性法规。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出台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办法,市政协在全省首个试点推行“政协委员活动日”活动,完善网上提案系统,构筑提案工作新平台。健全党外知识分子联系工作机制,推动了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
在社会治理改革方面,建立创新社会治理“十大机制”,98个镇办均成立实体化综治中心。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刑事案件主办侦查员制度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持续深化法官员额制改革试点和司法责任制改革试点,洛南“133”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诉调对接”丹凤模式受到最高院肯定。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累计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10起,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10个、团伙10个,我市创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机制的做法受到中央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建立办案数量通报和轮案制度,受理案件数量首次突破2万件,结案率97.16%。完成检察官助理和书记员职务转换,初步实现“四大检察”法律监督布局。推进警察职务技术分类改革,建立平安稳定信息研判“3+N”工作机制,促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商洛、法治商洛建设。
——在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增添“动力源”。
在农村综合改革方面,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完成承包地权属调查52.35万户239.64万亩,证书颁发率达100%;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计办理农村土地、林地流转9174宗124.64万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交易195宗,丹凤县成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交流典型单位。深入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推行“党支部+‘三变’+集体经济+贫困户”新模式,培育各类经营主体4707个,701个贫困村实现了集体经济全覆盖。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欣然点赞“小木耳、大产业”及其所释放的改革红利。
在扶贫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推行以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带一创”产业扶贫新模式。推行“四五六”工作法,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户分三类、精准帮扶”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办推广,山阳县创新“四查四帮四强”防返贫机制被《光明日报》报道,“四扶五风六化”精神文化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并在全省推广。
——在生态建设领域,改革织密“保障网”。
在生态建养改革方面,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治理,10条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中心城市空气质量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达到68.37%,商洛被授予“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称号,成功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先后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村1个,省级生态县5个、省级生态镇46个、省级生态村40个。
在环境治理改革方面,持续开展丹江等重点河流水环境治理保护行动,实施铁腕治霾“1+9”专项行动,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6177平方公里。取缔改造“散乱污”企业413家,关停采石采矿企业99家,发展尾矿综合利用企业81家,商洛被授予国家首批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称号。有序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垃圾就地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经验在全省推广。
——在党的建设领域,改革筑牢“防火墙”。
干部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推出新举措。大力实施“六个一”人才发展工程,出台了《商洛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等15个实施细则,完善了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保障等各项政策措施,为推进人才精细化管理服务、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提供了制度保障。商南县建成全省首家“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与西安交大开展了社会实践基地、卫生健康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战略合作。
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亮出新招法。深入开展“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探索实施堡垒强基、头雁培育、先锋引领、聚力攻坚“四大行动”,村级“一肩挑”比例达到99.2%,“三建三带”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设立基层田间院落、生产车间、学校班组、医院科室“四个流动课堂”,推行“五学联动”“三重三亮”“三访三问”等特色做法。以党性体检为抓手,建成了商州北宽坪、丹凤马炉、山阳袁家沟等4个党性教育基地,运用“三项机制”提拔重用实绩突出干部411人,运用“五步工作法”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70个。
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新模式。创新推行“3+2+5”工作模式,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实行党委(党组)、党委(党组)书记、班子成员“三级责任清单”,严格实行“一案三查”“一责双问”。设置市县两级派驻机构92家、两级巡察组26个,开展三轮市县巡察180个单位,强化了巡察利剑作用。探索“9+N”监督模式,处理党员及监察对象4479人,监督效能持续提升。
多点升温民生红利更加暖心
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全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商南、山阳、柞水被纳入国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29个。创作推出《带灯》等文化精品,小品《八戒娶亲》、舞蹈《采薇》获第十七届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大赛金奖,纪录片《商於古道》荣获全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五届陕西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二等奖,现代花鼓戏《情怀》荣获第九届陕西省文艺节最高奖——文华优秀剧目奖,商洛荣获“陕西正能量城市”。
在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制定《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办法》,划定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9道门槛”和“20条底线”,教育优质均衡、素质教育、学校安全标准化“三项试点”改革全面推进,城区“上学难”“大班额”等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全面落实“普惠+特惠”系列教育资助政策,实施贫困户子女免费就读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政策,累计救助贫困学生15.07万人,做到了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整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定。
在医疗卫生改革方面,以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国家综合医改试点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市共成立654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65.2%。市中心医院创三甲通过现场评审,我市荣获全省分级诊疗先进市。
在社保体制改革方面,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和技能培训改革,成功创建为省级创业型城市。同步调整六大类18个群体社保待遇,“两个80%”民生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商洛将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在更高起点上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商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