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最是人间真情味
文章字数:1108
   姜宝
  风轻云淡有月明,月依清风伴我行,风月至此不孤寂,于凤于月最真情。此时,已是子夜时分,我拉着疲惫的身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走在回家的路上,空无一人,唯有清冷的风和月伴着我。抬头望月,“明月几时有?”明月此时有,可惜无人、无酒,不能“把酒问青天”,只能“照无眠”。
  此刻,我不由得想起江晓英老师的《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里的苏老,窥探苏大学士的一生,跌宕起伏,从苏诗一出遍京城,名扬天下,到之后半生流离在贬谪中度过,一生浮沉,虽遇到了文学上的伯乐,却始终没等到仕途上的贵人,即便是赏识苏轼才华,一心欲立苏轼为宰相的宋仁宗,胸怀大志、雄心勃勃,重用文人的宋神宗,受摄政太后恩典,拜苏轼为老师的宋哲宗,都不是。这或许被称之为“宿命”,苏轼写文章的天赋和直言进谏的性格既成就了他,也左右着他的人生。
  然而,面对苦难,有人选择委曲求全,有人选择坦然处之。虽经多次贬谪,苏大学士依然能做到身心融合,遍览贬谪所经之地,将人生中的困苦和抱负未展化作创作灵感,写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等众多壮丽诗篇。除此之外,苏大学士在某种程度上和“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又有几分相似,他们始终对自然、对知识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孜孜不倦,在不同的领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自由切换身份,从官员到美食家,从诗人到匠人,跨度之大,成就之高,令人叹服。
  苏大学士何以如此智慧、潇洒地面对世事变迁?我想除了儒家进取文化、道家规律文化、佛家奉献文化在他身上完美融合外,更重要的是苏大学士性情中的真。他的真体现在对妻子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对友人的“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体现在对自己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的真收获了爱情、友情、达情,这种真在任何时代都是难能可贵的。正如江晓英老师所说:“身处繁华,人在红尘,何处不是欢乐场,何人不逐富贵荣华?但到头来,尘归尘、土归土,万物生,万物寂,花落了无痕。”
  最后,把目光聚焦到这个时代的你我身上。我们总是被快速更替的社会搞得焦躁不安,没有时间去读一本书,即便有,也会说“我哪有什么心情去读书啊?”我不知为何如此,是像苏老那样“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看尽繁华了吗?不然。吾辈生如蝼蚁,三十有余,事业未得,终日恍惚,虽忙碌,碌碌无为耳,虽得片刻闲暇,却寄托虚幻网络,难得真性情。这样的我,未免太过丑陋。即便“丑陋”如此,依然被江晓英老师的《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深深吸引,被她笔下正直、赤诚、豪情、逸趣、旷达的苏大才子所震撼。自此,下决心做一个贵亲、贵友、贵苍生、贵万候的真性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