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谋实干促脱贫
文章字数:2564
田莉 白为
作为普通扶贫干部中的一员,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扶贫政策,一心为民,任劳任怨;义无反顾,倾心帮扶,用辛勤的汗水和付出换来了群众的幸福生活,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奋斗者之歌。他就是商洛市政协机关干部、2016年市政协派驻商南县过风楼镇白玉沟村、2018年派驻商南县金丝峡镇兴隆村驻村工作队负责人赵量。
心系群众 扎根基层
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市政协快速落实市委要求,及时选派机关干部赵量等深入帮扶村商南县过风楼镇白玉沟村、金丝峡镇兴隆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面对组织的重托,赵量二话不说,不讲困难,第一时间赶赴白玉沟村,开启扶贫之路。
位于大山深处的白玉沟村,因自然条件差等因素影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2016年春天,赵量第一次抵达这个村子,当时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和整个村子的落后面貌着实让他担忧。面对困难怎么办?经过深思熟虑,赵量和扶贫队员们进一步明确目标、坚定信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眼前这一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量和队员们一户一户走访群众,全面了解村子发展状况,精准查找贫困户致贫原因。全村所有贫困户家庭,他家家到、家家清,始终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以务实肯干、真心扶贫的举动赢得了贫困群众和村两委干部的支持和肯定,以心换心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
扶贫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从白玉沟村到兴隆村,每逢中秋、国庆节等节假日,赵量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他人,让其他队员回家过节,自己一个人坚守岗位。
“赵主任,这过节的咋又不回家呢?”了解到赵量家有两个老人需要照顾时,兴隆村党支部书记段军安问道。“过节村上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最合适走访入户了解情况了,而且最近一直下雨,是山体滑坡的高发期,我不放心,得和村上干部去检查一下滑坡点,到危房户家巡查一下。”问及为什么过节不回家,赵量给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回答,“放三天假,有一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有这个时间,可以多去几户看看,多帮几户老乡了。”
“一个城里来的包扶干部,能这么正直、有担当、随和,真的很让人佩服。”段军安由衷地感叹,遇到这样的包扶干部是兴隆村百姓的福气。
2020年春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赵量顾不上和家人团聚,第一时间回到村上,从1月27日到3月31日扎根防疫第一线,指导村上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生活中,他关心驻村队员,关爱村干部,默默奉献,用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感染和感动着大家,带领大伙一起攻坚克难,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深受当地群众称赞。
一心谋发展 实干促脱贫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自开展脱贫帮扶工作以来,赵量始终认为,要彻底改变贫困村面貌、实现农村小康生活,必须打好基础,建好环境,发展好产业。
针对两个村基础设施薄弱和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赵量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详细了解村基本情况,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帮助村上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
为解决信息闭塞、群众观念落后的问题,赵量多方协调资金,帮助白玉沟村239户889人解决了看电视难问题。为改善当地饮水环境,争取资金30万元,帮助村上修建蓄水净化池一座。为帮助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多方争取投资10万元,帮助村上新修3000平方米的乡村游停车场。为解决群众用电困难,积极申请投资100多万元,对全村主线路电网改造3.5公里、更换变压器两台。争取投资100多万元,为白玉沟村120多户村民解决了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建设。
看到村子一天天变美,村民一天天变富,商南县过风楼镇白玉沟村党支部书记余益喜笑着讲道:“在赵量等扶贫干部和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昔日落后的白玉沟村彻底换了容颜,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路宽了,村庄干净了,环境好了,日子也红火了。”
精准脱贫不返贫,关键要靠产业支撑。金丝峡镇兴隆村是深度贫困村,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赵量及时把村上的情况向市政协机关领导汇报,争取支持,累计为兴隆村争取资金300多万元,为村集体发展葛根、菊花产业各70亩,建设漆树育苗基地20亩、五味子育苗基地30亩,带领群众种植五味子100亩,通过一系列产业扶持带动贫困户120户435人脱贫,实现了兴隆村中长期产业全覆盖。为改善村两委会办公条件,为村委会新增办公场地210多平方米;新修河堤1000多延米,为村集体新建烘干厂一座,修建便民桥一座,美化庭院100多户,使户均增收5000多元,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赵量还十分注重“智”“志”双扶,经常带领扶贫队员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评优树模活动,通过身边典型脱贫事迹,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截至目前,兴隆村已率先实现120户435名贫困群众脱贫摘帽,整村脱贫,并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如今的兴隆村,产业兴旺、环境优美、人心思富,发展势头强劲。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在帮扶工作中,赵量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躬身实干、俯身交流,与群众交朋友,热情为群众上门服务,积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脱贫攻坚最繁忙的时刻,赵量的儿子因为意外不幸离世。面对重大变故,他强忍内心的悲伤,化悲痛为力量,仍义无反顾地投身脱贫攻坚一线,不卸担子,不推责任,一往无前。
在群众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赵量总能第一时间出现。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有孩子考上大学,正在为学费发愁的时候,赵量带领扶贫队员主动上门,雪中送炭,争取多方支持,先后帮助村里30多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贫困户丁普胜家中三口人,其中两位老人都先后查出患有癌症。赵量多方求助,为其家庭筹措了两万多元钱,解决了他们家的燃眉之急。
“只要是牵扯到群众的事情,赵量总是冲在最前面,从赵量同志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务实作风,感受到了情系百姓、一心扶贫的公仆情怀。”商南县金丝峡镇市场办主任、兴隆村包村领导陈金龙说,开展帮扶以来,赵量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推进,帮扶村的面貌日新月异,眼看着群众都过上了好日子,赵量的内心无比欣慰,然而面对家庭,他却无比自责和愧疚。不过他也说了,“谁叫咱是干部呢,干部不上谁上?”正是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和作风,彻底改变了当初群众不看好脱贫干部的想法,现在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自家人”。也正是这种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执着追求,才织就了兴隆村今日欣欣向荣、幸福美好生活的壮丽蓝图。
作为普通扶贫干部中的一员,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扶贫政策,一心为民,任劳任怨;义无反顾,倾心帮扶,用辛勤的汗水和付出换来了群众的幸福生活,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奋斗者之歌。他就是商洛市政协机关干部、2016年市政协派驻商南县过风楼镇白玉沟村、2018年派驻商南县金丝峡镇兴隆村驻村工作队负责人赵量。
心系群众 扎根基层
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市政协快速落实市委要求,及时选派机关干部赵量等深入帮扶村商南县过风楼镇白玉沟村、金丝峡镇兴隆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面对组织的重托,赵量二话不说,不讲困难,第一时间赶赴白玉沟村,开启扶贫之路。
位于大山深处的白玉沟村,因自然条件差等因素影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2016年春天,赵量第一次抵达这个村子,当时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和整个村子的落后面貌着实让他担忧。面对困难怎么办?经过深思熟虑,赵量和扶贫队员们进一步明确目标、坚定信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眼前这一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量和队员们一户一户走访群众,全面了解村子发展状况,精准查找贫困户致贫原因。全村所有贫困户家庭,他家家到、家家清,始终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以务实肯干、真心扶贫的举动赢得了贫困群众和村两委干部的支持和肯定,以心换心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
扶贫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从白玉沟村到兴隆村,每逢中秋、国庆节等节假日,赵量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他人,让其他队员回家过节,自己一个人坚守岗位。
“赵主任,这过节的咋又不回家呢?”了解到赵量家有两个老人需要照顾时,兴隆村党支部书记段军安问道。“过节村上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最合适走访入户了解情况了,而且最近一直下雨,是山体滑坡的高发期,我不放心,得和村上干部去检查一下滑坡点,到危房户家巡查一下。”问及为什么过节不回家,赵量给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回答,“放三天假,有一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有这个时间,可以多去几户看看,多帮几户老乡了。”
“一个城里来的包扶干部,能这么正直、有担当、随和,真的很让人佩服。”段军安由衷地感叹,遇到这样的包扶干部是兴隆村百姓的福气。
2020年春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赵量顾不上和家人团聚,第一时间回到村上,从1月27日到3月31日扎根防疫第一线,指导村上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生活中,他关心驻村队员,关爱村干部,默默奉献,用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感染和感动着大家,带领大伙一起攻坚克难,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深受当地群众称赞。
一心谋发展 实干促脱贫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自开展脱贫帮扶工作以来,赵量始终认为,要彻底改变贫困村面貌、实现农村小康生活,必须打好基础,建好环境,发展好产业。
针对两个村基础设施薄弱和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赵量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详细了解村基本情况,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帮助村上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
为解决信息闭塞、群众观念落后的问题,赵量多方协调资金,帮助白玉沟村239户889人解决了看电视难问题。为改善当地饮水环境,争取资金30万元,帮助村上修建蓄水净化池一座。为帮助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多方争取投资10万元,帮助村上新修3000平方米的乡村游停车场。为解决群众用电困难,积极申请投资100多万元,对全村主线路电网改造3.5公里、更换变压器两台。争取投资100多万元,为白玉沟村120多户村民解决了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建设。
看到村子一天天变美,村民一天天变富,商南县过风楼镇白玉沟村党支部书记余益喜笑着讲道:“在赵量等扶贫干部和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昔日落后的白玉沟村彻底换了容颜,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路宽了,村庄干净了,环境好了,日子也红火了。”
精准脱贫不返贫,关键要靠产业支撑。金丝峡镇兴隆村是深度贫困村,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赵量及时把村上的情况向市政协机关领导汇报,争取支持,累计为兴隆村争取资金300多万元,为村集体发展葛根、菊花产业各70亩,建设漆树育苗基地20亩、五味子育苗基地30亩,带领群众种植五味子100亩,通过一系列产业扶持带动贫困户120户435人脱贫,实现了兴隆村中长期产业全覆盖。为改善村两委会办公条件,为村委会新增办公场地210多平方米;新修河堤1000多延米,为村集体新建烘干厂一座,修建便民桥一座,美化庭院100多户,使户均增收5000多元,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赵量还十分注重“智”“志”双扶,经常带领扶贫队员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评优树模活动,通过身边典型脱贫事迹,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截至目前,兴隆村已率先实现120户435名贫困群众脱贫摘帽,整村脱贫,并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如今的兴隆村,产业兴旺、环境优美、人心思富,发展势头强劲。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在帮扶工作中,赵量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躬身实干、俯身交流,与群众交朋友,热情为群众上门服务,积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脱贫攻坚最繁忙的时刻,赵量的儿子因为意外不幸离世。面对重大变故,他强忍内心的悲伤,化悲痛为力量,仍义无反顾地投身脱贫攻坚一线,不卸担子,不推责任,一往无前。
在群众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赵量总能第一时间出现。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有孩子考上大学,正在为学费发愁的时候,赵量带领扶贫队员主动上门,雪中送炭,争取多方支持,先后帮助村里30多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贫困户丁普胜家中三口人,其中两位老人都先后查出患有癌症。赵量多方求助,为其家庭筹措了两万多元钱,解决了他们家的燃眉之急。
“只要是牵扯到群众的事情,赵量总是冲在最前面,从赵量同志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务实作风,感受到了情系百姓、一心扶贫的公仆情怀。”商南县金丝峡镇市场办主任、兴隆村包村领导陈金龙说,开展帮扶以来,赵量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推进,帮扶村的面貌日新月异,眼看着群众都过上了好日子,赵量的内心无比欣慰,然而面对家庭,他却无比自责和愧疚。不过他也说了,“谁叫咱是干部呢,干部不上谁上?”正是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和作风,彻底改变了当初群众不看好脱贫干部的想法,现在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自家人”。也正是这种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执着追求,才织就了兴隆村今日欣欣向荣、幸福美好生活的壮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