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有活力 发展质量稳提升
文章字数:2618
本报记者 李小龙
今年1月15日至16日,我市开展了2020年重点项目集中拉练活动,对部分重点项目“列队检阅”,一个个产业、一处处园区、一家家企业、一件件产品,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了近年来我市在以项目突破带动转型升级、以优质增量加快动能转换、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的铿锵步伐。
风雨洗征程,回眸满堂春。“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加快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被授予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菌果药畜茶”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跃居全国第一,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11个;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由33.2%提升至48.5%,全市成功创建3A级以上景区42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旅游综合收入稳步提升,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
抓项目释放潜力
近年来,从繁忙施工的建设工地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从承载希望的规划蓝图到厂房林立的项目现场……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在商洛落地生根,为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质增效增添了强劲动能。
“十三五”期间,我市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项目120多个,山阳电子信息产业园、维维集团核桃深加工、盘龙药业生产线改扩建、东凤葡萄酒产业园、环亚源有色金属综合利用、虎之翼电子科技产业园等一大批产业类项目建成投产,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释放了巨大潜力。
我市积极加深延长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模式,柞水金米现代农业园项目,依托柞水木耳,建成集科技创新、特色种植、产品加工、旅游体验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现代农业园区。商州的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项目,依托菊芋种植,用数字化改造提升工业化,用目前国际上该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和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生产、供应等过程的实时指导和全程监控,整体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
我市通过打造农业综合体的方式,积极实施建设了一批“互联网+农业”“光伏+农业”“旅游+农业”等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项目,打破了产业和行业界限,加速了种植养殖、加工制造与商贸物流、观光旅游等三产服务的衔接融合,促进了工、农、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有机统一。
特别是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工商企业培植壮大骨干财源的意见》《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等政策,工业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顶梁柱和主力军作用。2020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3%,位居全省第三;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312户,其中大型企业2户,产值过亿元企业179户,过10亿元企业19户,过20亿元企业10户,依托龙头企业先后建成了比亚迪太阳能电池及电池材料、丰源万吨氮化钒、必康医药产业园、森弗大健康产业园等一大批效益好、贡献大的工业项目,业已成为商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劲引擎。
积极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抓转型激发动力
近年来,陕西丰源钒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仍稳站国内钒行业“龙头老大”地位。
这都得益于该公司紧紧依托我市丰富的矾矿资源,始终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创新,不断加大技改力度,特别是该公司投资6.8亿元建成的万吨氮化钒项目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自主研发的“一步法推板窑钒氮合金制取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与陕西丰源钒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样,陕西必康制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君威农贸公司等众多企业紧紧围绕我市丰富的中药材、绿色农特产品,抓住技术创新这一“牛鼻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由于我市地处秦岭腹地,长期以来矿产开发一业独大、经济结构不优、产业链条短的问题十分突出。为改变这一不利局面,我市紧扣绿色循环发展定位,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转型,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市立足资源区位优势,依托资源、依靠科技,在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的支撑体系基本建成。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创新驱动,建成重点研发机构39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家,柞水县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柞水县、山阳县分别被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确定为“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建成省级高新区2个、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5个,荣获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市培育科技型企业231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盘龙药业成功上市,41家企业在“四板”挂牌,45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规模医药企业发展到16家,非矿工业产值占比提高到50%,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新产业生态更加活跃。
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抓服务注入活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吸引力、集聚力,也是创造力、驱动力,更是竞争力、生产力。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着力在政策落实、政务服务“两个环境”下功夫。坚持市、县级领导联系包抓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针对遇到的用地、资金、水电气配套等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和跟踪督办,积极帮助企业办理五氧化二钒生产线、生态智能家居产业园等项目用地、林地手续。组建“金融服务团”,深入县区对接落实重点项目建设、企业发展资金需求,有效解决了盘龙药业生产线改扩建、鹤秦功能性纺织产品智能生产车间等项目贷款贴息问题,不断强化政策支持、土地供应、手续办理等经济发展要素保障。
“十三五”期间,我市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集中、三到位”全面进驻,市级638项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613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市县级“网上办事大厅”“微信办事大厅”建成运行,网上可办率达到90%。全市镇、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大厅)、便民服务室(代办点)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1.8%,办税服务厅及农村办税服务室自助办税缴费终端全覆盖,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88亿元,较“十二五”增长135.5%,万达等11家500强企业落户商洛。
产业创新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进一步提高,在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四届十次全会上,市委常委会提出把“实业强市”作为我市发展的“四条路径”之一,号召全市上下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紧扣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定位,用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秦岭最美是商洛”四大名片,积极培育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大健康、大旅游“四大产业增长极”,以实体经济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蓄势谋突破,深耕待春来。展望“十四五”,我市必将坚定走好“实业强市”路径,推动经济发展底气更足、实力更强、质量更高,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征程中,追赶超越的步伐将更加坚实有力。
今年1月15日至16日,我市开展了2020年重点项目集中拉练活动,对部分重点项目“列队检阅”,一个个产业、一处处园区、一家家企业、一件件产品,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了近年来我市在以项目突破带动转型升级、以优质增量加快动能转换、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的铿锵步伐。
风雨洗征程,回眸满堂春。“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加快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被授予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菌果药畜茶”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跃居全国第一,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11个;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由33.2%提升至48.5%,全市成功创建3A级以上景区42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旅游综合收入稳步提升,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
抓项目释放潜力
近年来,从繁忙施工的建设工地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从承载希望的规划蓝图到厂房林立的项目现场……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在商洛落地生根,为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质增效增添了强劲动能。
“十三五”期间,我市实施延链补链强链项目120多个,山阳电子信息产业园、维维集团核桃深加工、盘龙药业生产线改扩建、东凤葡萄酒产业园、环亚源有色金属综合利用、虎之翼电子科技产业园等一大批产业类项目建成投产,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释放了巨大潜力。
我市积极加深延长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模式,柞水金米现代农业园项目,依托柞水木耳,建成集科技创新、特色种植、产品加工、旅游体验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现代农业园区。商州的数字化菊芋制造中心项目,依托菊芋种植,用数字化改造提升工业化,用目前国际上该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和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生产、供应等过程的实时指导和全程监控,整体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
我市通过打造农业综合体的方式,积极实施建设了一批“互联网+农业”“光伏+农业”“旅游+农业”等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项目,打破了产业和行业界限,加速了种植养殖、加工制造与商贸物流、观光旅游等三产服务的衔接融合,促进了工、农、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有机统一。
特别是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工商企业培植壮大骨干财源的意见》《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等政策,工业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顶梁柱和主力军作用。2020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3%,位居全省第三;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312户,其中大型企业2户,产值过亿元企业179户,过10亿元企业19户,过20亿元企业10户,依托龙头企业先后建成了比亚迪太阳能电池及电池材料、丰源万吨氮化钒、必康医药产业园、森弗大健康产业园等一大批效益好、贡献大的工业项目,业已成为商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劲引擎。
积极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抓转型激发动力
近年来,陕西丰源钒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仍稳站国内钒行业“龙头老大”地位。
这都得益于该公司紧紧依托我市丰富的矾矿资源,始终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创新,不断加大技改力度,特别是该公司投资6.8亿元建成的万吨氮化钒项目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自主研发的“一步法推板窑钒氮合金制取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与陕西丰源钒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样,陕西必康制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君威农贸公司等众多企业紧紧围绕我市丰富的中药材、绿色农特产品,抓住技术创新这一“牛鼻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由于我市地处秦岭腹地,长期以来矿产开发一业独大、经济结构不优、产业链条短的问题十分突出。为改变这一不利局面,我市紧扣绿色循环发展定位,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转型,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市立足资源区位优势,依托资源、依靠科技,在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的支撑体系基本建成。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创新驱动,建成重点研发机构39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家,柞水县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柞水县、山阳县分别被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确定为“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建成省级高新区2个、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5个,荣获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市培育科技型企业231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盘龙药业成功上市,41家企业在“四板”挂牌,45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规模医药企业发展到16家,非矿工业产值占比提高到50%,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新产业生态更加活跃。
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抓服务注入活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吸引力、集聚力,也是创造力、驱动力,更是竞争力、生产力。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着力在政策落实、政务服务“两个环境”下功夫。坚持市、县级领导联系包抓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针对遇到的用地、资金、水电气配套等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和跟踪督办,积极帮助企业办理五氧化二钒生产线、生态智能家居产业园等项目用地、林地手续。组建“金融服务团”,深入县区对接落实重点项目建设、企业发展资金需求,有效解决了盘龙药业生产线改扩建、鹤秦功能性纺织产品智能生产车间等项目贷款贴息问题,不断强化政策支持、土地供应、手续办理等经济发展要素保障。
“十三五”期间,我市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集中、三到位”全面进驻,市级638项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613项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市县级“网上办事大厅”“微信办事大厅”建成运行,网上可办率达到90%。全市镇、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大厅)、便民服务室(代办点)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1.8%,办税服务厅及农村办税服务室自助办税缴费终端全覆盖,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88亿元,较“十二五”增长135.5%,万达等11家500强企业落户商洛。
产业创新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进一步提高,在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四届十次全会上,市委常委会提出把“实业强市”作为我市发展的“四条路径”之一,号召全市上下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紧扣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定位,用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秦岭最美是商洛”四大名片,积极培育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大健康、大旅游“四大产业增长极”,以实体经济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蓄势谋突破,深耕待春来。展望“十四五”,我市必将坚定走好“实业强市”路径,推动经济发展底气更足、实力更强、质量更高,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征程中,追赶超越的步伐将更加坚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