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温学辉的农耕文化展览馆
郭夏季
文章字数:1407






   他是一位农民,曾当过村干部,也曾经过商,他还是一位县人大代表,更是一位农耕旧器具、老物件的爱好者、痴迷者和收藏者,他就是洛南县保安镇鱼龙村村民温学辉。
  2015年5月,在市县镇各级文化文物旅游部门、保安镇党委政府和仓颉小镇文化旅游公司的大力支持与关怀下,他在保安镇仓圣社区创立了仓颉小镇农耕文化展览馆。后来,该馆又历经了两次搬迁:2017年3月,搬迁至保安镇东新街;2019年11月,又搬迁至保安镇产业街(仓圣殿后面西隔壁,即现址)。该馆是一座具有民间民俗艺术博物馆性质的农耕文化文物综合展览馆。
  今年58岁的温学辉,是从2009年起开始收藏农耕旧器具、老物件的。那年,经营建材生意的他,一次偶然的机会,去乡间催要别人拖欠他的建材款,无意之中,他发现那户人家正在破坏一辆相当完好的老旧织布机来当柴烧,此情此景,深深地触动了他的神经。从那一天起,他就萌生了一个念头,发誓要为后世子孙保留农耕旧器具、老物件,要留住时光、留住乡愁、留住记忆,要让后世子孙知道和明白,老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并留有物证实据。
  11年来,他为收藏农耕旧器具、老物件,跑遍了村村落落、沟沟岔岔,看惯了别人的眉高眼低,尝尽了世间的酸甜苦辣。他不仅要承受着儿女的强烈不满和妻子的坚决反对,还要承受着沉重的经济压力,更要承受着一般人难以忍受的冷言冷语、讽刺挖苦和白眼相看。最终,他还是克服了重重压力和层层阻力,一路汗水一路跋涉,一路泪水一路收获,非常不容易地走到了今天的辉煌境地。
  11年来,他累计花掉家庭积蓄30多万元,共收藏了大大小小2000多件农耕旧器具、老物件。
  他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占地面积270平方米。由于场地面积的限制,展馆只陈列了750多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独特性的农耕旧器具、老物件。展馆藏品共分为:农耕类、加工类、运输类、贸易类、度量衡类、生活类、民俗类、传统工艺类、红色革命类等9大类。展馆先后被授予“洛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和“商洛市民间文艺传承示范教育基地”。展览馆自创立以来,常年向游客、观众免费开放,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参观者慕名前来参观、鉴赏和学习。
  2019年4月,由他传承并申报的“土法榨油”和“制作水磨大轮”,成功入选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几年来,他还自费组织当地群众,进行了多场次的农耕文化展演活动,如“土法榨油”“土法织布”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2019年农历正月初八在保安街举行的农耕文化展演活动。他用3个月的时间准备道具,然后组织附近5个村的320名群众,利用半个月的时间进行排练,最后于农历正月初八,在保安街向当地近万名群众正式进行集中展示。展演活动中,演员们模拟了耕牛犁地、商贩走街串乡、镰刀割麦、耕地点籽、打连枷、锄头锄地、纺车纺线、土法织布等36种门类的农耕农事民俗文化活动,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
  谈及收藏农耕旧器具、老物件的目的和意义,温学辉颇有感慨地说:“我收藏这些农耕旧器具、老物件的目的,一是为了记住乡愁:让广大父老乡亲重拾乡愁记忆,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古人智慧,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是为了忆苦思甜:教育我们的后人——广大青少年朋友,为他们保存下先辈们艰苦创业的生活见证物,教育他们不忘过去,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三是为了振兴乡村:积极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民间文艺传承示范教育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民间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从而更好地促进文旅融合,助推全域旅游、脱贫攻坚和乡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