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好书不厌百回读
韩景波
文章字数:1101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句子,想必读书的人都懂他的意思。这是说,一本好书经得起千百遍地阅读,多读几遍,再加上认真地思考,自然就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的,读书的玄妙滋味,恐怕只有深阅读的人才知道。
  在众多的作家学者里,我特别喜欢汪曾祺的散文作品。汪先生博学多识、情趣广泛,擅写作、书画、篆刻,对烹饪美食更是热衷,他写的美食文章,可以跟李渔、袁枚、周作人、梁实秋相提并论。作为文人学者,他写作的语言平实、准确、简洁、自然,营造出疏淡、雅致而含蓄的意境,让人陶醉难忘。春天读他的《葡萄月令》,至今还记得里边的句子,“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二月里刮春风。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雪化了,土地是黑的。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此篇文章写于1958年。熟悉农村,知道那里的春天的人,一定觉得,他写得真实而感人。
  贾平凹先生的散文作品,我每见必买,买下必读,且要反复读。读他的文章,我总是先从欣赏他文章的语言开始,再琢磨文章要表达的意思。他的文章,无论哪一篇,无论读几遍,我都能被俗世的智慧和生动的趣味所打动。看看他的《一棵小桃树》里边的句子:“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一棵桃树,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这似乎在告诉人们,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关于《红楼梦》,我已是第六次阅读了。年轻时读三次,能把里边的诗词句子几乎全背下来,能把整本书的情节复述出来,可就是不明白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意思,不能明白同是文学名著,为什么只有“红学”研究,却没有“水学”“三学”“西学”研究?现在再读,就渐渐明白了许多。
  我的枕边总是有一大摞书,我喜欢半床明月半床书的诗意,我喜欢夜拥书卷觅真趣的那种况味。昨夜于枕边随意抽出一本《菜根谭》,随手翻开便见一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我知道它最早出自唐代肖峰的《小原笔记》,后来明代洪应明将这句子作为一副对联,录入《菜根谭》。多少次阅读琢磨这个联句,都没有这个晚上对它悟得深刻,如醍醐灌顶。
  有些书,读一遍就撂过去了,甚或读不完就厌读了;有些书,读一遍不过瘾,放下不久,又想再读。那能让你一次次去读的书,就是好书吧,像品香茶,越品越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