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扎根大山深处 厚植为民情怀
刘军民
文章字数:3103

  
  寒冬腊月,在洛南县巡检镇上庙村,中国水电十五局驻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杨录林几乎每天都要到村里的豆制品加工产业基地了解生产、销售情况。该基地是由中国水电十五局于2020年初出资17万元扶持的地方特色产业开发项目。
  2016年,51岁的杨录林肩扛扶贫重任,毅然从新疆小山口水电站项目部来到偏远贫困的上庙村,开始了近5年时间的扶贫帮困工作。他从条件优越的企业到偏僻贫困的大山深处,虽然地点和环境变了,但他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没有变。
  燃起“三把火”
  上庙村位于洛南县城以北50公里处,距镇政府20公里,山大沟深,偏远闭塞,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全村8个小组290户10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423人,贫困面大,属国家级深度贫困村,也是所在镇脱贫任务最艰巨、最繁重的村。
  2016年5月,杨录林来到秦岭深处的上庙村,看到群众所处的环境、居住的房子、耕作的方式、泥泞的村道、坑坑洼洼的村委会院落等,一切与来之前所想象的形成巨大反差。
  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杨录林没有畏惧退缩,而是安心扎根,决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挖穷根。他从了解村情民情入手,马不停蹄地在山梁沟谷间奔波,挨家挨户走访农户,与群众促膝交谈,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需。短短两个月时间,他几乎遍访了所有农户,找到制约发展的因素和群众致贫的问题所在。
  要致富,先修路。杨录林首先把目光盯在了当地的道路上,他同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多次研究商讨、深入现场实地勘察。他自己起草项目立项报告,并积极向县发改、扶贫、交通等部门和镇政府汇报,争取项目早日立项付诸实施。在杨录林的努力下,当年全村8个组9.3公里的道路全部实现了水泥硬化,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历史。经过水泥硬化后,原来坑坑洼洼的村委会院落也变得宽敞平整。
  2016年11月,在杨录林的积极努力下,中国水电十五局投资16万元建成12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各种健身器材、篮球场等附属设施一应俱全;在村委会和广场周边安装路灯45盏,在河道内修建蓄水坝3处。昔日破败不堪的河滩荒草地变成了平整宽敞、干净漂亮的文化广场。春节期间,村民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广场上扭秧歌、耍社火、放烟花,组织开展拔河、篮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文化广场成为孩子们嬉戏玩耍的乐园、村民日常文化娱乐的场所、全村开展各类重大活动的舞台。
  硬化了通组道路,新建了文化广场,“两把火”燃起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接下来,杨录林在协助镇政府对全村进行大排查时发现,有57户群众饮水存在问题,有的水质不佳,有的管道不畅,有的间歇性缺水。对此,他立即邀请县水务局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制定方案,先后新建水源池7个,铺设管道3600米,购置水泵20台,彻底解决了村民饮水困难问题,实现全村村民安全饮水全覆盖,自来水入户率达96%以上。
  “三把火”温暖了村民的身心,也更加坚定了杨录林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勇气和信念。
  开发新产业
  人穷志不短,扶贫不扶懒。开展扶贫工作不能单靠“乐善好施”,只有激活扶贫对象的自我造血功能才是根本。
  为了充分掌握民情,杨录林每周都要坚持入户走访,把每个扶贫对象的困难和问题、个人意愿等进行归类,对原有的资料信息及时更新、补充,形成完善的资料信息库,并因户因人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杨录林依托上庙村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决定先期发展黄花菜、油葵产业和有一定基础的飞鼠养殖、豆制品加工等。经与中国水电十五局沟通,得到同意和支持后,杨录林采取召开群众会、院落会和上门入户做思想工作、奖励致富带头人、树立道德模范典型等,在群众中引起反响。同时,他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宣讲本地资源优势,让群众从思想上彻底打消顾虑。
  2017年,杨录林从中国水电十五局争取资金11万元,帮扶村里贫困户集中发展黄花菜100亩、油葵400亩,通过产业分红和政府财政补贴,使贫困户当年户均增收600元,为村集体经济积累4万元。2019年,杨录林又从单位争取到16万元资金,扶持发展10万袋食用菌(香菇)产业,吸纳53户贫困户入股,解决了45户贫困户群众就近就业难题,当年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5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3万元。通过连年的产业收益、产业分红和政府政策性补贴,使贫困户户均年增收达1300元,有效提升了脱贫攻坚质量。
  2020年初,杨录林经过多方联系争取,使江宁区对口协作扶贫洛南县光伏产业项目落地上庙村,当年就为109户贫困户分红12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积累5万元。他还继续从单位争取资金16万元,开发村上豆制品加工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加工黄豆可达24万公斤,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以上,可增加就业岗位10多个,每年可使贫困户稳定增收20万元以上。他想方设法采取“以购代销、以购代捐”的形式扩大消费扶贫,使群众的农产品真正变成香饽饽。他对村上的特色农产品土蜂蜜、香菇、黄花菜、玉米糁、豆腐、核桃等进行精心设计包装,经过努力宣传推介,所有农产品由中国水电十五局工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采购给内部职工消费,仅2020年消费扶贫金额就达120万元左右,有效解决了特色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杨录林包扶的7户贫困户中,其中最远的一户距离村委会有10多公里,而且家庭成员都是年龄大的老人,不论刮风下雨,他都坚持入户开展工作,及时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方面所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有了杨队长,我家里就像多了个亲人。他每次来我们家,家里就显得格外温暖!”说起杨录林,贫困户李银虎总是喜不自禁。多年来,在杨录林的精心帮扶下,李银虎家里有了产业,收入也比较稳定,已于2019年底前顺利脱贫。
  近5年来,杨录林先后帮助66户贫困户申请政府产业贴息贷款共计330万元,使村上的产业从原来单一的劳务产业发展到现在的多业并举,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相结合,长期、短期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产业由过去的“零敲碎打”走上规模化、高效化的路子。
  奉献在岗位
  杨录林不仅心系群众,也十分关心体贴驻村工作队员。刚来时,他并不精通厨艺,唯一会做的菜就是大锅烩菜。为了让队员吃得安心,杨录林设法改善生活,每次操刀做一些大家喜欢吃的菜肴时,都要打电话向远在宝鸡市老家的妻子请教。
  杨录林在上庙村驻村扶贫近5年时间,身边的队友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他依然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从来没有喊苦叫累,一年到头也很少回家。当有人问杨录林:“家里难道没有一点事?”他却说:“既然组织把自己放在这个岗位上,咱就把脱贫攻坚这份责任扛起来!家里再多再大的事情,比起脱贫攻坚这件事那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杨录林吸收部分贫困户作为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不但让一部分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且使村环境卫生大为改观。全村16名公益岗位上的护林员、保洁员每周定期进行村组道路沿线及公共场所环卫保洁工作,使村容村貌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杨录林大力实施就业扶贫,先后组织贫困户到县、镇参加技能培训,有15人熟练掌握了电焊焊接技术、10人学会灯笼制作技术。杨录林还及时与有关部门和机构取得联系,多方为群众提供用工信息,增加就业机会,全村每年劳务输出人数在350人次以上。杨录林带领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对全村290户群众住房进行逐家逐户排查鉴定,全面落实安居扶贫政策,群众住房有了可靠保障。
  在杨录林的争取下,中国水电十五局工会通过各种形式向村上捐赠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口罩和米、面、油等以及现金,在村上建起爱心超市,鼓励群众用劳动换取积分,以积分兑换商品,先后有500多人次投入爱心实践活动。目前,爱心超市已成为村民弘扬正气、互帮互助、争当文明村民的有效载体。
  到2019年底,上庙村贫困率下降至0.4%,实现了贫困村高质量退出的目标。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从2015年的3368元提高到2020年的8609元,增幅达150%以上。在巡检镇产业项目、村户档案资料观摩评比和全县大整改大提升考核中,上庙村被评为优秀等次,杨录林在2020年度驻村扶贫工作考核中获优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