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勠力同心克时艰 补短锻长促发展
——2020年商洛服务业发展调查
文章字数:3531
   
    屈鹏 王晓彬 唐琰
  2020年,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全市服务业发展遭遇许多困难。面临诸多挑战,各行各业勠力同心、克服困难,强化“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的理念,不断推动服务业向高质量发展。
  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各行业占比有升有降。从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呈现一产占比回升,二产占比回落明显,三产占比持续扩大的态势,一二三产的比重为15.5∶36.0∶48.5。与上年同期比,二产回落8.5个百分点,一产、三产分别提高了3.1和5.4个百分点,三产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内部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占比回落,其他行业均有所增长。
  服务业企业困境转型,达到规模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业企业影响非常大,有些企业经营情况甚至出现断崖式下跌,但是也给一些企业创造了转型发展的机会。经过一年的发展,2020年全市在库服务业单位增加37户,年末新增入库单位增加了43户。
  服务业中重点服务业规上企业抗风险能力强于规下服务业企业。重点服务业主要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业、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服务性行业,从复工复产后的经营情况看,重点服务业规上企业的营业收入情况好于规下企业。从统计监测的数据显示,到12月底,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75亿元,同比增长7.9%;规下服务业样本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75亿元,同比下降2.8%。
  服务业在解决就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部分劳动力被解放出来,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力军,在社会维稳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看,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65.5%,特别是个体经营户中服务业的从业人数占比达到86.4%,服务业成为解决社会就业的重要行业。
  现代物流低开稳走。现代物流所涉及的交通运输行业的营业收入呈先增长后回落的态势,仓储业受粮食及蔬菜收储季节影响波动较大,邮政业企业收入比较均衡。
  抗风险能力弱
  疫情对批零住餐业产生不利影响。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大幅度减少,其中餐饮、酒店等行业首当其冲,批发零售业网上购物相对活跃,可以部分抵消不利影响,餐饮企业还可以通过外卖减少损失,但是住宿业受冲击严重,完全没有可缓解手段。另外,由于疫情影响造成的损失难以弥补,同时疫情还会冲击一部分群体的消费能力,即使疫情有所缓解,企业也难以达到以往的经营水平。
  交通运输业企业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后期发展动力不足。年初疫情突发,由于病毒可通过人与人接触传播,一开始就波及客运,随着发现病毒也可通过接触物品传播,货运也受到影响。我市的交通运输企业本来就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差,遭遇疫情后部分企业收入下降,申请退出规上服务业。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业企业17家,目前已申请退库企业9家,退库企业数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从规下交通运输业的样本调查看,大规模的群体是运输个体户,如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大货车司机,他们购车或租车、车辆维护及网店运营的成本很高,大规模停运、长时间歇业,降低了他们的生存能力。疫情对居民出行方式也产生了影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人们对出行工具的选择更加谨慎,减少了外出活动次数。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交通运输业后期发展动力不足。
  疫情对旅游业产生不利影响。疫情传播方式、速度及严重后果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意愿。2020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3730.2万人次,同比下降43.1%;旅游综合收入202.1亿元,同比下降46.9%,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了2826万人次和178亿元。从经营景区管理的几个企业收入情况看,除了柞水县的几个企业收入有所增加外,其他县区经营景区管理的企业收入均大幅下降。
  疫情影响了投资者对服务业的投资热情。从分产业投资变化情况看,二产增长较快,三产降幅较大。截至2020年底,第三产业同比下降12.2%,比上年同期降低13.4个百分点。从投资占比看,虽然三产占比58.6%,依然是最大的,但是三产投资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6.2个百分点。投资者对服务业投入的减少,反映出市场对服务业发展的信心不足。
  存在短板弱项
  资金保障不足。我市服务业企业规模都比较小,经营模式基本上是房是租来的,钱是欠着的,人是流动的,一旦遇上突发情况,就会导致企业现金流断裂。企业因可抵押物价值不高,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大,融资困难。多重因素叠加,对服务业企业的现金流和持续运营造成巨大压力。
  人才储备不足。服务业是以“人”为中心的行业,核心竞争力也是人。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基本素质。我市服务业从业者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从业者,在综合职业能力、现代技术运用、市场风险防范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能力,企业在人才市场上又难以招聘到此类高技能人才,人才的缺乏制约着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创新能力不足。随着“互联网+”蓬勃兴起,电子商务、“互联网+健康”、全域旅游等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我市服务业企业在创新发展上能力不足,对新技术运用不熟练,对新商业模式不适应,对新业态发展不敏锐。在信息、技术、资源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我市的服务业企业就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下端,极易被市场淘汰。
  融合发展不足。当今世界,服务业是在融合与互动中发展的,与制造业、农业之间关系越来越密切。而我市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融合发展还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制造业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产品还多数为初加工商品或代加工商品,生产的个性化商品数量少,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制造业企业对服务的投入和需求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动力不足。
  市场蓄能不足。服务业发展与环境、居民的发展息息相关,受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生活习惯、文化素养、消费方式、市场规模等因素影响,我市的服务业企业发展还处在“散、小、杂”的状态,企业难以做大,从我市达到规模以上的服务业数量看,批发零售业企业达到规模以上的单位数相对较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达到规模以上的单位数少。与省内其他地市比,我市服务业企业数量远远落后于兄弟市。
  提升规模质量
  服务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是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稳定器”,也是吸纳解决就业的“蓄水池”,更是支撑经济转型提质的动力之源。
  落实好金融信贷政策,促进服务业实体企业发展。各类商业银行要持续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提供更多适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中小微企业信用管理,发挥信用等级在中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服务业企业要充分运用好国家信贷政策,提供全面、真实、可信的资料,争取金融政策的支持,切实缓解融资困难,走出困境获得发展。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增强服务业发展内生动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服务业企业以拥有高质量、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基础,以人才的提升带动企业发展。政府企业要围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紧缺人才需求领域,制定人才引进规划,开展定向引才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公共设施管理、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及其他服务业等基础性人才的培养,只有人才不断增多,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才能得到高质量发展。
  加强数字化建设,满足服务业发展新要求。由于数字经济具有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深化产业分工、提升生产协同水平以及可以实现精准供需匹配的特点,数字经济的发展将重构传统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我国线上经济全球领先,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线上办公、线上购物、线上教育、线上医疗蓬勃发展并同线下经济深度交融。我们要乘势而上,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要立足服务业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
  补短锻长加快融合,打造规模与质量“并驾齐驱”的现代服务业。要充分发挥我市“四大潜能”,大力发展“四大产业增长极”。发挥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宜居、适合养老养生的优势,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业。以“秦岭天然药库”为依托,持续加强生物医药发展的同时,开发生产药食同源的保健食品,丰富市场供给。同时,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数字经济的整合下,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入口,智慧农业、数字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携手发展。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人口聚集效应,夯实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按照我市发展“四大路径”,抢抓机遇,加快西十、西康两条高铁和丹宁、洛卢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协调分工、生态友好、相互促进的更高质量的发展格局,以此为基础,提升城市在人口、经济和资源上的承载力,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服务业做大做强提供重要支撑。